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528
积分
6575
贡献值
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01
               追


    随着年岁渐长,除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外,也有颇多感慨和悲伤。感慨生活不易,感慨人生苦短。之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时,体会不到人生勿勿。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熟悉面孔离我们而去,现在读起,感慨万千。亲情,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内心,触动最柔软的记忆,满是挂念。

    二舅是在年前两天走的,走得很急,从病发到离开也就一周时间,以至于迟迟不能接受现实,毕竟还未满七十岁。二舅走了一个星期后,二舅妈因悲伤过度,虽经努力抢救,却未能挽留宝贵生命,亦驾鹤西去,给亲人留下无尽的伤痛。

    由于家庭贫困,二舅从小就被外公给他人抚养,直至懂事后我才知道这层关系。说来惭愧,对二舅妈的印象就要模糊许多,就在前年,正月去舅舅家拜年,正在前院晒太阳,二舅妈也坐在人群中,她对着我说:“外甥哎,这边阳光足,过来这边坐”。我只是微微一笑,硬是没认出来。事后想起,很是愧疚,也留下永久的遗憾。二舅虽不是由外公外婆养大,仍是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满微笑,见到我总是亲切叫着我的乳名,嘘寒问暖,言语中满是关怀。这就是亲情,身上都流着相同的血液,血浓于水,让人在寒冬中都倍感暖意。

    二舅在电站工作,一辈子过得比较清闲。在那个年代,有个铁饭碗是让人羡慕的,未经过风吹日晒的二舅远远看上去干部模样,脸上并没有被岁月风霜刻下太多印记,比同龄人看上去要小好几岁,只有嘴角四周细微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二舅的年纪。他麻白的头发盖在毡帽下,假牙干净雪白,在阳光下泛着光亮,微微一笑,微露的牙床透现着亲切与和善。他偶尔点燃一支香烟,眯起眼睛享受烟草的芳香,然后轻咳几下,吐掉卡在喉咙中的浓痰,又是微笑着与大家攀谈。

    过年对小孩是快乐的时刻,对大人来说也是难得放松,在闲适的时间里,亲朋好友围着碳火,相互递着香烟,在烟雾缭绕的楼房中聊着轻松的话题,彼此分享一年中的喜悦。在十多平方的大厅中,紧闭的大门关住的不仅是温暖,还有亲情。

    每年去舅舅家拜年,二舅也会去,他十分看重兄妹情分,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聊着过去,聊着未来,聊着家长里短,对于看重亲情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二舅是好客的,仍记得前年正月吃完饭后,二舅说:“大家定好了,明年正月大家都是我家吃饭”。令人感慨的是,后来大家都去二舅家了,可怎么也没想是以这种方式,让人嘘吁不已。今年再见到二舅时,他已静静的躺在冰棺里,眼睛紧闭,没有血液循环的脸色煞白,皱纹荡然无存,此刻就像一个深睡的人,随时会醒来。立春后的雨淅淅沥沥下着,浸润着冒着润芽的油菜,也淋湿了大家的心,低沉的高音喇叭在屋顶回响,哀怨伤感的黄梅戏划破了小村上方的天空,尖鸣刺耳,仿佛也是在为二舅的离去而哭泣。穿着统一的锣鼓乐队都是中老年,身材走样,脸色蜡黄,可都抹着廉价的脂粉,俨然正统一些。她们神情肃穆,手指僵硬的凑着悲伤的曲调,为原本伤感的场景再添悲伤。鞭炮隔三差五就响起,来送别的亲朋好友陆陆续续,为的就是见上二舅最后一天。至亲的人都陪在冰棺四周,悲伤地哭着,伤心的讲着二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着哭腔的声音把二嫂一生的细枝末节又回顾一次,讲得伤心处,哇——的一声,又是痛哭一场。大家心情都十分沉痛,为共同失去这个亲人而难过。

