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阅读
  • 1回复

高垴山下西源中学的青春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441
积分
866797
贡献值
2398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在记忆的长河中溯源而上,西源中学恰似一颗夺目明珠,静卧在三汊港至周溪公路之畔。这条被当地人亲昵称作三周公路的交通要道,串联起无数关于西源中学的往昔故事,承载着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镌刻下岁月的斑驳纹理。

   西源中学的诞生历程独特而充满时代印记。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它从大山深处迁移至高垴山下。高垴山犹如西源乡的一座巍峨丰碑,高高耸立,毫无争议地成为这片土地的最高峰,仿若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学校的变迁。学校前方,淘米塘水面波光潋滟,宁静祥和,仿若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光云影。传说,这里曾有先人定居生活,建校挖地基时出土的陶罐和瓷片,尽管历经漫长岁月的磨砺,依旧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只是其确切年代,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引得人们无限遐想。
   当年的西源中学,是一方充满生机与自由的天地。它没有围墙的禁锢,占地面积广阔,与自然完美交融。校内的果园生机盎然,每至果实成熟季,空气中便弥漫着馥郁香甜,令人垂涎欲滴;大片的田地在阳光雨露的温柔润泽下,孕育着无限希望,仿佛藏着数不尽的宝藏;那片郁郁葱葱的杉树林,更是美妙非常,风拂过时,枝叶沙沙作响,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高垴山上的杉树林,清幽宁静,是我们晨读、晚读的绝佳之地,静谧的氛围让知识更容易沁入心间。
    那时的校园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这般便捷。学校没有自来水,师生们日常的生活用水,全靠我村工友曹达锦师傅,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地一担担挑进食堂的水缸。曹师傅是湖边土生土长的人,湖水赋予了他如水般的温和性子与坚韧力量。他中等身材,长期的劳作让他的身形精悍结实,皮肤被湖水的水汽与阳光共同雕琢,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古铜色。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校园,曹师傅就已来到井边。他熟练地将水桶浸入水中,“咕咚咕咚”,水桶很快被井水填满。挑起扁担,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校园,扁担在他肩头有节奏地起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校园生活的独特伴奏。曹师傅话不多,脸上总是挂着质朴的微笑,额头的皱纹里藏着井水的故事与生活的沧桑。他就这样日复一日,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每一滴水都饱含着他辛勤的汗水,成为校园生活中一段质朴又温暖的珍贵记忆,滋养着我们的青春岁月。
    西源中学不远处,在三周公路旁设有招呼站和养路队,周边住着张家垅的几户人家。其中,张化旺老人家做的馒头远近闻名,香气四溢。张化旺老人年近古稀,身形清瘦,背却挺得笔直,透着一股精气神。他满头银发,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如同绽放的菊花。老人做馒头的手艺是祖传的,每天天不亮,他就会起身来到厨房,熟练地揉面、发酵、制作,动作一气呵成。他的双手布满老茧,粗糙却灵活,每一个馒头在他手中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们这些嘴馋的学生,常常偷偷地把从家里带来的米拿去换馒头解馋。有时候,也会带着米到福缘街上去交换,那馒头松软香甜的口感,至今仍令我回味悠长。
   夏天梅雨季节,果园瞬间化身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堂。梨子、桃子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将树枝压弯,那诱人的模样,让调皮的学生们内心的渴望如野草般疯长。夜晚,趁着朦胧月色,大家偷偷溜进果园捷地爬上树摘取果子。然而,运气不好的时候,就会被老师抓个现行。慌乱中,从树上跌落的学生也顾不上身上的疼痛,爬起来拔腿就跑,只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和慌乱的脚步声在果园里久久回荡,成为青春里最鲜活的注脚。
    高垴山下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宛如人才的摇篮,孕育出无数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西源中学更是创造了辉煌成就,一举斩获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佳绩,成为当地教育界的璀璨明星。这一切荣耀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时任校长詹虎文。他来自阳峰大坂上,身材高大魁梧,脸庞方正,眼神犀利而深邃,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治校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全县教育界,他威望极高,被尊称为“五老虎之一”,甚至得了个“麻老虎”的外号,单从这称呼,便能想象出他平日里的威严,学生们对他既敬畏又爱戴。在他的卓越领导下,学校汇聚了众多名师。
    教语文的曹华南,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他知识渊博,文学底蕴深厚,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总能用生动的语言将诗词歌赋中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引领学生们叩开文学世界的大门。他的课堂上,既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洒脱,又有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细腻。他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大家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化学的魏子曾老师,身形微胖,脸上总是洋溢着和蔼的笑容,让人感觉格外亲切。他的课堂充满了奇妙的色彩,总能把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会带着各种实验器材走进教室,亲自演示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们亲眼目睹化学的神奇魅力。