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3阅读
  • 2回复

[近体诗]冯期武2025,08,01/10诗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905
积分
182493
贡献值
13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6-07
我的老家
南峰镇
冯期武2025,08,01/10诗词
人生旅途追忆吟怀
/冯期武
流光暗换鬓先秋,半世风云入望收。
曾跨征鞍穿瘴雨,更持热血铸吴钩。
杏坛三十七年事,绛帐千章白雪讴。
解甲归田诗作伴,桑榆犹向晚晴求。
注:此律紧扣"人生旅途追忆"主线,首联以"流光暗换""鬓先秋"起笔,总摄岁月流逝之叹;颔联回溯军旅生涯,"跨征鞍""穿瘴雨"状写戍边艰辛,"铸吴钩"化用李贺诗意,彰战士热血与战功荣耀;颈联转承教坛岁月,"三十七年"点明坚守时长,"杏坛""绛帐"代指教育"白雪讴"喻指语文教学中对经典雅韵的传承;尾联收束于退休生活"诗作伴"呼应"码字赋诗"之乐,"桑榆晚晴"化用王勃名句,既写暮年犹怀向光之心,亦见一生辗转而终得从容的生命境界。全诗时空交织,刚柔并济,于家国情怀与诗意栖居间,勾勒出一代人的生命轨迹。


致敬抗美援朝老兵(中华通韵 )
/冯期武
都昌仲夏谒征尘,华旦九八怀铁军。
弹雨曾倾防务线,霜风犹记上甘村。
眉间刻尽边关月,鬓角收来故里春。
莫道硝烟随雾散,丹忱一片照乾坤。
注:作品紧扣“走访老兵·致敬英雄”主题,首联以“都昌仲夏”“华旦九八”点明时间地点,“谒征尘”“缅铁军”奠定敬慕基调;颔联选取“防务(三八)线”“上甘村”等抗美援朝标志性战场,以“弹雨”“霜风”勾勒峥嵘岁月;颈联“眉间刻月”“鬓角收春”形成时空对照,既写老兵脸上深刻的战争印记,亦见其当下归乡安享晚年的温暖;尾联“硝烟散”“丹忱照”升华主旨,强调英雄精神不朽,赤诚之心永耀家国。全诗对仗工整,意象凝练,于沧桑中见初心,于平凡中显崇高。


感世寄怀
/冯期武
世路多歧各抱寒,谁将冷眼判悲欢?
冰窑久卧霜侵骨,逆旅常撑雨打冠。
不涉淤泥休说净,未知沉陆莫名安。
但存慈悯存真性,别以浮言断肺肝。
注:此律紧扣“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之旨,首联以“世路多歧”总领,设问“谁将冷眼”,直指轻议他人之弊。颔联“冰()窑”“逆旅”借典象(如薛仁贵寒窑)与常景(客旅飘零)互文,状写人间至苦——久卧寒窑者遍体霜侵,长撑逆旅者雨打冠湿,皆非局外所能体察。颈联“淤泥”“沉陆”以喻明理:未陷泥淖者岂知清浊之辨?未历沉舟者安论安稳之幸?尾联收束警策,呼吁“慈悯存真”,别凭浮言妄断他人肝肠。全诗层层递进,以景喻理,以事明心,终归“将心比心”之旨,于沧桑中见警醒,于沉郁中显慈悲。


赴侄女冯颖升学宴咏怀
/冯期武
当空赤日驾飞轮,二百程尘作贺宾。
汗透衬衫风愈炽,心随碧柳鸟频亲。
萤窗十载灯分月,绛帐三秋桂袭人。
且共琼卮斟厚望,青云正待起芳辰。
注:此律紧扣“赴升学宴”情境,首联以“赤日”“二百程尘”点出酷暑远行之辛;颔联“汗透衬衫”“心随碧柳”续写途中心绪,以“鸟频亲”暗喻归心似箭;颈联转写侄女求学历程,“萤窗十载”状其勤勉,“绛帐三秋”喻医学院校培育之恩(“绛帐”典出马融设帐授徒,此处借指高等学府);尾联收于宴饮祝福,“琼卮共斟”写席间温情,“青云正待”寄寓前程期许。全诗由行途而忆往,由贺宴而展望,融亲情、暑热、学业、期许于一体,贴合“咏怀”主题。


