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5-09-19
- 在线时间3881小时
-
- 发帖3385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875240
- 贡献值24271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3852
- 积分
- 875240
- 贡献值
- 24271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8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9月18日下午5时许,西街社区网格员谭衡的手机突然响起。接起电话,对方自称是“九江市司法局李某某”(来电号码却显示为上海归属地),声称辖区内观湖国际小区居民刘某某在南昌银行贷款后失联,并多次拒收寄往都昌镇司法所的“经济纠纷调解书”。 谭衡在接听电话后,第一时间向都昌镇司法所石所长进行核实求证。经司法所确认,从未收到过任何关于刘某某的所谓“经济纠纷调解书”。结合“打到工作人员私人号码”、“异地号码冒充本地机构”、“提供超乎寻常的详细隐私信息”、“虚构未送达的司法文书”等疑点,谭衡与石所长迅速沟通研判,一致初步判断该电话为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紧急联系当事人刘某某本人进行核实预警,并同步向镇平安办,社区民警报备。 令人警惕的是,这位“李某某”在通话中提供了极为详尽的居民家庭信息,甚至准确说出了其在老家的村支书姓名以及前任书记信息,与社区登记的信息高度吻合。还以“市局工作人员”身份,要求社区协助“通知刘某某家属”,敦促其尽快处理“经济纠纷”,并暗示“否则其本人将承担法律后果”。 其目的显然是利用社区组织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向目标居民家属施压,利用基层社区的身份背景来增加可信度和迷惑性,其精准程度远超普通骚扰电话,具备明显的“精准诈骗”特征。 为确保万无一失,谭衡立即上门走访刘某某家,家中只有其年迈父母。老人反映,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工作,老两口当日上午已接到类似诈骗电话。万幸的是,得益于都昌镇持续开展的反诈宣传深入人心,两位老人警惕性极高,未造成任何财产损失。 谭衡以此案为“活教材” ,对刘某某父母进行针对性再宣传,强调任何要求转账、索要敏感信息或单位协助介入私人经济纠纷的“官方”来电均属可疑。现场为老人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再次告知社区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叮嘱遇可疑情况立即求证。 下一步,西街社区将针对性加强老年及在外居民群体的反诈宣传,结合案例重点揭露新型骗术,切实提升居民识破能力,全面筑牢应对新型诈骗的社区防线。(都昌镇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