    黄昏时刻,天空像盖上一块黑布,倾刻间阴暗下来,空气冰冷似水,呼啸的北风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刮起,从屋顶掠过,扑刮在小院中“八仙”的脸上,似刀割,人们不由自主的搓着手,把衣领拉紧了些,往碳火边挪了挪。不多久,雪子夹在北风中,击打着院前泥泞的水泥路面,斜织在门畈上油菜田上空的夜暮中,人们一阵哆嗦,寒冷与悲伤一同来袭。天渐凉,夜暗沉,门外雪子裹雨下得紧起来,沙沙作响。与“八仙”随性闲聊不同,“坐夜”的亲人们毫无倦意,都围坐在冰棺四周,用心去陪二舅在人世间最后一晚,零晨时刻将会入殓,一生就匆匆走完了。逝去的美好岁月都只能在回忆寻找,麻白的头发,灿烂的笑容都将永远定格在照片中,不再回来。我偶尔探眼看一下躺在冰棺的二舅,仿佛是对一个守财奴对金银的贪婪,担心失去后的痛苦。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接到大姑父离世的消息。虽说知道这一刻迟早要来临,但真要来了,心中仍是一颤,仿佛失去了什么。

    大姑父是胃癌,半年前开始阵痛,没有引起重视。后疼痛难忍就去乡卫生所拿了消炎止痛的药,结果仍无效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人民医院检查,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大姑父自年前一直在县人民医院治疗,所谓治疗无非是止止痛,对病情控制没有半点效果。年后就回家休养,说是休养,其实是没钱付医疗费用,在家等待这一刻来临。

    我过年回家后,去医院探望过一次。此时的大姑父已非常虚弱,已经完全不是我印象中那个高大伟岸的大姑父,除了食粥浆外,其它均会呕吐。他有气无力的躺在病床上,头发斑白,脸色暗沉,两颊深陷,眼睛已失去往日神气,像瞌睡人的眼有气无力的睁着,偶尔又紧闭着。他是痛苦的,肚子隔几分钟就会传来一阵绞痛,痛苦来时,他表情狰狞,眉头紧皱,暗沉的脸由于痛苦紧缩在一起,挤成了一个核桃,几乎完全扭曲。“咳——”,他干呕几下,想吐出什么,但什么都没有。一分钟后,稍微好一些,脸上又舒展开来。即便这样,但思维仍是十分清晰,他叫着我的名字有气无力的说:“你来了,你们大家都看得姑姑和姑父重,从外面一回家就过来看我,我这次怕是不行了,已经病了好久,吃了药,打了针都不见效。“咳——”,他话还没就完就干呕起来,接着又说:“唉我肚子里像刀割一样痛,总像有股子酸气往上冒,不呕出来不行,呕又没东西,叫人难受,现在吃了就要呕”。他歇了一会儿又说:“唉——,要是没得这个鬼病该多好,唉——。大姑父不住的叹气,浑浊的眼睛里被隐约眨着一些泪花充满。看得出来,这是对绝望病情的哀叹,也是对悲凉人生感到无奈的哀叹。

    人民医院处于繁华路段的东风大道,是县城的主干道,出门往左就是人民广场,往右就是县城最大商场。腊月廿四的小县城年味渐浓,促销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很多店铺似乎一夜之间都换上了喜庆的红色,并挂起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已经能听到零碎的鞭炮声,商场人头攒动,街道车水马龙。回乡务工者和乡下人进城人大多是这几天置办年货,汽车鸣笛声与讨价还价声嘈杂的交织在一起,仿佛与人民医院的寂静与充满酒精药水味的医院是两个世界。大姑父躺在冰冷的房间里,痛苦消瘦,长嘘短叹,甚是凄凉,在这过年的氛围中显得尤其如此。他偶尔吃力的看看窗外,前方被人民医院冰冷的楼房挡住视线,但楼房上面的天空是蔚蓝的,如洗过般清澈,几朵白云飘荡而过,白云的下方也许就是大姑父的村庄——官洞山,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云白的刺眼,像自家田里种出的棉花,转眼间消失在窗外,大姑父也扭转头,闭上眼睛,两行泪珠终究是从那沧桑脸庞滚落而下。他想,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值得留恋的人生,此刻多想回到家里,回到那虽然破旧却温馨的家,还想操起被磨得发亮的锄头,在熟悉的土地上刨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现在看来,回家都显得那么奢侈,可是回去又能做什么呢。前几天也是坚决要回去,可没有医院的止痛,又痛得不行,还不是回来了,大姑父想着。人就是这样,在失去后才觉得一切那么美好,一些生活中平淡不过的日子在此刻看来,却是那么幸福