检旧档得丙辰都昌军属证感怀
/冯期武
案底尘开夕照珍,半笺犹带旧霜皴。
朱钤漫认征鞍月,墨迹深凝持笏人。
稚子灯前呼母急,寒门雪里寄书频。
俗间最重家山契,一纸温存抵万钧。
注:诗以近日整理档案时翻出旧物的场景起笔,“案底尘开”“夕照珍”勾勒出时光沉淀的怀旧氛围。颔联聚焦“光荣证”与“入伍通知书”:“朱钤”对“墨迹”,既写证书形制(红色印章与墨色字迹),又暗合“征鞍月”(军人征程)与“持笏人”(军属荣耀)的时代印记。颈联宕开一笔,以细节补白——当年稚子急唤母亲看通知书的场景,寒门雪夜反复寄书的牵挂,将“军属”二字具象为烟火里的温度。尾联收束升华,直点“家山契”之核:一张薄纸承载的,是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深刻联结,其重量远逾物质本身。全诗以物为引,由物及人,从历史凭证回溯生活现场,最终落于精神传承,情感层层递进,于日常细节中见时代风云。


赤脚医生
/冯期武
布履芒鞋踏晓烟,药囊斜背过溪田。
夜寻草剂星垂野,晨理银针露湿肩。
初诊能消乡病苦,仁心每解庶民煎。
犹闻旧巷传佳语,笑指云边赤脚仙。
注:此律以“踏晓烟”“过溪田”起笔,勾勒出七十年代赤脚医生晨起出诊的清苦身影。颔联“夜寻草药”“晨理银针”以时间流转写其辛劳,“星垂野”“露湿肩”衬其披星戴月之勤;颈联“初诊”“仁心”对举,突出其以简驭繁的医术与亲民情怀——虽无精械妙方,却能解乡邻沉疴,疗民生疾苦。尾联转以“旧巷佳语”“笑指云仙”收束,借村民口吻传递深切怀念,将历史记忆升华为温暖的民间图腾,余韵悠长。

忆小时候拾粪
/冯期武
放学归铃唤稚童,村原踏碎夕阳重。
竹箕半满沾新土,茧手轻翻辨旧容。
家母篱边呼饭熟,邻翁垄上笑霜浓。
而今楼畔寻芳径,难觅当年拾粪踪。
注:此律以“忆”为线,串起童年拾粪的生活片段。首联“放学归铃”“村原踏碎”勾勒出暮色中孩童奔忙的身影;颔联“竹箕半满”“茧手轻翻”聚焦细节,新土沾箕、旧踪可辨,写尽拾粪时的专注与认真;颈联宕开一笔,借“家母呼饭”“邻翁笑霜”的生活场景,补白当时的人间烟火,温馨如在目前;尾联陡转今昔,“楼畔芳径”与“当年踪迹”形成强烈对照,于怅惘中深蕴对朴素岁月的深切怀念。全诗以小见大,通过拾粪这一农事细节,折射出传统乡村生活的本真与温情。


咏都昌鱼头煮豆参
/冯期武
鄱湖晓露润乡堂,鳙首豆参共一觞。
雪脑金鳞承古法,乌皮玉骨出青箱。
煨泉慢吸三秋味,爆火轻翻九曲香。
最是鼎中融客梦,都昌风韵入诗行。
注:诗作紧扣“鱼头煮豆参”的核心意象,首联以“鄱湖晓露”起兴,点明地域渊源,“鳙首豆参”直入双绝食材,“共一觞”喻二者交融之妙。颔联工笔刻画:“雪脑”状鳙鱼脑之莹润,“金鳞”显鱼头之丰腴,“承古法”暗合非遗传承;“乌皮”描豆参炸后色泽,“玉骨”喻其酥脆质地,“出青箱”彰传统工艺之薪火。颈联聚焦烹制过程:“煨泉慢吸”写豆参吸汁之态,“爆火轻翻”状鱼头煎制之香,“三秋味”“九转香”层层递进,极言鲜香之醇厚。尾联升华意境:“鼎中融客梦”将乡愁与美食勾连,“都昌风韵()入诗行”收束于文化传扬,既见烟火温度,更显传承担当。全诗融形、色、香、味于一体,兼融历史纵深与时代生机,尽展“鲜香密码”里的乡土情怀与产业气象。


