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8阅读
  • 3回复

《上海知青在都昌》| 雷山岁月  都昌情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2621
积分
844706
贡献值
234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雷山岁月  都昌情缘
口述:黄金根  整理:汪国山

   1969年3月25日下午,我们这一批知青从上海坐东方红号客轮,经过两夜三天到了江西九江,然后到了湖口县。我下放前是上海江东初级中学学生。我当年是在苏山公社雷山大队达子咀村插队的。
   都昌派来的大卡车把我们分别接到多宝、左里、苏山公社,我们这批知青是下放都昌县的首批,苏山乡分了73名。1969年3月27日下午四点,我们坐卡车一路颠簸到了都昌苏山公社。在车上我们已疲惫不堪,在卡车上看到公社所在地走动的老乡一些人得了瘌痢头,还有大肚子病(就是血吸虫病),增加了我们的焦虑感。尽管公社安排了老乡敲锣打鼓迎接我们上海知青,但我们不肯下车,提出要用卡车送我们到都昌县城去住。当时苏山公社的革委会主任是刘经坤,刘书记派人劝我们下车,我们也知道到县城去显然是不现实的,几乎是在半劝半拽中,我们五点多下了车。当时宣布我们这批插队苏山的上海知青分到雷山、徐港、龙泉、前山四个大队,大队安排了人给我们接行李。那天下着雨,我随着到雷山大队插队的9位上海知青(两男七女)冒雨前行,路上还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
   当天傍晚,我们9个上海知青到了雷山大队。3月底的雨天,天很冷,条件的简陋是可想而知。面对又冷又饿,有的女知青当场就哭了。大队干部给我们烧起了柴火烤,我们当晚就住在大队部二楼。第二天,大队安排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姓杭的老兵(听说是江苏人)负责我们上海知青的生活。我们领了政府给的一个月10元钱,买了碗筷锅盆等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买了些米。记得那时都昌晚稻米是一担九毛八角,我们喜欢吃晚稻米,早籼米口感要差些。
   大概在雷山大队集中过了一个月,我们九人便分下生产小队。我和另一个男知青盛根荣,还有女知青王意敏、张雅萍、尹晓春5个人分到第二生产队,也就是达子咀徐村。半年后又增加了金静君,她是雷山大队插队知青金美君的妹妹,从外省调过来的。达子咀村现在有名气了,是鄱阳湖观赏候鸟的好去处,我们从媒体上也看到了。同来雷山大队的另4个女知青金美君、顾若蓝、沈丽明、柳安妮分到了振斋湾和吴家湾合在一起的第六生产队插队落户。
   当年我们从大上海来到农村,有人看到当季满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惊呼“农村的花园真多”。我在上海是三代工人,对干农活当然不会,还闹过笑话。1969年4月底栽早稻,我穿着上海带来的套靴下田,套靴在泥田里黏着,拔不出来。我只得干脆脱了套靴,光着脚下田,水透骨的凉。我怕吃辣,有老乡要开我的批斗会,说我脱离群众,怕过苦生活。不吃辣这只是我的生活习惯,竟要开批斗会,我当时年轻气盛,说哪个带头批斗我,我就和哪个拼命!二队的生产队长站了出来替我平息怒气,对老乡吼着:“我也不吃辣椒,不是照样当你们的队长?开什么批斗会!”我年轻时很有个性,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老乡给我取了个绰号,叫“吊头”,当地话吊儿郎当的意思。我在生产队干活,也是条硬汉。“双抢”时热浪滚滚,我有时在毒日下打着赤膊干活。雷山大队当年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点。大队长徐观发是下天渡徐村人,是个尽力关心我们上海知青的好人。我与他谈得来,关系挺好,我今天还会念叨他,他还健在,听说多在景德镇随儿女生活。
   有一天,县委书记周遇炳来到雷山大队视察农业生产,在田头看到烈日下打着赤膊插秧的我,便让徐观发叫我上来,问几句情况。徐观发用都昌话叫我“吊头”,说县委周书记要见你。我上了田岸,周书记微笑着问我怎么不穿衣服干活,皮肤都要晒焦了,我也笑着说“这样凉快些”。
    他说,你们上海知青离开大城市,离开父亲来上山下乡,不容易,在农村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也要照顾好自己。临别,他让我有什么困难,可以到县委会去找他。我感受到周书记为人特别真诚、朴实,是群众值得信赖的好县委书记。
   过了不久,雷山大队上海知青金美君生病了,发烧,吃不下饭,人也见消瘦。金大姐是六七届的高中毕业生。她的病在大队赤脚医生、公社卫生院医生那儿都看了,也不见有好转。那时我们还学当地老乡祈神“叫吓”的办法,拿把笤帚,一路撒米,拉长声调喊着:“金美君,你听到声音回来哈!”眼看着金美君病情在加重,我想起县委书记周遇炳那天在田头拉着我的手说过的“有什么困难可找他”的话,救人要紧,我只得去找县委书记了。
