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的幸福生活
故事原地:土塘镇
故事讲述:刘光耀
文字记录:徐红生
我是个农民,没有退休工资。我没有存款,用钱要孩子们给。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感觉很幸福。有吃有穿,打工赚钱的苦事累事孩子们不让做,多种点田地都要受“批评”。
我不富裕却感觉很幸福。这都是从我的二嫂杨桃娥那里学来的。
人若知足,就会幸福。二嫂就用这八个字,将一副烂得不能再烂的人生之牌,虽然没打出特别的精彩,却打出了一家几代人实实在在的幸福。
还包括她娘家的父亲。
二嫂的苦难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1972年,她出生时母亲是四十五岁高龄,这不是苦,苦在于她的父亲。她两岁多一点的时候,父亲突然失踪了,她成了一个没爹的女孩。当时两个哥哥都结婚了,她和她的侄子侄女是同龄人。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许多幼童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幼年时她吃过的苦,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能理解。好在哥哥嫂嫂对她很照顾,对幼小的妹妹和子女一样爱护,让她顺利长大成人。
1989年,十八岁的二嫂,和我的二哥结婚了。二哥比二嫂大八岁,结婚那年二十六。二哥在我母舅家做继子。我母舅的亲生儿子1949年出生。舅母曹桃花一辈子只生了这一个。1966年,这个十七岁表哥得了脑膜炎,死了。
我的外公是单传,我的母舅是单传,年轻表哥的死,对外婆的打击很大,她很伤心,哭瞎了眼,后来又瘫痪在床,到八十多岁才去世,屎尿在床上都有四、五年。舅母曹桃花德行好。那是在生产队,舅母既要赶生产队的工,给一家人做饭洗衣服,照顾又瞎又瘫的婆婆。为了多一点工分,也是生产队的要求,舅母早晨都要出工!非常辛苦。
1967年,我三岁的二哥占传贵去母舅家做儿子。
结婚后,二哥二嫂在家乡的瓷厂里打工。夫妻俩感情一直好,但婚后十年二嫂没有开怀。婚后十年没生育,可以想象,二嫂听了多少闹心的闲言闲语。二哥说,那十年二嫂吃的苦药,拿酥缸都装不尽。
1998年,二哥二嫂抱养了大侄女。大家都说抱养个孩子能带来好运。
因为母舅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穷。这十年二哥二嫂做了一栋瓦屋,家里的钱花完了。为了治病,夫妻俩决定去广东打工。那里是大城市,有大医院,医学发达。夫妻俩一边打工一边治疗。大侄女真的给家里带来了好运气,2000年我的侄子出生了。身患重病的母舅,见到迟到十多年的孙子,高兴地说:我现在可以闭眼了。2001年,母舅心无遗憾去世。
2003年,我的小侄女出生了。
有人说,这是二嫂心地善良的福报。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从来没有怨言。二嫂对公婆好,对我的父母好,对娘家的娘和哥嫂好,就连那个抛弃了她的父亲,也是以德报怨。
结婚三年多的时候,有人在邻县鄱阳的乡下看到二嫂的父亲,说二嫂的父亲在鄱阳做了上门女婿。二嫂上门找去了,认了爹,之后的一年三节,不少她父亲的那一份,大事小事过县走亲戚。前些年她的父亲去世,她带着一家人去尽了做女儿的孝,出了女儿该出的大人情。
做个好人,只是让迟到的甜,迟到的幸福最终还是来了,但老天要你吃的苦和累不会减少。
儿女出生了,用钱的地方多了。别人家拆了瓦屋做楼房,她们家也要跟上。二嫂说,这不叫苦,顶多算是累,还是幸福的累。
儿女大了,大人就老了。娘家的娘,承哥嫂的福活到95岁去世,有时接过来住住,更多的是过去看看。但我的舅母,她的婆婆,可就苦了她。
舅母过了七十岁,身体就差了,家里的事就帮不上忙了。过了八十,这病那病就找上门了。感冒头痛的小病不说,老人家82岁得了阑尾炎,85岁时犯严重肠道炎,89岁有了脑梗,92岁得了新冠病毒,93岁摔倒右腿股骨骨折,到今年有三年卧床动弹不得。患这些病,都是二嫂耐心照顾。
几次大病,有的在都昌县人医院说治不好,医师说回家给老人家做点好吃的。有的在都昌县中医院治不好,医师说回家给老人家弄点好吃的。病人回家了,但二嫂坚决不放弃,一转一转请佛子村的朱医师过来看,要求朱医师不管治不治得好,就当做能治好一样用药。舅母几次都活了过来,医院里的医师都说是奇迹。
老人家离不开她,二哥二嫂就不能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在家里,二哥帮人装装水电,二嫂在厂里做点缝纫工,再种点田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夫妻关系好,三个子女都孝顺,婆媳无话不说,邻里都夸二嫂有德行。二嫂脸上一样挂着幸福的笑。
为了老人,家里买来瘫痪病人专用护理床。喂饭喂药,侍照屎尿,衣被勤洗换,言语安慰。老人家身上痛,她给老人家抚摸。老人家便秘,她用手指抠。只要是她能做到的事,她就无理由去做好。几年过去,来探望老人家的亲戚发现,病人的房间里和健康人的房间里一样,没有那种难闻的气味。别人拿这事说她好。她说,老人家心里舒服就载福,老人家载福她就幸福。
实在有要紧事走开一半天,就请人帮忙照顾。照顾瘫痪的老人,光靠花钱请不到人,要人情换人情。二嫂不缺人情,别人有需要,她乐意帮忙,住在她家里要她照顾的老人,多的时候有四五个。
经历过许多苦和累,苦和累不再是二嫂过不去的坎。家里的事不让在外面的儿女分心,平平淡淡,和和顺顺,就是二嫂一家人的幸福。
二嫂的幸福生活不仅影响了我,也影响了同村和周边村庄的人。人们不光是夸二嫂,更多人以二嫂为榜样。有人遭遇生活的难处时,旁边人会这样劝:你就想想杨桃娥,人家那么苦的日子,都能过成这么幸福,你的这点事,算什么啥!有人说起我们土塘镇上了“中国好人榜”的刘慧芳时,说我的二嫂杨桃娥也是个可以上榜的好人。(百说百凡 徐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