木雕师赞
/冯期武
刻刃巡时木孕华,精雕细琢岁生霞。
凿开千载风云梦,镂就人间造化花。
瑞兽凝形神愈活,祥禽着意趣偏嘉。
薪传火递文光远,一脉清芬漫海涯。
注:作品以“刻刃巡时”起笔,勾勒木雕师执刀运斤、化朽为奇的场景,“木孕华”“岁生霞”暗喻技艺赋予木材以生命与时光沉淀之美。颔联“凿开千载”对“镂就人间”,以“风云梦”“造化花”延展时空维度,凸显木雕承载历史、凝练自然的艺术特质。颈联聚焦具体创作,“瑞兽凝形”“祥禽着意”对应猪羊虎兔、龙凤仙佛等鲜活形象,“神愈活”“趣偏嘉”以动态笔触强化作品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尾联“薪传火递”收束于文化传承,“文光远”“漫海涯”升华主题,既赞木雕师匠心守艺之功,更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润泽四方的永恒生命力。全诗紧扣“赞”意,融技艺、匠心、传承于一体,语言凝练而意象鲜活,展现木雕艺术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忆
/冯期武
青春负笈别春城,十万风鹏下远坰。
破箧沉温连理梦,粗衫漫染稼桑腥。
夜篝分薯星垂野,晨镐翻云汗湿缨。
四秩尘沙磨鬓角,犹闻陇上稻花馨。
注:此律紧扣“知青下乡”主题,首联以“负笈”“风鹏”起笔,勾勒出十万青年辞城赴乡的壮阔图景。颔联“破箧”“粗衫”写物质之艰,“连理梦”“稼桑腥”暗合青春憧憬与劳动印记;颈联“夜篝分薯”“晨镐翻云”选取典型场景,星垂野见夜之深,汗湿棂状劳之勤,细节鲜活。尾联“四秩尘沙”跨越时空,以“犹闻稻花馨”收束,将岁月沉淀的苦辛化作温暖的记忆余韵,既写尽时代烙印,亦彰青春本色。作品用韵:平水韵(宽韵) 东庚(下平九青),中二联工对,情感沉郁而真挚。


赞淄博爱心冰箱
/冯期武
暑气蒸云淄水津,街隅冰柜递清醇。
环工拭汗沾琼液,骑手停鞍润渴唇。
暗补频添瓶影叠,同襄共守善源新。
一城仁意融甘露,漫作春风满袖春。
注:环工,这里指环卫工人。
作品紧扣素材核心,首联以“暑气蒸云”点出高温背景,“街隅冰柜”引出爱心场景,“递清醇”既写水之清凉,亦喻善意纯粹。颔联聚焦受助者——环卫工人“拭汗沾琼液”、外卖骑手“停鞍润渴唇”,细节生动勾勒高温工作者的解渴之需与获助之暖。颈联转写“暗补”市民,“频添瓶影叠”呼应“水非但没空反而增多”的奇象,“同襄共守”升华善意传递的互助精神。尾联“一城仁意融甘露”将个体善举升华为城市温度、甘甜,“漫作春风满袖春”以景结情,喻示爱心如春风化雨,终将浸润更广阔的土地。全诗紧扣“执政为民”(城市主动设置爱心冰箱的为民情怀)与“爱心奉献”(市民自发补货的民间善意)双主线,通过场景白描与情感递进,彰显平凡中的伟大,传递温暖正向的城市品格。


弹棉花匠
/冯期武
弓悬竹笈走村前,雪刃轻张新旧棉。
裂处云开千絮白,弹时星散万光绵。
青衫汗透灯摇月,巧艺心藏手续烟。
莫叹匠踪随雾淡,一弓犹拨古风年。
注:此律紧扣“弹棉花匠”主题,首联以“弓悬竹笈”“雪刃轻张”勾勒匠人走乡串户、操弓弹棉的劳作场景;颔联“裂云”“弹星”状其技艺之妙,千絮凝白、万缕流光的画面,暗合“弹开岁月”之意;颈联转写艰辛——“青衫汗透”见劳作之苦,“灯摇月”衬深夜不辍,“巧艺心藏”“手续烟”则隐括“情牵旧艺”的坚守;尾联“莫叹”翻进一层,以“一弓犹拨”收束,将渐稀的匠影融入“古风年”的悠长余韵,既叹传统式微,更彰技艺不灭,深婉传递对旧时光与老手艺的深切怀念。