   那时苏山公社到县城没班车,我天蒙蒙亮就出发,徒步从苏山雷山,走100多里,下午才到了县委大院。门卫上前问我到县委来“干什么”,我说:“我是毛主席派来的上海知青,要找县委周书记!”门卫告诉我说周书记在二楼办公。我顺利进了县委的三层办公大楼,在二楼敲开了县委书记办公室的门。正好周遇炳书记在办公室,他一时没认出我来,我自我介绍“我是苏山公社雷山大队的打赤膊干活的上海知青黄金根,有事要麻烦周书记解决”。周书记听完我为金大姐的求助,他当即拿起办公室桌上的电话,打给县人民医院,让赶紧派救护车将苏山公社雷山大队一个叫金美君的女知青接到县医院救治。
   周遇炳书记让我同坐救护车带路回苏山,去接金美君。连夜将病人送到县人民医院,经检查,金大姐患的是乙肝,乡下治疗没摸准症状,又缺医少药,幸好周书记安排及时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治疗。治疗了半个月,住疗费用个人也不要交,金大姐病愈出院。这件事还真要感谢周遇炳书记对我们上海知青的关爱,我一生难忘。
   1970年4月12日,我招工上调到都昌县地方国营园林场,当了一名林业工人,这样算来,我在雷山大队达子咀村插队的时间也就只有一年零十八天。插队的13个月,我在生产队下放知青中评工分是最高的。我还参加过修水库。参加过一期在县城举办的糖化饲料养猪培训班,用熬米酒的酒糟养猪,猪吃了睡,体膘达到了800斤,笨重的爬都爬不起来。回到雷山村,我们上哪里去找糖化饲料?自然猪场也没办起来。我评过“五七大军”“五好战士”的优秀个人荣誉。
   我记得1969年防洪抢险,当时苏山公社组织抽调部分大队民工上谢湖堤坝挑土抢险,我们大队青壮年包括我们大队上海知青全上圩堤挑土抢险。在来来往往高强度挑土上坝中,我们有张雅萍、王意敏两位知青先后中暑晕倒,急送谢湖大坝指挥部让驻坝医生现场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事情发生后,圩堤指挥部要求知青退到稍微轻松一点的地方干,我们没同意坚持挑土战斗。当时外湖水的确涨得很快,一旦谢湖坝堤冲毁,苏山公社就遭殃了。当时广大贫下中农真的奋勇当先,经过几天决战圩堤被保住了。我们雷山知青排受到公社党委书记刘经坤和公社知青连部表扬,说雷山知青是真正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典范,年底被评为“五七大军”“四好排”。当年我进的园林场设在县城郊区的芙蓉山下,我主要是种果树,比如干锄草、施肥、嫁接的活,还兼卖水果。园林场在都昌县城东街有个水果店,卖自产的新鲜上市的桃子、梨子。我和另一个工人两个人上午推一辆板车,拉着园林场的水果到东街门市店卖,“上海知青‘吊头’的水果好甜”,买水果的人都这么传开了,下午两点不到就卖完了,回去与场里报单结账。    1972年12月18日,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天,我从都昌光荣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舟山基地温州水警区的一名海军战士。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舅舅、叔叔都曾是军人,我特别向往当兵,是在都昌,成就了我这个人生梦想。1978年,我退伍,安排在上海金融部门工作,一直到1999年办理退休,我是银行系统的高级保卫师。
    1999年,离我们奔赴都昌插队已过去了整整30年,我开车,带了几名上海插友,还邀上了一些当年在苏山插队的九江知青,去重温知青岁月,慰问雷山老乡。江西省电视台、都昌县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还采访了我,后来中央电视台还转播了这条新闻。都昌是我的第二故乡,哪天我还会再回达子咀村,看望当年淳朴的老乡,当然也可以观看候鸟,让心情随鸟一起飞…… (都昌政协)


黄金根,男,1951年生。1969年3月从上海下放到都昌苏山公社雷山大队达子咀村插队。1970年招工至都昌县地方国营园林场。1972年12月从都昌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一名海军。1978年退伍后,安排在上海金融部门工作,后被评为高级保卫师。1999年退休。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
《上海知青在都昌》| 1970年,我的四季情怀
《上海知青在都昌》|历经风雨五十载 难忘当年徐埠情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6788
积分
36107
贡献值
1134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49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4小时前
谢谢分享

发帖
33839
积分
38740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天天来看《上海知青在都昌》连载

发帖
13963
积分
10193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这个“高级保卫师”应该是保安的天花板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