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之(上)追寻了在1993版《都昌县志》列有简传的现代著名陶瓷画家柳灵谷的艺术人生。此篇之(下)且来钩沉柳灵谷之子、一代粉彩瓷画家柳兰亭的坎坷人生和出彩画技。 一
都昌《柳氏宗谱》(2023年版)载,柳兰亭派名柳敦仪,字振国。其父柳灵谷(行忠)生两子五女,长子柳敦伦幼殁。次子柳兰亭(敦仪)生于民国乙丑年(1925年),殁于1988年农历十月初一,葬都昌县界石磨盘山。谱牒对其人生之旅及艺术成就只字未提。柳兰亭在创作旧照 (柳立群 提供)
2025年初春,柳兰亭长子柳炳发在家中向笔者深情回忆父亲的生平。柳家是中医世家,柳灵谷早年也学过岐黄之术,后来去景德镇谋生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叔辈学画瓷画(旧时的瓷都传艺崇尚“传内不传外”,大多为家族与血缘相袭),自成一家。柳兰亭从小师承其父,在粉彩微型人物画上堪为瓷都一绝。书法上,蝇头小楷的“童子功”也很见功夫。在30公分高的瓷瓶上,柳兰亭能画上《水浒》108将,栩栩如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兰亭在都昌县粮食部门工作,由于工作上务实肯干,曾担任过汪墩、土塘等乡粮油所所长。后来,柳兰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人生冲击,起因是他在1945年下半年担任过时任都昌县县长向法宜的秘书。民国那年20岁的他办事周全,又有一笔好字,都昌人向法宜先生是用其所长,招了柳兰亭从事过短暂的文案工作。“文革”开始前,柳兰亭画过一幅山水画,画面是湖畔婀娜多姿的垂柳,亭阁间有兰花吐艳。他在画角题了四句首字嵌了其名“柳兰亭”的诗,不想竟因画而加罪。后来,柳兰亭的所谓政治问题得到彻底平反,仍被复职在县粮食部门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参与过都昌县粮食志的编写。1984年前后,柳兰亭办理了退休手续,随后应聘到景德镇,在陶瓷艺术的天地里一展才华。《都昌县志》关于柳灵谷的简传中对其子柳兰亭有附载:“1985年方被景德镇景兴古窑瓷厂从都昌请去,专事出口高档瓷的彩绘。出山后,香港等地富贾巨商即慕柳灵谷之名前来订购作品。”2025年6月柳兰亭长子柳炳发(中)、幼子柳建发(右)、表侄陈繁国在景德镇合影
1964年出生的柳建发退休前担任宁波大学医学教授,温文儒雅,学贯中西。父亲于1988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一)与世长辞后,柳建发写了篇缅怀父亲的文章《我的父亲柳兰亭》,刊发于《九江日报》“文体广场”副刊。 柳建发如此回忆父亲柳兰亭的人生坎坷:“父亲出生在都昌一个医画相传的书香家庭,年仅16岁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自幼随祖父(柳灵谷)攻习古代小人物工笔陶瓷画,并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蝇头小楷和仿宋体。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坚毅和忠诚;艺术的真谛,陶冶了他的性情和品格。艺术是他的灵魂,也波及他一生的浮沉。1956年,父亲无辜受陷,遭到开除公职、下放劳动改造的厄运。1968年我4岁时,父亲又由于绘画,被诬为渲染‘封资修’,身陷囹圄,他的艺术灵魂前后被禁闭30多个春秋。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父亲没有丧失信念,没有忘记艺术。他坚信党的正确,坚信人民的伟大,坚信自己的清白无辜,坚信艺术还会有重绽花蕾的时刻。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终于迎来了宝贵的艺术之春。在陶瓷艺术的天地里,他忘我地耕耘。”柳兰亭在创作旧照 (柳立群 提供)
柳建发以深情笔调谈及他“享受过的世间最真挚的父爱”:“父亲是严谨的,对己、对子女、对徒弟要求甚严。他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艺术质量上,甚至连一丝微小的纰漏也不放过。每件作品,他都要几度批删、反复设计、力求完美,决不允许拖沓、零乱和松散。在景市,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家里,他常告诫我,不要图虚名,要做真学问,要有真本事、真才学,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父亲是忠厚的,极乐于助人。谁家有病有困难,他解囊相助。逢年过节,他常常为左邻右舍撰联作对,挥毫作画;遇有特地前来索画求墨的,他无视贫富,均慨然应允。天长日久,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父亲是慈祥的,爱子女胜过爱他自己。我赴异乡求学,每次远行,总是他第一个起床送我;我是他的幼子,虽然也是20多岁的青年,但父亲的每一封来信总是写着‘幼儿亲收’的字样……父爱的温馨会一直浸透到我生命的每一个音符。” 二