立秋遇雨
/冯期武
一叶飘阶报早秋,商声微度雨丝柔。
蝉吟渐老风摇翠,燕掠轻凉柳织裘。
荷盖翻衣生爽籁,蕉衫沾露觉清幽。
尘心已共新妆洗,闲数门前几滴流。
注:此律紧扣“立秋遇雨”主题,首联以“一叶飘阶”“商声微度”点题,雨丝轻柔暗合秋意初萌。颔联“蝉吟渐老”“燕掠轻凉”捕捉物候变化,荷翠柳烟间已渗秋凉;颈联“荷盖翻衣”“蕉衫沾露”从视觉、触觉写雨润风清,强化“爽籁”“清柔”之境。尾联“尘心共洗”“闲数秋滴”收束于心境澄明,将雨润秋凉的体感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舒展,尽得“天气渐爽”之味。全诗意象绵密,对仗工稳,平仄合律(平水韵十一尤),于细腻描摹中传递立秋逢雨的清润与生机。


怀稚岁读小人书
/冯期武
总角贪看画里春,芸窗痴想月轮频。
鸡毛信递云崖暖,雪岭刀横朔气新。
芦荡舟藏星火赤,图书烽映古今真。
尘封册底丹忱在,犹照当年稚雅纯。
注:此律紧扣“儿时小人书”主题,首联以“总角”“芸窗”勾勒童年读书场景,“贪看”“痴想”状写稚子沉迷之态,“月轮频”暗合夜读时光。颔联取“海娃智递鸡毛信”“杨子荣威凌雪岭”经典故事,“云崖暖”“朔气新”既绘场景之险,又显英雄精神之暖。颈联续以《沙家浜》“芦荡藏赤胆”之典,“星火赤”呼应革命火种,“古今真”点出小人书贯通历史与真实的教化意义。尾联收束于“尘封册底”的旧书,“丹忱”“稚雅纯”形成时空叠印,既叹岁月流逝,更彰童蒙所受忠勇之教的永恒滋养。全诗以“画里春”起,以“稚雅纯”结,将娱乐之趣与精神之获熔铸一体,深婉传递对儿时纯粹阅读时光的深切怀念。


饵和钩(折腰体)
/冯期武
香饵沉波钓影斜,尘途诱惑漫无涯。
理财单递金钱诺,楼市阴藏虎狈洼。
朱门敛贿隐机杼,素鬓吞丸悔齿牙。
莫恋钩头腥味重,青霄原自有归槎。
注:诗作以“饵钩”为喻,首联由自然垂钓引向人间诱惑之广。颔联聚焦现代社会典型陷阱——理财“金钱诺”与楼市“虎狈洼”,虚实相映揭露利益诱惑的伪装。颈联延伸至权力寻租(朱门敛贿)与老年受骗(素鬓吞丸),“隐()机杼”暗指精心设计的圈套,“悔齿牙”直写贪欲反噬之痛。尾联收束警世:莫贪钩上腥鲜,人间正道自有青云可攀。全诗紧扣“饵钩”意象,由自然到社会,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以古鉴今,警示世人慎防诱惑之钩,守持清醒本心。


立秋
/冯期武
一叶飘梧报岁更,新凉暗度暑风轻。
蝉声渐老疏林外,雁影初横碧宇明。
篱角瓜悬青玉润,阶前桂吐绿云盈。
人间此际应相忆,共说秋光胜夏晴。
注:此律紧扣立秋物候特征,首联以“飘梧”“新凉”破题,点出夏秋交替;颔联“蝉声渐老”“雁影初横”视听结合,绘出林籁天声之变;颈联“瓜悬青玉”“桂吐绿云”转写庭院生机,以细节见丰实;尾联收于“相忆”“共说”,将对秋光的珍视融于人间温情。全诗平仄依《平水韵》下平八庚,中二联工对,意象疏朗,于清婉中见时序流转之趣。


