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5阅读
  • 7回复

鄱阳湖流域新猜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2640
积分
848127
贡献值
23445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22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起源问题犹如一座神秘的高峰,吸引着无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奋勇攀登。时至今日,中华文明探源虽已取得累累硕果,却仍未盖棺定论,那最初的火种究竟在何处点燃,依然是学界与大众热议的焦点。
  长久以来,“满天星斗”说描绘出一幅各地文明多点开花、交相辉映的壮阔图景,诸多史前文化遗址如繁星散落华夏大地,各自绽放着独特光芒。然而,在这繁星簇拥之下,人们不禁思索,是否存在一个核心区域,如同花盘之花心,凝聚各方精华,引领文明发展大势?传统观念中,中原地区以其广袤平原、适宜农耕的优越条件,长期占据着文明核心探讨的重要位置,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是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关键摇篮。
  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南方,聚焦鄱阳湖流域,一片崭新的探索天地豁然开朗。鄱阳湖,这片灵动的水域,绝非孤立存在,它镶嵌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文化引擎之间,是东南大地水系网络的关键枢纽。其水系纵横交错,既接纳长江奔涌不息的滋养,又与周边内河紧密相连,仿若大地血脉,滋养着沿岸万千生灵,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内河文明。渔业、稻作农业在此蓬勃兴起,水上交通催生频繁商贸往来,从质朴的陶器到精美的织物,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先民们依水而居、创造生活的智慧。
  更为独特的是,鄱阳湖濒临东海、南海,海风携带着远方的讯息与机遇吹拂上岸。早在远古时期,这里的居民或许已扬帆起航,开启近海冒险,以海贝、鱼骨饰品为证,海洋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海洋贸易初现端倪,使得鄱阳湖文明在吸纳内陆精魂的同时,拥抱海洋广阔天地,成为内河与海洋文明深度交融的先锋典范。它兼具二者优势,既有内河文明的稳定内敛、精耕细作,又具海洋文明的开放包容、探索冒险,两种特质碰撞融合,迸发出超越地域局限的活力。
  假设鄱阳湖流域即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花心”,诸多历史谜题似能找到新解。周边星罗棋布的史前遗址,如同一圈圈年轮,记录着文明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从原始聚落布局反映的社会结构雏形,到陶器刻符蕴含的早期文字线索,再到祭祀遗迹昭示的精神信仰追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过往。它向四周辐射影响力,与中原等其他区域交流互鉴,以自身独特魅力为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注入初始动力,带动各地文化如众星捧月般协同发展。
  当然,这一假设尚待更多考古实证与严谨学术论证夯实根基。但鄱阳湖流域已凭借其独特优势,向世界发出叩问文明起源之门的强音,激励着后来者深入探寻。在未来研究征程中,每一次新的考古发掘、每一项科技手段助力下的分析成果,都可能为这一猜想添砖加瓦,使中华文明起源脉络愈发清晰,让世人终能溯源而上,一睹华夏初始曙光,领略那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文明起源史诗。
  如今,鄱阳湖静卧东南,守望着历史深处的秘密,等待着更多有志者揭开其神秘面纱,还原它作为中华文明滥觞之地的无上荣光。(浔阳晚报 占良生)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3956
积分
38857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0:59
    

发帖
6796
积分
36115
贡献值
1134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06
感谢分享

发帖
8030
积分
25446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20:39
遗传学相关文献介绍赣语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群以O1a-M119(百越人典型标记)为主,发现了石锛(越人典型器物),证明鄱阳湖地区古代主要居住古越部落原著民。上古及先秦时期都昌、鄱阳、余干、万年等鄱阳湖区为冲积平原,万年、余干、鹰潭、樟树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文明遗存,《古族甄微》记载了上古中国分为河洛民族(华夏、中原地区)、江汉民族(苗蛮、长江中游)、海岱民族(东夷、东部沿海)三大民族,《史纪、战国策、…、…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等,证明了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中华文明三大起源地之一。[诸多文献及历史遗存,已经证明鄱阳湖区与文中所述海洋哪些东西没有多大关系,(海洋哪些东西属于东夷的海岱民族)。没有形成鄱阳湖之前的鄱阳湖地区是冲积平原(鄱阳湖区在古代河网、沼泽密布。现鄱阳湖区在古代为季节性渔猎区,较少存在固定聚居点),上饶市西部在古代农耕聚落。]都昌县多宝乡、左里、县城南山一带、苏山、周溪、汪墩等符合存在商周遗址的地貌特征(极有可能存在被后期泥沙堆积、围湖造田或湖水覆盖的先秦遗址),(赣北商周考古方面比较薄弱、缺少深入工作),(都昌县应该对已经发现的商周等古代遗存进行精确测年对文献资料重新整理,结合地质等科学文献,分析鄱阳湖古河道变迁及商周先秦聚落选址规律,初步确定可能遗址分布地点,对陶器及土壤等成份进行科技分析,逐步解开千古之谜。)

发帖
23165
积分
156593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前天 21:24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429
积分
25124
贡献值
4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13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昨天 08:24
鄱阳湖永远是那个鄱阳湖,经历过多少沧桑变化,哺育过多少百姓苍生,我们都是宇宙中一颗毫不起眼的尘埃,不管什么所谓的圣人、导师和理想信念,老百姓还是那个依靠鄱阳湖生存走完短暂一生的地球生物。

发帖
8030
积分
25446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昨天 08:40
根据地质科学文献所载及演化进程,可以证明上饶西部(鄱阳、万年、余干、都昌等)为中国古稻作文明最早起源地之一。〔中华文明萌芽于末次冰期结束的全新世(约1.17万年前进入全新世,气温快速上升,东亚降水格局重组。怀玉山迫使东南暖湿气流抬升,使其西北侧(鄱阳湖平原)成为降水阴影区,怀玉山削弱了北方寒潮对鄱阳湖平原的直接影响,使鄱阳湖平原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江淮地区略高1-2度,夏季,怀玉山与鄱阳湖平原之间形成昼夜温差驱动的局地环流,增加平原湿度,饶河等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鄱阳湖,填充古盆地,形成河网交错的沼泽平原,生态系统繁荣。这种夏季降水和沼泽为野生稻提供了理想生境。鄱阳湖流域的沼泽湿地环境形成于约1.17万年前,比浙江早约1千至2千年形成,万年仙人洞遗址的野生稻利用痕迹(约1.17万年前),(铜Cu、钼Mo元素丰度决定野生稻进化,参与酶系统和氮代谢,上饶西部土壤中铜、钼元素丰度较高),上饶西部是中国最早适宜野生稻(满足水源和热量要求、提供水稻生长最关键必需元素)的理想生境地。近年考古发现,长江流域文明早于黄河流域。〕

发帖
8030
积分
25446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昨天 15:08
从宋代(农业与圩田文化、儒学与书院文化)、明代(移民与聚落文化、军事与抗倭文化)、清代(商帮文化、水利文化、科举文化)、民国(新式学堂文化、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与生产文化、生态保护文化),鄱阳湖区文化在演变。〔(从宋代至今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区文化及都昌县文化一直在演变(从宗族→集体→个体,农业→商业→生态,战乱→稳定→发展)。正面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人口外流等的断层问题。进入新世纪,当代都昌正在生态保护与文化复兴进程中,本县一些学者和部门在著书立说(有关家风家训、知青、民间文化宣传、历史人物传记、鄱阳湖文学等)都是在为本县文化复兴添砖加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