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0阅读
  • 8回复

央视《远方的家》聚焦都昌灯粑 深挖民俗文化传承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4042
积分
880645
贡献值
244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24
   10月7日下午,CCTV4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走进九江市大中路步行街,开展《非遗里的江西》(九江篇)拍摄工作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围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昌灯粑”作为重点项目,在传承人、央视主持人与围观群众的互动中完成专题记录,大家围坐一起动手捏制灯粑,让拍摄过程充满烟火气,也更深入地挖掘出这一民俗的文化根源与传承脉络。

   都昌灯粑源于当地元宵祈祷习俗,以米粉为原材料,村民用灵巧的双手将米粉捏成猪、鸡、狗、牛、猴子、鱼等多样造型。随后,用一种叫“鸡眼籽”的野生豆子点睛,原本静态的造型瞬间有了灵气。这些造型各有深意,整体寓意“六畜兴旺”:其中“猪承福”(猪头造型)做得越大,象征当年饲养的猪越肥硕;“孵鸡窝”造型在灯粑中地位特殊,既象征新年鸡多蛋多,更寄托着家庭人丁兴旺的美好祈愿。元宵当天,祭祖“散灯”、夜晚围篝火赛灯粑的传统场景,至今仍在苏山乡鲜活留存。

   都昌县文化馆高度重视都昌灯粑的保护与传承,在为传承人记录技艺细节、举办民俗展演守护文化根脉的基础上,更创新推出传播举措——鼓励传承者通过录制短视频、直播技艺展示等方式,直观呈现灯粑制作全过程,拉近非遗与大众的距离。此次全力配合央视拍摄,不仅让这份承载乡愁与乡土智慧的非遗借国家级平台被更多人看见,更以“让非遗‘潮’起来”的时代活力,进一步延续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来源:鄱湖都昌
供稿:董晓霞  俞  婷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108
积分
79546
贡献值
26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10
苏山乡一直传承这一习俗!我也会捏灯粑啦。呵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你的回帖太精彩了,支持! 昨天 09:19

发帖
267
积分
5890
贡献值
21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3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7:43
回 苏山鄱湖小草 的帖子
苏山鄱湖小草:苏山乡一直传承这一习俗!我也会捏灯粑啦。呵 (2025-10-09 07:10) 

真厉害!传承才是真道理

发帖
40735
积分
45638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09:18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40735
积分
45638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昨天 09:19
加分专用:你的回帖太精彩了,支持!

发帖
1461
积分
1503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92小时
注册时间: 2024-03-2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昨天 09:50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7757
积分
161397
贡献值
3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昨天 10:09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584
积分
27290
贡献值
4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13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昨天 14:36
父辈和祖辈很多人都会捏灯粑,到了我们这一辈基本会的很少

发帖
10638
积分
7946
贡献值
2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昨天 14:59
              失传的民俗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