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坊”之名源于康熙《都昌县志》记载“陶母剪发易酒礼鄱阳贤士范逵因名”典故,位于现在街心花园区域。陶母湛氏(东晋名将陶侃之母)以发换酒款待寒门贤士范逵的故事,体现了都昌“尚贤重礼”的传统。若以“礼贤坊”命名,可强化都昌作为“礼义之邦”的历史形象,与南山景区、鄱阳湖、陶母墓、陶候钓矶等共同组成“→山→水→坊”的文化地标矩阵。
都昌县红色底蕴深厚,冯任、刘肩山等烈士的英名与“礼贤”精神一脉相承。既体现对传统贤士的尊重,也隐喻对革命先烈的追思,红色记忆馆与“礼贤坊”形成空间呼应。在“礼贤坊”原址(位于原西门巷北侧,与陶公庙(陶侃,谥号“桓/《集韵》《韵会》读音同丸、圆”,陶侃家在都昌县城一带“陶桓涌”/涌指小型河道分支,意思是陶侃家在都昌县矶山附近小型河道分支地貌区域)、金街相邻)附近复原“陶母剪发易酒礼鄱阳贤士范逵”典故等为主题的历史场景,将“礼贤坊”定位为“红色记忆馆”前厅,游客可先参观陶母礼贤场景(可在入口处设置“陶母礼贤典故墙”),再进入红色记忆馆。建议改造后的街心花园采用“主副名结合”模式,主名“礼贤坊”、副名“都昌县街心文化公园”,可能提升都昌文化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