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当年别梓乡,援朝抗美战旗扬。枪林弹雨钢躯铸,赤胆忠心浩气彰。建设归来自奉献,农机船厂谱华章。一生勋业留桑梓,风范长存美誉芳。——题句
在西源畈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位令人敬仰的杰出人物——江先源,其族人尊称为先源公。他作为承雨公的长子,以非凡的一生,不朽的功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1934年9月6日,江先源诞生于西源畈和门楼,彼时正值民国二十三年。命运在他15岁时,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母亲过早离世,让年少的他瞬间失去了温暖的依靠。家境的贫寒,使他错失了踏入校园的机会。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未浇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对生活的热忱在他心底熊熊燃烧。
1951年,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年轻的江先源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中。在那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并肩冲锋,每一步都踏在生死边缘。但他心中怀揣着对祖国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毫不退缩。他在战火中淬炼,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如同钢铁般支撑着他。这段战火纷飞的经历,不仅磨砺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更为他的人生注入了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底色。
1957年,江先源带着胜利的荣耀复员。他没有丝毫懈怠,迅速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同年,他来到星子瓷土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勤劳的双手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自1962年起,直至1984年,江先源将自己深深扎根于西源公社。在这里,他开启了为家乡奉献的壮丽征程。
在西源公社工作的漫长岁月里,江先源先后担任西源大队书记、公社党委委员等要职,足迹遍布乡农机站、造船厂、鱼苗场等各个关乎民生的角落。无论身处何处,担任何种职责,他始终以克己奉公为准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面对困难,他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秉持公正之心,行事雷厉风行,尽显军人的果敢与坚毅。尽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凭借顽强的自学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工作成绩斐然,赢得了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1984年,江先源光荣退休,他在家乡辛勤耕耘长达二十余载。
在家庭中,江先源同样扮演着重要且出色的角色。1957年,他与西源何家园江先波之女双娥喜结连理,二人携手走过漫长的人生旅程,共同孕育了三男二女。他不仅是一位为国家和集体无私奉献的好干部,更是一位关爱家人、勇于担当家庭责任的好丈夫、好父亲。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子女,传承着优良的家风,为家庭营造了温暖而坚定的港湾。晚年,他不忘支持村里乃至江氏 家族的公益事业,深得其族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热心、奉献、正直、无私,为他在族里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江先源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的一生。抗美援朝时,他是冲锋在前、保家卫国的勇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是引领发展、助力乡镇经济腾飞的领路人。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筑牢根基;积极推动企业发展,为家乡经济注入活力。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集体和家庭。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真谛,成为西源坂乃至西源乡老百姓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2024年冬月初八日卯时,江先源先生走完了他91年的风雨人生。虽斯人已逝,但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奋勇拼搏,不断进取。(乡土拾贝 曹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