远逝的货郎担
/冯期武
竹担微摇岁月长,叮咚手鼓货郎章。
针锥线尺随春卖,酱醋油盐带露香。
稚子追铃争拾贝,村姑换帕问梳妆。
而今陌上寻无处,唯有蝉声说旧详。
注:诗作以“竹担”“手鼓”起笔,勾勒出货郎担的经典意象,“岁月长”“货郎章”暗喻传统营生的时光印记。颔联铺陈货物细节,“针锥线尺”“酱醋油盐”皆为乡野日常所需,“随春卖”“带露香”赋予物事鲜活温度,似见挑担人踏露而行、应季而售的朴实身影。颈联转写人事:孩童追铃争拾小物,村姑换帕询问妆饰,一“追”一“问”间,流动着乡邻间的热络与烟火气,将货郎担不仅是“买卖”,更是“联结”的内核托出。尾联陡转今昔,“寻无处”的怅惘与“蝉声说旧详”的空寂相照,以景结情,将怀念之情融于风物,余韵悠长。全诗紧扣“货郎担”的形与神,既绘其貌,更传其情,道尽对传统市井生活的温情怀念。


茶乡文化咏怀
/冯期武(长沙)
晨岚漫染碧峰巅,十里晴川叠翠烟。
纤指分芽青箬笠,娇喉亮曲紫鸾弦。
千年灶火传薪韵,半榻松风入砚田。
最是乡心融盏底,清芬喜作五湖篇。
注:此律以茶乡晨景起笔,“晨岚”“碧峰”“晴川”勾勒出云雾缭绕的茶山画卷。颔联聚焦采茶场景,“纤指分芽”“娇喉亮曲”捕捉釆茶的细腻动作、山歌的婉转,“青箬笠”“紫鸾弦”以竹器之色衬茶事之幽,以鸾弦之音衬山歌之妙,工对中见生活温度。颈联宕开一笔,由当下制茶工序回溯历史传承——“千年灶火”写薪火相传的古法技艺,“半榻松风”化用茶寮雅趣,暗合“茶与文人”的文化渊源,时空交织中见文化厚重。尾联收束于情,“乡心融盏底”将茶乡情怀沉淀于茶汤,结句“清芬喜作五湖篇”以茶香远播收束,既赞茶乡文化之醇,更彰其海纳百川的生命力。全诗景、事、情、理交融,于寻常茶事中咏出不寻常的文化情怀。


野老泉
/冯期武
南山半壁隐灵磹,汉武寻真未遇仙。
坡老题痕湮砺骨,髯翁诗魄绕林烟。
石罅犹凝唐宋露,岩扉更洒水云笺。
千秋剩有泉声在,漫数前贤说野贤。
注:诗作紧扣“野老泉”人文底蕴与自然风貌。首联以“南山半壁”点地理,“汉武寻真”引传说,勾连历史纵深;颔联“坡老题痕”承东坡遗韵,“髯翁诗魄”合野老精神,石骨林烟间见岁月沉淀;颈联“石罅唐宋露”“岩扉水云笺”以具象写永恒,暗合素材中“亘古活泉”之境;尾联“泉声漫数”收束古今,将汉武、东坡、历代诗人之咏熔铸于泉声,余韵悠长,尽得“野老”忘机之意。


赞都昌青廉工程
/冯期武
青衿初入仕途新,立矩明红线最真。
警示频敲怀镜鉴,洁廉共话睦庭茵。
防微更向八时外,杜渐尤须一念纯。
且看菁莪承使命,风清正好启征尘。
注:诗作紧扣都昌县年轻干部廉洁教育主题,首联以“青衿初入”点明年轻干部身份,“立矩明红”总领全篇;颔联取“警示教育片”“清廉家风”两大举措,“怀镜鉴”“睦庭茵”凸显以案示警、家风涵廉;颈联聚焦“八小时外”监督与“抓早抓小”机制,“防微”“杜渐”呼应严管厚爱;尾联“菁莪承使命”化用《诗经·菁菁者莪》喻指青年才俊成长,“风清启征”寄望青廉动能助推发展。全诗紧扣素材核心,融教育、监督、家风于一体,既显举措之实,更彰育人之效。


