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9阅读
  • 0回复

我的都昌县城生活日记:还是喜欢吃我们周溪那又大又厚的饺子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840
积分
875182
贡献值
242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 本帖被 鄱阳湖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25-09-19) —
   今天凌晨四点多,我就醒了。走进厨房,掏米、下水,开火熬一锅白粥。六点半叫醒孩子,催他们晨读、吃早饭、上学。三嫂六点五十起来,看见电饭煲,问我:“煮了什么?”我说:“白米粥。”她顿了顿,有点无奈:“煮粥有什么用?又没什么菜。”
   我没说话。我就是突然想喝一口清淡的米汤,那种米粒开花、水米融洽的简单滋味,好久没碰过了。
   三嫂也没再多说。转身开冰箱,拿出她前两天备好的饺子馅和揉好的粑粉,手速飞快,动作干净利落。不到一刻钟,二十个饺子粑整整齐齐排在蒸格里——盐菜馅的,给我;豆角馅的,给孩子。
   猛火蒸上,十五分钟不到,热气腾腾地出锅。

   夹起第一个饺子粑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从前一个朋友说的话:“你们周溪的饺子粑,扔一个出去能砸死一头牛。”
   话夸张,却没说错。周溪的粑,就是大、就是厚、就是实诚。皮韧馅足,一口咬下去,米香裹着菜香,是能填饱肚子的踏实。不像城里早餐店卖的,皮薄如纸、一口就见馅,精致是精致,但总觉着少了点啥。
   是啊,少了什么?少的是手作的粗犷,是舍得下料的厚道,是出自家人之手的那份“怕你吃不饱”的心意。
   我常常想,人活到一定年纪,恋的或许不是某样食物,而是食物背后那座小城、那段岁月、那种再难回去的朴实氛围。
   在县城工作生活,赚不了什么大钱,更谈不上什么阶层跨越。可偏偏是这种小城节奏里,藏了些许猝不及防的温柔:比如一早起来,有人愿意为你现包饺子粑;比如孩子吃得满嘴油光,嘟囔着“还要一个”;比如你咬下一口盐菜馅,突然就好像咬住了十几年前的某个清晨。
   这个世界太忙了,忙到很多人懒得为你慢慢揉粉、调馅、守着一笼蒸汽升腾。
   所以我才更珍惜三嫂那句“没什么菜”之后无声的行动,更怀念周溪那种“笨拙”的食物美学——它不精致,不便捷,甚至有点“土”,但它结实、暖心、扛饿。
   说到底,人这一生,追求的大概不是一直沸腾的日子,而是在清净寻常处,能吃到一碗合口的饭,能被人稳稳地放在心上。
   所谓幸福,或许就是:晨起有粥,桌上有粑,身边有人愿意为你起火开灶。
   日子平淡,但足够真实。(溪畔志坚 曹志坚)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