比如,当他将镁条点燃,那耀眼的白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教室,也点燃了学生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他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化学原理,让学生们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政治的黄世厚老师正值而立之后,浑身洋溢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成熟交织的独特魅力。他留着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敏锐与坚定,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风云变幻。课堂上,他不会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把时事热点巧妙地融入教学,从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到国内政策的出台背景,都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他擅长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当讲到改革开放政策时,他不仅阐述政策本身,还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案例,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政策对生活的深远影响,激发了同学们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教数学的江民仁老师,身形魁梧,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 ,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思维敏捷,讲解数学题时思路清晰,擅长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他会在黑板上画各种有趣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几何问题;讲代数时,也会穿插生活中的购物、储蓄等场景,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用性。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从不急躁,总是耐心地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我读初三的那一年。在时任校长吴绍焕的亲自领导下,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盛大而热闹的元旦晚会,整个校园瞬间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之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五十岁的吴校长两鬓已染上了霜色,脸上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温和与从容。他身形微微发福,日常总是穿着整洁的中山装,皮鞋也擦得锃亮。对待工作,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细致与耐心,为了这场元旦晚会,从节目筛选、彩排指导,到舞台布置、后勤保障,他都亲力亲为。在他的操持下,晚会筹备得井井有条,每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舞台上,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活灵活现的戏狮子表演,演员们默契配合,将狮子的灵动与威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令人热血沸腾的武术表演,一招一式都尽显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彰显着青春的力量与豪情。我的班长来自三汊港何塘吕家村的吕义联,身材高大挺拔,气宇轩昂。他在舞台上挥舞长棍,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个招式都极具章法,尽显大侠风范,引得台下的我们掌声雷动,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非凡。
    而我们三(2)班的节目是合唱,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江民兴创作的《西源中学校歌》。江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他充满激情,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那激昂振奋的旋律和充满校园特色的歌词,时至今日仍在我的耳畔清晰回响。“三周公路车声浓”,生动描绘出学校周边繁忙的交通景象,车水马龙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淘米塘水明如镜”,将淘米塘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恰到好处,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果园里春华秋实”,娓娓诉说着校园里四季的更迭与收获的喜悦,饱含着岁月的沉淀;“操场上沙场秋点兵”,则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模样,展现出青春的蓬勃力量。
    当年,江民兴老师凭借这首饱含深情的校歌荣获创作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高度肯定,更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无上荣誉,凝聚着大家对学校深深的热爱与自豪。
    如今,一晃四十年悠悠而过,当年的校园生活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可那些美好的瞬间,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镶嵌在我的脑海深处,熠熠生辉。西源中学,那片承载着青春梦想与奋斗足迹的土地,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无法磨灭它在我心中的独特光芒。(乡土拾贝 曹程林)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3441
积分
866797
贡献值
2398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小时前
作者简介:

曹程林:都昌县西源人,喜爱文学,有作品发表于《江西工人报》、《浔阳晚报》、《九江日报·长江周刊》等省市报刊及各网络平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