    “过年还是要回去的,过年不去不行呀,总不能不医院过年吧,那不好——唉”大姑父说。看到大姑父说话非常吃力,我劝他不要说话,躺着休息。

    “没事,不要有心里负担,病得好好休养,三病四痛谁都有”,我说。可我知道,这种劝慰是苍白无力的,除了如此,又能说些什么呢!

    从医院出来,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

    大姑父一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除了贫穷,生活中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不屈服命运的伟岸男人也无能为力。大姑父养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二儿子两岁时一次高烧,导致脑膜炎及腿脚不便,智商形同十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仍由大姑父养着。小儿子近四十岁仍是单身,婚姻状况显然不乐观,只有大儿子生活略好,但也止于转活自己的小家庭,对于姑父与姑姑的生活,那也是有心无力,大女儿出嫁五年后丈夫去世,一个人过,孤苦伶仃把一儿一女含辛茹苦拉扯大,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在大姑父病重时,用他的话说:“我这一生过得太苦了”。是的,如果因懒惰而贫困那没人同情,如果命运不公,谁又能不一起洒下同情的眼泪呢。

    贫穷总与仁厚谦和相随。

    大姑父宅心仁厚,做人谦卑恭让。由于正直,是非分明,在村里仍让人相当尊重。总听家人说,小时候没柴烧,大姑父与大姑经常用“土车”装柴推山过岭,要知道,即便是年轻力壮者,徒手走过石牛岭也必累得气喘吁吁,更勿论推几百斤柴过岭,这份情谁又能无动于衷。大姑体弱瘦小,上了年纪后身体也不是很好。大姑父为照顾大姑,总是把重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埋怨,没有脾气。我总想,大姑是幸福的,却又是不幸的。幸福的嫁给了大姑父,一辈子相亲相爱,携手走过一个甲子。不幸的是命运捉弄,一连串的变故都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用大姑自己的话说:“这都是命”。

    我曾祖父是黄埔四期宣传部秘书,在黄埔军校牺牲后追为烈士,大姑十三岁那年,政府让大姑去外地读烈士大学,家人由于担心其照顾不了自己便放弃。后来聊起此事,总感到惋惜,否则命运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大姑已古稀之年,体弱多病,大姑父已撒手西去,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艰难,这是大姑的困境,同时也是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困境。

    未能参加大姑父葬礼,诚为内疚,由于事务繁忙,送完二舅就外出了。

    徐埠镇的雨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子倒小了些。晚上十点,“八仙”敲打着锣,点着火把进来。锣声清脆急促,让人心里一紧。锣声也算是入殓开始的一个前凑,至于什么讲究就不知道。熄灭电灯,“八仙”将二舅从冰棺中“请”出来放在板上,端来温水由儿子将他全身擦洗一遍,再从头到脚换上干净衣服,据说衣服的颜色都生前喜欢的,头发早已由他儿媳梳理整齐。如果不是眼睛紧闭,任由摆布,俨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听老人说,去另一个世界又一定要穿好一点,否则下辈子是个穷人。几个大火把将挤满亲人的大厅照得明亮,通红的火焰跳跃在大厅中,照得围观亲人脸上充满血色,也将二舅照得有点气色。换好衣服后就是“卷棉”,所谓卷棉就是除头部外,将整个人用早已做好的棉衣将人包卷起来,然后用绳子捆绑好装棺。这个过程乐队是一直不能停的,幽怨的号声,低沉的鼓声,还有亲人的啜泣声在此刻都将悲伤氛围推到高潮。大家围在四围,心情沉重,这一刻一定是庄严神圣的。在当地,百年之后,人最后都是这样被送走的,谁又能逃脱。伤心的是亲人的远离,一入殓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阴阳相隔,往后是再也见不到,想到此处不由不难过。伤感的是,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有开始就有谢幕,每个人在此刻仿佛也想到自己的归宿。

