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阅读
  • 2回复

足球与抗洪精神的深情共鸣!九江主场万人合唱《为了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794
积分
874877
贡献值
24231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9月13日,九江队的主场之夜,因足球沸腾,更因一曲《为了谁》定格感动。中场休息时分,2.8万人聚焦绿茵场,共同唱响抗洪之歌——《为了谁》。

   当上半场比赛结束的哨声落下,100余名身穿迷彩服、脚蹬胶靴的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如绿色洪流般从球场两侧涌入,全场目光瞬间聚焦。《为了谁》的旋律缓缓流淌,球场大屏随之亮起——1998年的九江抗洪画面次第闪过:满身泥浆的战士扛着沙包奔跑,官兵手挽手筑起人墙,雨夜中紧握的双手、送别时依依不舍的眼神……每一幕都戳中九江人的共同记忆,悄然攥紧在场每个人的心。

   学生们开始变换队形,时而俯身如抵御洪水的堤坝,手臂交叠成坚固的“人墙”;时而起身伸展,如雨后重生的枝芽。没有复杂的技巧,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青春的赤诚,与大屏上的历史画面隔空呼应,像是用年轻的姿态,向当年的英雄们致以最深情的回望。16岁的九江人——王梦琪是舞者之一,父亲抗洪的身影成了她每一个动作的注脚:“当跳起这支舞,我总会想起父亲离家的背影。”

   看台上的呐喊渐渐平息,不少球迷红了眼眶,手机闪光灯依次亮起,与大屏光影交织成温暖的网。这一刻,迷彩服是致敬的颜色,舞蹈是怀念的语言,绿茵场成了跨越27年时空的纽带——当年的英雄用身躯守护我们的家园,如今的年轻人用姿态回望初心,抗洪精神在光影里被重新唤醒。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清亮的童声率先划破夜空,紧接着男女和声加入。随后,老人、年轻人、孩童纷纷开口,歌声从零星到汇聚,最终化成了震撼全场的万人合唱。抗洪部队的旗帜与看台上的五星红旗一同迎风舒展,交织成一片炽热的红色海洋;手机闪光灯在夜色中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海,与体育场的灯光交织。歌声里没有刻意的编排,只有九江人刻在骨子里的共鸣——当年有人为“大家”挺身而出,如今我们用歌声接住那份赤诚。当最后一句旋律落下,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散。这场表演,早已不是简单的歌舞——它是一城人对英雄的集体致敬,是新一代与前辈的隔空对话,更是九江人用滚烫的方式,对家园许下的“初心不忘”的告白。当足球的激情再次回归,这份因《为了谁》凝聚的感动,早已和抗洪精神一起,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精神注脚。

  “我很荣幸参与演出。”扮演一家三口的领唱之一——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师谢潇说。作为当年抗洪的见证者,他对这场演出有自己的深刻理解:“我们在歌曲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编,融合了抗洪的元素,副歌部分用歌声表达对子弟兵的感谢。”  
   节目总编导——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杨璇说,整场演出共3个节目,演出人员160人,其中《为了谁》演出约8分钟,用舞蹈重点表现当年抗洪和慰问场景,然后由装扮成一家人的3名领唱带动全场合唱,表达对子弟兵和抗洪精神的敬意。为了圆满完成演出,师生们一同查阅泛黄的抗洪史料,打捞那些动人的细节,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与动作。从晨光微亮的操场到暮色沉沉的体育馆,他们把12小时的汗水都浸透在一遍又一遍的排练里。在开赛前,学生团队还奉献了《妈妈咪呀》《浔庐叠影》暖场表演,以青春活力展现城市魅力、足球激情,用舞蹈意象化表现庐山自然风光。(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新红/文  刘家/摄)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0:1!九江队憾负上饶队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4小时前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9376
积分
44279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712
积分
10172
贡献值
1134
都币
5
在线时长: 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