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7阅读
  • 13回复

趣谈都昌话:乡音中的故事与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765
积分
874574
贡献值
2420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3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都昌人打官话。”在以前的岁月里,家中长辈习惯把讲普通话称作“打官话”,而将外地人的口音叫做“稀声音”。都昌话隶属南昌语系,属于赣方言范畴,与九江话有着明显区别,它宛如一座语言的活化石,保留着古老的鄡阳语言特色。像简单的一句“你话事”,便是“你说话”的意思。然而,都昌话里的一些土话,着实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理解起来难度颇大。

   回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位都昌人前往上海的某家商场购物。当他瞧见一件背心,心生购买之意。于是,他径直走向柜台,说道:“服务员,我想买那个‘尿桶挽梆得’。”服务员听后,一脸茫然,琢磨半天也不知其所指何物。都昌人见状,又问:“么得嘎?”服务员竟误以为是“摩托卡”。服务员说“我这里只卖服装,不卖摩托卡。”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交流了好半天,却始终鸡同鸭讲,场面令人啼笑皆非。
   时光流转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潮如汹涌浪潮般席卷了都昌这个小县城。村里有个没读过书的年轻小伙子,跟着亲戚奔赴汕头打工,从事工地装模的工作。一天晚上下班,小伙子感觉肚子有些饿,便走进了一家小面馆。他一边用手向店里老板打招呼,一边大声喊道:“老板,给我撫(wu)碗面。”老板应道:“好嘞!”不一会儿,老板便端来了五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伙子顿时愣住了,说道:“你干嘛给我做五碗面?”老板一脸委屈地回应:“刚才不就是你说的嘛,你还用手一挥,伸出了五个指头,这不是要五碗面,还能是几碗呀?”小伙子被店老板说得无言以对,虽然实在吃不下五碗面条,但也只能乖乖把钱付了,那滋味,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我还有一对朋友夫妇,跟随儿子在南京生活了将近十年。然而,他的老伴依旧“乡音无改鬓毛衰”。有时和亲家在一起交流,亲家母性子比较急,一会儿问老伴这件事什么时候做,一会儿又问那件事什么时候做。他老伴总是用都昌话回应:“ma(第三声读骂)得”。起初几次,亲家母根本听不懂,还以为是因为什么事惹得他老伴生气而骂人“妈的”。后来次数多了,也没见谁惹他老伴生气。亲家便向我朋友询问:“爷爷,奶奶总是说ma得是什么意思呀?”朋友解释道:“ma得是我们都昌的方言,就是慢点,等一下的意思。”亲家母听后,尴尬地笑着说:“我还一直以为奶奶是在骂人呢。”
   时代在不断发展,随着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家乡人与外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普通话自然也讲得愈发流利。但有趣的是,如今更多的家乡年轻人只会讲普通话,对家乡话却日渐生疏,地道的都昌话也讲不那么纯正了。然而,对于久居外地的都昌人来说,若是在异乡听到有人讲都昌话,那熟悉的乡音便会瞬间勾起心底的亲切之感,仿佛一下子拉近了与家乡的距离。(乡土拾贝 枣香墨影)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9172
积分
44075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10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697
积分
10051
贡献值
1134
都币
5
在线时长: 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0:29
          

发帖
5890
积分
18337
贡献值
65
都币
1
在线时长: 4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2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11:52
现在在外面的小孩子有很多听不懂都昌话,能听懂的也不会说。

发帖
7358
积分
36745
贡献值
1137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昨天 12:22
谢谢分享

发帖
2074
积分
79292
贡献值
26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昨天 12:38
都昌话不说也好,太土了,我基本上是不说都昌方言,‘么得嘎’——‘什么’ 多好!在九江读书,同学一见都昌人就说‘摩拖卡来啦’,弄得都佬不好意思。呵。

发帖
1377
积分
1419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3小时
注册时间: 2024-03-2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昨天 14:2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
积分
2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小时
注册时间: 2025-02-13
我的老家
大沙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昨天 15:23
语言特别是方言不存在土和洋、美和丑的问题。首先,方言是文化的传承,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其次,方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在方言中,人们可以运用一些独特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再者,方言是社会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些地区或民族中,只有会说当地语言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被当地人接受和认可。方言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学习和使用方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方言还是艺术的源泉之一。最后,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方言进行研究和比较,可以揭示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为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所以,都昌话,不土,很美很洋气。

发帖
10604
积分
7912
贡献值
2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昨天 15:34
              保留都昌话-----乡音是最长情的告白

发帖
7218
积分
410575
贡献值
30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8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昨天 15:57
应该是么的嘎,不是么得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