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南峰老街的四季变换
文/冯期武
南峰老街的四季,宛若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每一季皆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时光的流转与人情的温度。这条麻石铺就的老街,在鄱阳湖的氤氲水汽中,以春的萌动、夏的炽热、秋的丰饶、冬的静谧,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岁月的沉淀。
春:新生与苏醒
春日的老街,是一首轻柔的序曲。残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墙角缝隙中已钻出几簇嫩绿的草芽,仿佛老街悄然换上的新妆。土黄色的斑驳墙壁上,青苔泛出湿润的微光,檐下排水沟中的积水因春雨而丰盈,粼粼波光映着初升的日色,似在低语往昔的故事。那棵百年桂花树抽了新枝,细碎的叶片在风中轻颤,树下偶有孩童追逐嬉戏,脚步声与鸟鸣交织成老街苏醒的乐章。居民们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将霉湿的衣物晾晒在阳光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香混合的清新气息——这是希望的味道。
夏:喧嚣与荫凉
盛夏的老街,是一卷浓墨重彩的风俗画。烈日炙烤着麻石路面,热气蒸腾中,红砖白瓦的墙体烫如烙铁,唯有房顶那一畦畦翠绿的蔬菜(老街人惯于屋顶种菜)顽强地对抗着酷暑。午后,蝉鸣如潮,人们聚于后院或深巷中的阴凉处,摇着蒲扇闲话家常。井台边铁桶碰撞声、小贩叫卖麦芽糖的叮当声、推板门内传来的裁缝机踏板声,构成了老街独特的夏日交响。偶有鄱阳湖的风穿街而过,拂过廊下悬挂的铜铃,清脆铃声与湖水的潮湿气息一同沉淀为老街的记忆。
秋:丰饶与沉淀
秋风起时,老街披上金黄的礼袍。桂花树绽出繁密的花朵,香气弥漫整条街道,人们踩着簌簌作响的落叶,忙于采收房顶成熟的瓜果。夕阳斜照,将青石板上的苔痕染成暖色,檐角飞鸟掠过天际,与远处湖面的归舟遥相呼应。小卖部门前人流不息,孩童们用零钱换得糖块,欢笑声如银铃般荡开;老人则坐于门槛旁,捧着陶碗啜饮清茶,看云卷云舒,眉宇间刻满岁月的从容。秋日的热闹并非喧哗,而是沉淀后的丰足——一如老街历经商贾繁华后的内敛与深厚。
冬:寂寥与温情
寒冬的老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小品。霜雪覆盖了瓦楞与街石,炊烟从烟囱中袅袅升起,与湖面的薄雾交融。行人稀少,唯有电线上的雀鸟跳跃啼鸣,偶有犬吠声从深巷中传来。家家户户闭门围炉,蒸糕的甜香、炭火的暖意、灶膛里柴火的噼啪声,勾勒出冬日独有的温情。雪夜时,老街更显静谧,灯笼的红光映在雪地上,如同时光深处不灭的烛火,守护着一代代人的梦。此刻的老街,似一位安详的老者,于寂静中酝酿新一轮四季的轮回。
结语:永恒的诗意
南峰老街的四季,不仅是自然的更迭,更是人文的积淀。它在春的萌发中延续生命,在夏的炙热中贮藏活力,在秋的丰收中沉淀智慧,在冬的寂寥中守望温情。即便岁月侵蚀了麻石的棱角,风雨斑驳了门楣的彩绘,老街的灵魂始终浸润在四季变换的诗意中——那是鄱阳湖的水汽、是人间的烟火、是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