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22阅读
  • 13回复

都昌人上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275
积分
861066
贡献值
2387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一、为什么称“上镇”
    都昌位于江西偏西北,地处鄱阳湖东部,景德镇位于江西偏东北。从纬度上看,都昌与景德镇基本平行了(景德镇29.30,都昌29.29),地理上看,它们没有南北之分,只有东西相差。旧时,都昌人到景德镇谋生为什么称“上镇”?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鄱阳、余干、抚州、南昌、丰城等地都处于景德镇南部,这些地方的人赴景都是“北上”,故称“上镇”,而都昌人也跟着叫“上镇”;二是都昌人上镇可以选择走旱路,旱路完全靠步行,一般是沿着东西水平线行进。也可以选择走水路即坐船,而走水路的线路首先在鄱阳湖坐比较大的船到鄱阳县,然后再转小船通过饶河再逆昌江而上抵达景德镇,由此习惯称“上镇”。
    二、郭楚寿上镇经历
    郭楚寿,1937年7月出生,都昌县汪墩乡秤钩湾郭村人。
    我上镇后,由姨爹(姨爹是做头的)介绍到小花园弄刘圣龙(牌号刘福顺生)家里拉坯,二年后即1952年出师后,当时正在搞合作社,由我父亲出资150元让我加入华丰劳工陶瓷生产合作社,地点在树棚里(刘家下弄横弄),有10来个人,生产灰可器。在这里做了一年的坯。1954年合并到第一陶瓷生产合作社,(俗称一社,该社是红星瓷厂,后红光瓷厂的前身)。当时这个合作社有1000多人。我继续做坯,1958年一社和四社合并成立红星瓷厂。当时全市都在搞技术革新,机械压坯,宇宙瓷厂搞得比较早,我58年的时候还来过宇宙瓷厂学习机械压坯。由于我1956年就入了党,在年轻人中算积极分子。1960年就脱离生产,先后从事车间党务工作,工会工作。文革时期还参加工人宣传队。回厂后一直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1997年在红光瓷厂退休。”
    郭楚寿说:“我8岁时读了三年私塾,10岁开始帮别人放牛,1950年(13岁)夏天随同本村堂叔上镇。在路上走了三天,我们那个村庄叫秤钩湾郭村,那一带姓郭的比较多,历史上曾经归过北山乡管辖,也归过七角乡管辖,现在归汪墩乡管辖,离都昌县城只有7华里路。我们从家里出发,首先在杨家渡坐渡船过河,走过段海里村到达新桥。为了走近路,我们翻过一座很高的山叫石牛岭,到达土塘,再到曹家店。在曹家店歇了一夜,第二天继续赶路,通过王路嘴,过长山坳后(张岭一带经马涧桥到长山坳)进入鄱阳地带。 漳田渡是都昌与鄱阳的重要分界线,是都昌人上镇的必经之道,这条河比较宽,未做桥之前,不论是汽车还是走路都要坐渡船。过了漳田渡到达油墩街,通过岛山、盐山、柘港、碧山、马尾港、田畈街、金盘岭、梨巴树下、洪源、罗家桥等地。在油墩街住了一个晚上,第三天下午到达景德镇。那时,主要站点都有歇店,每到夜晚,沿途都有店主拉客,歇店只收房钱,吃饭一般由过客自己带米和耐腐的腌酸菜,店主负责煮饭。”
    三、上镇的路径及艰辛

   四、都昌人上镇的历史
    都昌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景德镇?据传,在唐代,百里之外的都昌人就开始投奔景德镇。来的最早的是南丰、芗溪人(又称“甲字团”)。因为这里靠近鄱阳湖,人多田少,且十年九淹,生计困难。再加上这一带无论是水路还是旱路,离景德镇都比较近,所以说他们最早来景德镇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都昌人大批量涌向景德镇,应该是明朝开始,主要原因是:一是自唐开始,都昌人就开始旅景,由于家族效应,随后不时有都昌人来景投亲靠友,他们有的只身一人来景谋生,为景德镇暂住居民(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景漂一类),有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携家眷来镇定居,成为景德镇长住居民。
    二是在明朝初期,开国功臣都昌籍于光将军在昌南镇设立军窑,专门为军队烧造瓷器。于光手下的军队大部分人都是都昌籍,他们从家乡呼朋唤友来军窑做工,这样大批都昌门涌入景德镇。然后明朝廷在景德镇开办御窑,更刺激了分散在景德镇周边四山八坞的民窑纷纷涌向镇区,这些民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明以前分散在景德镇周边的民窑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产自销,不需要雇用劳动力,而且是忙时种田,闲时做瓷的没有完全与农业分离式的“小生产”)。所以都昌人投奔景德镇的速度加快(当然,这时还有抚州、南昌、新建、进贤、丰城、余干、鄱阳等周边地区的人也纷纷加入“上镇”大军)。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基本形成了以都昌人为主的码头。成型圆器业(部分琢器业)、挛窑业、烧窑业(槎柴窑)、匣钵业(部分)、窑砖业、船帮业(部分)等无不都被都昌人所垄断。清代诗人龚拭有陶歌云“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都昌人在景德镇的数量。今天形成的景德镇语言(景德镇话)相当一部分包含都昌话的元素。


来源:景德镇日报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10-13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1050
积分
39071
贡献值
534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23-10-19
以前山上的竹木物品是不能随便流通的,到处都有关卡检查,不能随便带出山口,上世纪80年代末都还有这些关卡。
发帖
363
积分
5164
贡献值
52
都币
0
在线时长: 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6-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3-10-17
回 醉解兰舟 的帖子
醉解兰舟:为什么不在都昌本地山中,带把斧头砍树,要多少有多少。 (2023-10-16 21:55) 

你应该是年轻人吧,不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时是集体制,手艺人在外面做一天事也就两三角钱,要是村里有人建房子,那可是全村人的荣耀,白菜价买到一栋房子的旧木料,比买新的要便宜很多很多,可以顶得上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积蓄。

发帖
759
积分
13272
贡献值
82
都币
0
在线时长: 71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3-10-16
回 二都里银 的帖子
二都里银:我的都昌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以前生活非常贫穷,迫使都昌男儿出外谋生,老一辈都吃过不少的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邻村有位手艺人在永修做手艺,用了个白菜的价钱买了当地人一栋拆了的旧房子的木料,可是那个年代交通工具落后,再就是木材受管控,运出永修好麻烦,这位手艺人硬是靠两个肩 .. (2023-10-14 08:48) 

为什么不在都昌本地山中,带把斧头砍树,要多少有多少。
发帖
363
积分
5164
贡献值
52
都币
0
在线时长: 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6-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3-10-14
我的都昌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以前生活非常贫穷,迫使都昌男儿出外谋生,老一辈都吃过不少的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邻村有位手艺人在永修做手艺,用了个白菜的价钱买了当地人一栋拆了的旧房子的木料,可是那个年代交通工具落后,再就是木材受管控,运出永修好麻烦,这位手艺人硬是靠两个肩膀徒步从永修一根根扛回家的,每次回家带一根,好多年后才把这些木材弄到家里。

发帖
25288
积分
158862
贡献值
361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3-10-13
我舅舅在景德镇,这几年景德镇变化很大。

发帖
1048
积分
1073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3-10-13
以前打抢的人很多。

发帖
4484
积分
27846
贡献值
18
都币
0
在线时长: 8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01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3-10-13
上镇上街。

发帖
1403
积分
15249
贡献值
25
都币
11
在线时长: 6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4-0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10-13
上镇,简单明了,应该是上景德镇的意思!

发帖
36823
积分
41725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10-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