    而祠堂里早由道士在“破地狱”,道士穿着道袍,戴着道帽,手持铜钹木剑,烧着黄符,口中念念有词,在祠堂中用“都昌话”读着祭文转圈,铜钹互击,“嗪嗪哐——”的声音不绝于耳,后面跟着手持香火的子孙三拜九扣,对于念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只能照做罢了。几个小时下来,对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这些,上了年纪的比较看重,年轻人也许只是看个热闹。再说,阴间的事谁也说不清,万一真要得罪阎王、判官什么的,亲人在阴间遭罪,那做子孙的可是万万不孝的。

    “卷棉”完成后就要抬到祠堂的棺材中,祠堂离二舅家也就几十米远。这个走了几十年的路,由“八仙”抬着再走一次,也是后一次。一路仍由急促的锣声引路,在悲伤寒冷的夜晚,急促的锣声总让人有点毛骨悚然。此刻,亲人是一直哭喊着跟随的,我想这既是不舍,也想让走的人在去的路上热闹一些。入棺后要放二舅生前的衣服,生活用品,以至于到另一个世界还惦记这边有什么东西落下,全部就位后再倒入石灰填满剩余空间保证逝者不会挪动,盖棺是需要提前看时辰,绝不能提前或推后,这都由“八仙”掌控进度。只要时辰一到,棺材盖须一瞬间盖上,并迅速拴好,而且盖棺一刻必须在漆黑中进行,据说这是怕压到人的影子。当然,这只是迷信的做法,但一直这样延续下来的,众人都虔诚的遵守,觉得神秘严肃,自然没人敢破例。等电灯打开,棺材已经在黑暗中美好,荷花边的绸缎布料飘压在四周,血红色的棺木上漆绘上各种图案,看上去还有些喜庆。亲人仍旧围着棺材哭一场自然不必说,且都坐在二舅边上陪着他度过最后一晚。

    第二天清晨,风仍在凄厉的嚎叫,雨倒是停了下来。天刚刚擦亮,“八仙”将装有二舅的棺木抬至祠堂前滩,在这里将举行最后的送别仪式。仪式仍由道士主持,大家依照他的吩咐三扣三拜到棺材前敬酒,他舞动着白幡,互击着铜钹,用清脆略带嘶哑的唱腔去劝慰逝者要安心,顺其自然,具体内容是一句也记不得。后引着大家绕着前滩池塘转了三圈,池塘不大,但送别亲人较多,转圈队伍徐徐前进,几乎决决首尾相连,几圈下来,近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些都完成后,鞭炮响起,才由“八仙打材”了,“打材”就是棺材捆绑抬上山,去最终的“新家”。

    仍记外婆去世时,我还是读一年级下学期,约莫是第二十二课“大象和起重机”时请假的,那时年幼懵董,读不到“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的诗句,更不说生离死别的痛苦。只记得当时妈妈正在煮饭,娘家有人来“把信”时,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丢下一切往娘家赶。如今,妈已年近花甲,两鬓花白,完全是一个老人了。二十多年弹指间远去,回忆起来就在昨天,现已过而立之年,青春一去不复返。正如诗里所说:“酒筵歌席莫辞频”,却别忘“不如怜取眼前人”。愿逝去的亲人能在天堂过得快乐一些,至少少些痛苦,如果有天堂的话。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004
积分
14749
贡献值
28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6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01
都昌风俗描写到位,亲人之间的情感读来也泪湿眼眶,好文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0
积分
0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5-02
生老病死,这就是人生,好文

发帖
899
积分
4360
贡献值
2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5-03
难得一见的好文!写得很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发帖
3823
积分
76065
贡献值
37
都币
40
在线时长: 8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7-05-03
心到文到,感情诚挚。善于驾驿文字!

发帖
528
积分
6575
贡献值
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5-04
支持,顶!

内容来自[手机版]

发帖
3698
积分
17850
贡献值
31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3-15
我的老家
左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5-04
好文笔赏学不尽!问好致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