观都昌太极健身有咏
/冯期武
鄱湖烟色晓妆亲,岸畔都昌起秉真。
鹤发旋时星斗转,青衿步处水云匀。
气沉丹腑三春暖,意贯晴川万象醇。
莫道仙乡天外远,此身已在画图新。
注:诗以鄱阳湖晨景起兴,首联点明都昌太极之风方兴未艾,“秉真”二字暗合太极“道法自然”之旨。颔联聚焦老幼共练场景,“鹤发”对“青衿”,“旋时”对“步处”,以“星斗转”“水云匀”状太极圆融流转之态,既显招式之妙,亦喻全民参与之广。颈联深入刻画内修外养之效——“气沉丹腑”写太极内劲,“意贯晴川”展气机绵长,“三春暖”“万象醇”则升华至身心和谐、物我相融的境界。尾联以“蓬瀛仙境”作比,直言眼前太极盛景已胜神仙居所,尾句“此身已在画图新”收束有力,既赞都昌全民健身之蓬勃,更彰新时代健康中国之生动图景。


火(折腰体)
/冯期武
地脉潜腾赤焰长,天枢暗转烈芒藏。
熔金淬石山川改,煮海蒸云星斗光。
燧人取照文明始,神力司威劫火狂。
莫道炎炎无定所,世间自有守恒章。
注:此律以“火”为轴,贯通天地人文。首联从地脉天枢起笔,状火之潜势与隐微;颔联“熔金淬石”“煮海蒸云”铺陈火之雄奇,改山川、光星斗,极写其造化之功;颈联转承人文,“燧人取照”溯文明之源,“(祝融)神力司威”喻破坏之力,一始一狂,见火之双刃;尾联收束于哲思,言炎威虽烈,终循“守恒”之道——既合自然规律,亦喻人间对火之驾驭(如用火、防火),暗含对文明韧性的礼赞。平仄依《平水韵》七阳部,中二联工对,意象宏阔而理致深婉。


沁园春·火(苏轼  体)
/冯期武
裂缺惊雷,焚宇熔星,万古炽流。
看野烧腾赤,千峰裂岫;灶烟浮碧,一缕萦楼。
焰卷松涛,光摇竹露,星烬垂珠落玉瓯。
良宵里,正儿童扑蝶,笑指牵牛。

神工曾驻瀛洲。记燧氏、凿开混沌幽。
更祝融挥斧,金乌振羽;刑天舞戚,赤水成丘。
炎帝耕桑,陶轮转火,五谷催芽绿满畴。
今犹见,是赤旗漫卷,热血红浮。
注:此词以“火”为经纬,上片从自然之火入笔,写野烧、灶烟、焰卷、光摇之态,缀以儿童扑蝶的生活细节,活泼生动;下片转入人文之火,借燧人氏钻木、祝融司火、炎帝耕桑等典故,串起文明演进的脉络,末以“赤旗漫卷”收束,将火的精神升华为信仰与理想的热血,既合“火”之形神,更彰“火”之魂魄。全词虚实相生,古今交织,在跳动的火韵中,完成从自然现象到文明符号的升华。


读贾平凹《暂坐》有感
/冯期武
案头翻罢守闲经,满纸烟霞带露零。
茶盏分凉星子细,胭脂渍旧月痕青。
浮生暂坐皆羁旅,世味频尝是驿亭。
掩卷犹闻香篆冷,一窗灯火照伶仃。
注:本诗紧扣《暂坐》核心意象,首联以“守闲经”呼应书名,“烟霞带露”暗喻书中文字的细腻与朦胧感。颔联选取“茶盏”“胭脂”等都市生活细节,“分凉星子”“渍旧月痕”勾勒出女性群像的日常片段与时光沉淀之味。颈联由具体场景升华为哲思,“浮生暂坐”直扣书题,“羁旅”“驿亭”化用古诗意象,点破人生漂泊的共通况味。尾联“香篆冷”“灯火伶仃”收束于阅读后的余韵,以空寂之景映照书中“暂坐”的生命状态,余味悠长。


