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怀着非常复杂的
心情写下这段话。因个人时间与精力实在有限,我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再担任协会的管理
工作。我深知,这个协会凝聚了大家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我最担心的,就是它会因此解散。此前我也一直在默默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但始终未能如愿。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蓝天救援队的陈齐明书记向我伸出了援手。他四处寻访,最终为我们精心筛选出了江峰先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陶令酒代理商,来接手协会的管理工作。听到是江峰先生,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几年,他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协会的公益事业。我深知,公益路上从不缺一时的热情参与者,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寥寥无几。我衷心
希望,在江总的带领下,协会能够坚守初心,越办越好,在公益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为了能给自己这段在协会的工作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了对所有支持协会的爱心人士负责,我计划在卸任前,策划最后一场收尾
活动。我们将把协会剩余的7000多元日善款,精准地送到我们已提前物色好的7户特别贫困的
家庭手中。期待能与大家再次并肩同行,用脚步丈量温暖,用行动传递真情,为我的这段公益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深深地被于初珍发给我的这段文字所震撼,一个只读了小学的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这么铿锵有力,真挚感人。原来文字的力量不是来自多高的文凭,而是一颗坚定而善意的心。
十五年的公益路上,结识了很多人,可以说,于初珍是最值得信任公益人之一。这份信任,来自她内心坚定的信仰:不辜负别人的信任。
同样,因为种种原因,我也即将从我们精心培育出来的公益组织的管理层退出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回望我们的公益路,我也在问这十五年来,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执着地坚持,我们的公益到底能产生多少社会价值。
记得:十年前,土塘中学读初二的女孩,因家庭困难,辍学到超市打工,是公益的力量,让她重新走进
校园,解决她的学费和
生活费,直到她考上
大学,因为公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几年前,一个刚进高中校园的女孩,报完名后身无分文,因为公益的力量,两天为她筹集到近三万元,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后果之忧。
去年,阳峰姐弟俩,因家庭困难没有入学,因为公益的力量,一天时间筹到一万多元,让姐弟尽快地重回校园。
回望起来,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
还有每年的助学和帮扶活动,为困难家庭办年货,我们选择帮扶的对象唯一标准,就是“他(她)是个需要帮助的人”,这里没有人情世故,没有利益交换。我们尽力做到零开支,把让每一分钱都流向受助家庭。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于初珍和我们的公益伙伴们已出发了,按照我们公开透明的要求,把走访情况反馈到公益群里,于初珍留下的第一个感言是:“第一户已走访,一进门看见几个小孩让人心疼,参与走访的无不掉泪,希望更多的好心人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接着继续走访第二家、第三家••••••
我想:
在人情绪低落时,鼓励就是力量。
在人遭到质疑时,信任就是力量。
在人陷入困境时,伸手就是力量。
心中有善,心中有敬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一根蜡烛体现不出很大的价值,但发出的光就很难评价所产生的价值,纯粹的公益行为就像蜡烛,所发出的光,才是公益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