• 420阅读
  • 0回复

鲜香密码:鱼头煮豆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387
积分
866275
贡献值
2395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在九江都昌的餐桌上,有一道菜藏着鄱阳湖的晨雾与鱼鲜——鱼头煮豆参。当鲜嫩的鱼头遇上吸饱汤汁的豆参,滚烫的汤锅里翻腾的不仅是鲜香,更是一代代都昌人对“乡味”的坚守,以及一项非遗技艺从灶台走向产业的蜕变。

   这道美食的灵魂,藏在“一鱼一豆”里。鱼头选自鄱阳湖里的鳙鱼(俗称“胖头鱼”),头大肉嫩,鱼脑富含卵磷脂;豆参是都昌县传统地方特产,有着数百年的制作历史,以南峰、芗溪、万户三个乡镇最为盛行。选用粒圆饱满的优质黄豆,经传统工艺加工成豆腐,再压紧成豆干、切成豆条,放入油锅中炸,就成了豆参。成品豆参轻脆圆润,寸酥金黄,吃法多样,或炒或煮,口感独特,营养丰富。
   2016年,都昌豆参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都昌豆参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农家灶台佳肴跃升为地方文化符号。

   制作鱼头煮豆参,是一场鲜味的精妙平衡。先将豆参用开水泡软,沥干备用。再把鱼头煎至金黄,加姜蒜爆香,注入足量开水焖煮。待鱼汤泛起金黄,倒入豆参小火慢煨,让海绵状的豆参吸足鱼鲜。出锅时撒把葱花,一锅汤色乳白、鱼肉鲜嫩、豆参饱汁、香气弥漫的鱼头煮豆参便大功告成。这道菜是都昌人的“待客标配”,更是游子心中的乡愁图腾——离乡再远,一碗鱼头煮豆参,就能唤醒对家乡的全部记忆。

   如今,这道家常菜正撬动富民产业。目前都昌有400余户豆参加工户,1200余人从业,年生产豆参300万斤,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加工户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从街头作坊到超市货架,从朋友圈代购到直播间,小小的豆参成了“流量明星”。

   从灶台到餐桌,从非遗到产业,都昌鱼头煮豆参的故事,是江西“味经济”的生动注脚。当这道带着鄱阳湖气息的美食端上更多人的餐桌,它承载的不仅是鲜,更是一方水土的馈赠,一群人的生计,和一个地方对文化与产业共兴的探索。而那口从舌尖暖到心底的鲜香,正成为都昌递给世界的一张“鲜味名片”。


来源:“江西宣传”微信公众号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