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3阅读
  • 5回复

警惕家族文化传承的异化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69
积分
2351
贡献值
4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7-2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53
  

  我一向看重家族文化传承,但也不拘泥于形式。家族文化,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族成员紧密相连,承载着先辈的智慧、精神与期望,是我们根之所在、魂之所系。
  近年来,在都昌各地掀起了改扩建祠堂风,这是好事。祠堂,作为家族的象征与精神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记得20世纪80年代前,很多祠堂破败不堪,甚至有的村庄在“破四旧”的时候,诸如族谱、祠堂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家族文化造成了断裂。那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岁月,无数珍贵的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在那场风暴中消逝。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人意识到族谱和宗祠的重要性,但迫于当时生活条件的限制,所修缮的祠堂都比较简陋。然而,即便简陋,那也是族人对家族文化传承渴望的体现,是在艰难岁月中对根的追寻。
  九山杨允荘公一脉,族谱于“文革”中被烧毁,那段历史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与先辈相连的线索。大概是1986年由座茨树村杨盛华牵头重修九山杨氏族谱,我新屋村杨德智与南山村的杨传唐两位老人历经舟车劳顿,沿途打听,终于在余干大溪渡杨家(系九山新屋一脉)寻到原始宗谱,被带回了九山,使重修宗谱工作顺利进展。
  记得当初我还在上初中,我利用周末时间帮忙完成谱稿抄摹,有时抄到日落才步行十几里路赶到学校。当时,由于摸不透政策,怕政府不允许,编修工作放在偏僻的杨昃山村。在那个信息不发达、条件艰苦的年代,寻谱修谱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上一辈凭借着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难,四处奔走,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家族记忆。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能够与先辈对话,了解家族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再来谈谈我村修祠堂,在我小时候,祠堂已残破不堪:墙体倾颓、梁木散落,三进院落仅存两进。集体化时期尚作粮仓使用,虽失神圣却得维护;承包责任制后,祠堂就任其在风雨中飘摇。危在旦夕的祠堂平时并没有获得族人的同情感,只是到了每年的春节期间,村民在祠堂祭祖、烧岁火、拜谱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七嘴八舌讨论如何修建祠堂,但每一次讨论都是徒劳。因为每家每户都很穷,尽管实行了田地承包责任制,但还是有很多人家吃不饱饭,哪有多余的钱来修建祠堂。在贫困的年代,物质的匮乏让我们无力守护祠堂这一珍贵的家族文化遗产,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逐渐破败。  
  大概是1990年春节过后,村里终于下定了决心修建祠堂,由盛菊、艳林、栽华与我四个人牵头,各管一项,劳动力村里摊派,其中村里石匠也算作劳动力,另外木工师傅请了杨谟畈的麻子主墨,所以需要分摊的建房资金就不多。原来的老祠堂坐西朝东,大家基本赞成改为坐北朝南,虽然有个别人反对,但最终还是改了方向。事实证明,新建祠堂后,村里一直顺顺利利。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重建,更是家族凝聚力的一次提升,家族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时令又到了今天,人口的繁盛,族群的富裕,特别是在外打拼的精英乡贤一是为了光宗耀祖,二是为了面子,回到家乡再一次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祠堂推倒重建,有的建得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大摆筵席,来彰显功德。很多村庄也跟着效仿,不愿落入下风。有些村庄小,真正富裕的家庭不多,那些想攀比的有钱人就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无形的压力。这种盲目跟风、追求奢华的行为,背离了家族文化传承的初衷。家族文化的传承,不应是表面的形式与排场,而应是内在精神的延续与弘扬。我们不能让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蒙蔽了双眼,而忽略了家族文化的本质。
  相比建造祠堂,修谱所花费的资金要少很多。九山杨允莊公后裔理事会为了追根溯源,厘清各支派系的来龙去脉,几年前就开始了走访工作,除本县外足迹遍及上饶、景德镇、吉安、抚州等允莊公后裔村庄,外省有湖北,安徽,将允莊公后裔统统联系,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统修族谱工作。涉及三省一百多个村庄几万余人,该项工程不可谓不浩大。族谱预计今年底付梓,考虑到允莊公陵园前无拜场,又无出行之路,给子孙前来祭祀带来不便,理事会准备发动募捐,但响应者甚少。修谱工作是对家族历史的梳理与记录,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建造华丽的祠堂,而忽视了修谱、陵园建设这一同样重要的工作。这反映出我们在家族文化传承过程中,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各种形式,平衡好不同方面的发展。
  族谱和祠堂是家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继承和发扬,但也不可盲目追求,应该量力而行。最重要的还是家风的传承,我九山杨允莊一脉系出东汉杨震名门之后,“四知”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我们的门匾上仍然镌刻着“清白传家”四个大字,既保持着为官清白,也厉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家风,是家族文化的灵魂,是家族成员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体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良好的家风都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逐渐凋敝,而族谱作为血脉相连的人口记载,宗祠以及始祖陵寝都是家族文化的一个载体,知道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更应该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到家族文化传承中来,让他们了解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凡事量力而行,切莫赢了面子输了底子。
  在家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们要摒弃虚荣与攀比,回归本质,注重家风的培育与传承。让族谱、祠堂等物质载体与家风等精神内涵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家族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让家族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杨求贵 文)
4条评分积分+420
鄱阳湖 积分 +3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昨天 22:25
都昌平安幸福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昨天 21:49
chinjingo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昨天 19:55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昨天 19:43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2601
积分
844415
贡献值
23415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4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777
积分
36084
贡献值
1133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1:02
谢谢分享

发帖
96683
积分
1315980
贡献值
116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21:4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40190
积分
10188272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95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昨天 22: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2987
积分
156415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4小时前
感谢杨兄精彩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