1965年出生的景德镇昌南红画院院长陈繁国先生,有一串闪光的艺术头衔: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琢器画坯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等。陈繁国15岁时跟随作为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设计大师的父亲陈功金学习陶瓷技艺,后跟随叔父柳兰亭进一步学习深造。景德镇首批陶瓷艺术大师陈功金 (陈繁国 提供)
2025年的初秋,陈繁国通过微信向笔者讲述柳兰亭与他的“父子”情与师徒爱。 陈繁国能拜师柳兰亭门下,是因为亲缘。柳灵谷最小的妹妹柳英英嫁给了祖居都昌县城焦子巷的陈家,陈繁国之父陈功金的画技,就是得舅父柳灵谷之真传,与同出生于1925年的表弟柳兰亭同出一门。陈功金专攻人物山水花鸟,1961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师”称号,2011年被中国陶瓷美术认证大会追忆授誉“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功金病逝后,他的儿子陈繁国便转拜在古窑厂上班的表叔柳兰亭为师,由画青花转攻画粉彩。陈功金作品
陈繁国是柳兰亭在景德镇所亲授的唯一一个徒弟,为人笃诚的柳兰亭对悟性极好的表侄陈繁国教得特别的真心,让爱徒在艺术探索之途上博采众长,崭露头角。陈繁国今天回忆起师父柳兰亭画微型人物粉彩瓷画的艺术风格,仍仰慕不已。柳兰亭所画的人物,灵动传神,似乎下一秒就要从画面上走出来一样。比如画仕女,穿在身上的布料画出了质感,丝绸般顺滑;仕女的发丝,缕缕可辨,看上去和真的一样。柳兰亭画人物,不但是眼神传情,连眉毛也传神,画嘴角,弧形特别有气韵。柳兰亭爱徒陈繁国在创作
师父柳兰亭手把手教陈繁国画粉彩,令他终身受益。1986年前后,师徒俩都在景德镇古窑厂上班。柳兰亭在厂里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傅,又有鼎鼎大名的柳灵谷之子的身份,特别受人敬重。陈繁国每天上午大多会在柳兰亭的粉彩工作坊学画。师父见20多岁的陈繁国起初学画时,线条弯弯曲曲的,像蚯蚓爬过一样,便会握着徒弟手中的画笔,示范如何曲直得当。陈繁国用料调得潮湿了,在画面上有些拉不开,师父就教他就着煤油灯口,用余温烘干。柳兰亭从不责备陈繁国,总是用鼓励的方法,促学艺人上进。有一次陈繁国画花卉的花瓣,轮廓画重了,柳兰亭用亲和的都昌话开导面前的“崽俚”繁国,将花瓣调理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叶子,似有神助,灵气毕现。陈繁国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家后,先后也收了不少学生,他总是用从师父柳兰亭那里体悟到的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方法培育自己的学生。他认为,陶瓷艺术也要追随时代前行的步伐不断创新,但像师父柳兰亭等老一辈艺术家身上蕴积的德艺双馨的禀赋不能失传,要一代一代传下去。陈繁国作品
陈繁国跟随柳兰亭学艺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师父身体不好,在景德镇治病期间,他像待自己父亲一样待师父。柳兰亭那时住西郊,每周要到东郊的医院去打针用药,陈繁国就用自行车带着师父,有时也陪着师父坐公交车去就医。柳兰亭得的是肠胃恶疾,后来回老家都昌诊治和疗养,子孙对他十分孝顺。1988年正月,陈繁国结婚时,柳兰亭在妻子余氏(1924年——2009年)的陪同下,抱病来到景德镇参加了既是表侄又是爱徒的婚宴。当年底,柳兰亭因病辞世,享年63岁。陈繁国接到电报时惊闻噩耗,眼泪止不住地流。当天就坐班车从景德镇赶往都昌,送别柳兰亭先生。柳兰亭作品 (陈繁国 提供)
柳兰亭在40年前的景德镇陶瓷画坛上,以画粉彩微型人物见长,堪为一绝,以高超的画艺将他的高大身影留在了瓷都艺术史册里。柳兰亭的真迹作品已难寻觅,他的唯一亲授弟子陈繁国给笔者发来两幅柳兰亭的作品照片,此文特予转存,让后人领略其柳质兰心……
来源:图/文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传家训扬新风之524丨都昌县城官塘柳家:柳灵谷、柳兰亭父子的画坛传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