BA歌咏
/冯期武(长沙)
翠幄银壶聚雅音,朱篮玉腕动清吟。
松风煮雪泉声细,赤帜穿云雁影沉。
笑指茶经星子落,争呼球路柳烟深。
此身合共霞光老,更取青春泼墨心。
注:BABA通常是篮球协会(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所以这里指一场结合茶文化和篮球的赛事。
作品紧扣“茶BA”主题,融茶事雅趣与篮球激情于一体。首联以“翠幄银壶”(茶器)、“朱篮玉腕”(球场)破题,点出雅集与竞技的交融;颔联“松风煮雪”对“赤帜穿云”,前者状茶烟氤氲之幽,后者绘篮球破空之劲,“泉声细”与“雁影沉”形成声韵与动态的呼应;颈联“笑指茶经”与“争呼球路”捕捉现场细节,茶客论经、球迷喝彩的画面交织,星子落、柳烟深以时空延展强化场景纵深感;尾联“霞光老”承茶之悠远,“青春泼墨”应BA之活力,收束于传统与青春的共鸣,暗喻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全诗平仄依《平水韵》下平十二侵,中二联工对,融画面、声韵、情致于一体,展现“茶BA”独特的文化魅力。


咏蝉
/冯期武
暑气初浮柳色深,疏林忽送玉音沉。
餐风每拥枝头露,抱叶频调叶底琴。
已共流光惊鬓老,犹随晚照认乡心。
莫嫌栖处多离绪,自有清商入暮砧。
注:此律以蝉鸣起兴,首联以“暑气”“柳深”点夏令,“疏林”“玉音”引蝉唱,声韵幽远。颔联“餐风拥露”用虞世南“饮露身何洁”典,“调琴”拟其鸣声清越,状蝉之高洁灵动。颈联转写人情,以蝉鸣牵动“流光”“鬓老”之叹,又借“晚照”“乡心”暗合秋意将临,将物候与乡愁勾连。尾联宽解,言莫嫌蝉栖处多离绪,其清响正合暮砧(捣衣声),于萧瑟中见秋意温馨。全诗融形、声、情于一体,既得蝉之雅韵,亦含人生况味。


贺汪露萍老师荣膺江西省模范教师称号
/冯期武
情深云住日华长,初绽露萍园苑香。
粉笔生花千树锦,青衿解惑一茎芳。
晨披晓泽滋兰蕙,夜伴秋霜润栋梁。
赣水潮头勋业懋,桂冠新戴耀南方。
注:作品以“情深云住”起笔,暗合汪老师任职的都昌县云住学校,“日华长”铺垫教育传承之意。次句“初绽园苑”点明教师身份,“露萍香”双关其名与德馨,自然亲切。颔联“粉笔生花”状教学之妙,“千树锦”喻育人成果丰硕;“青衿解惑”显师者仁心,“一茎芳”赞师德纯粹,工对中见细节。颈联“晨披晓泽()”“夜伴秋霜”以时间流转勾勒敬业身影,“滋兰蕙”“润栋梁”化用《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林”“栋梁之于大厦”,喻育人之功深远。尾联“赣水潮头”呼应江西地域,“勋业懋”总括荣誉分量,“桂冠新戴”直点获奖之事,“耀南方”收束于荣耀归乡的欣慰,整体既有细节勾勒,又有境界升华,尽表贺忱。


咏亲情
/冯期武
半生鞠育报春晖,一世牵携沐紫薇。
寒夜缝衫灯影瘦,炎天扇枕汗痕微。
分襟竹马犹传语,共灶荆钗总与衣。
寸草何当酬亲德,更承棠棣耀家辉。
注:此律紧扣“父母恩”“兄弟情”双主线,首联以“春晖”“紫薇”意象勾连两代亲情,暗合“半生”“一世”时空纵深。颔联撷取“寒夜缝衫()”“炎天扇枕”两个经典场景,以“灯影瘦”状母劳,“汗痕微”显父慈,细节中见深恩。颈联转写兄弟:“分襟竹马”存童稚私语,“共灶荆钗”留烟火牵衣,平凡琐事最动人心。尾联化用“寸草春晖”(孟郊《游子吟》)与“棠棣之华”(《诗经·小雅》)典故,既表反哺之志,更彰家风传续之愿,将个体亲情升华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文明传承,余韵悠长。
2025,08,01/10


1条评分积分+1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8-31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26906
积分
160542
贡献值
362
都币
0
在线时长: 2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3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905
积分
182493
贡献值
13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6-07
我的老家
南峰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31
回 笑看风云 的帖子
笑看风云: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5-08-31 19:05) 

谢谢关注,谢谢鼓励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