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5-08-25
- 在线时间3869小时
-
- 发帖3358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869059
- 贡献值24080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3585
- 积分
- 869059
- 贡献值
- 24080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8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在都昌县篮球圈内,有一个身影令人印象深刻——皮肤黝黑、精瘦有力,跑动起来步频不输年轻人,抬手投篮时,篮球划过弧线稳稳入网,三分球空心入网的瞬间,场边总会爆发出“好球!”的喝彩。 他叫曹柏玉,出生于1958年,是周溪镇虬门村人。从2003年重新拿起篮球至今,他在球场整整“奔跑”了22年,不仅自己打得尽兴,更带着一群人爱上篮球,把对篮球的热爱,活成了人生最亮眼的底色。 从“厂长”到“队长”:45岁重拾篮球,一爱就是20年 曹柏玉的篮球缘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埋下伏笔。高中时的他,课间总爱抱着篮球往操场跑,拍着球在土地上追逐嬉闹,是少年时代最鲜活的记忆。 但毕业后,生活的重心转向了生计。他先在镇办建筑公司上班,后来承包了当地的爆竹厂,成了村民口中的“曹厂长”。“那时候天天忙生产、跑销路,别说打球,连喘口气的空都少。”曹柏玉笑着说,篮球被悄悄藏进了记忆角落,一藏就是20多年。 转机出现在2003年。那年周溪镇举办“珍珠杯”篮球赛,村里缺人,有人想起了“会打球的曹厂长”。“当时都45岁了,心里打鼓:这么多年没碰,还行吗?”曹柏玉还是去了,穿上球衣站在球场的那一刻,少年时的热血突然涌了上来。 那场比赛后,他彻底“戒不掉”篮球了。爆竹厂关闭后,自谋职业,他更是成了球场“常客”——在周溪镇的多个球场和年轻人拼抢,嫌不过瘾就自己开车去县城,哪里有球局,他闻着味儿就去了。 因为年长,又总带着村里年轻人练球、组队,他慢慢有了新称呼:“队长”。曹柏玉说,看着年轻人在自己带动下爱上篮球,比赢球还开心。 从“球员”到“组织者”:让篮球热席卷周溪 打得多了,曹柏玉渐渐发现,光自己过瘾不够——周溪镇爱打球的人不少,但像样的赛事少,大家总像“散兵游勇”。几年前,他加入周溪篮球协会,成了主要成员,心里就一个念头:“得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让篮球在咱这儿热起来。” 这几年的周溪镇篮球赛,几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从联系各村球队报名,到协调场地、安排裁判,再到赛前给年轻球员讲战术、打气,他跑前跑后,比自己上场还紧张。曹柏玉眼里闪着光,看着场边从稀疏的观众变成黑压压的人群,运动员抱着篮球在场边模仿投篮,他觉得“这比拿冠军还值”。 在周溪镇,农闲时、节假日,村球场或学校球场,经常能看到曹柏玉的身影,连大爷大妈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周溪镇的篮球氛围,离不开曹厂长他们这些老伙计的张罗。”协会里的年轻成员说,曹柏玉总说“打球得有人搭台”,他就是那个热心的“搭台人”。 球场高光时刻:60岁仍能“掀翻”冠军队 20多年球场生涯,曹柏玉的“高光时刻”能装满一箩筐,最让他得意的,是那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那年都昌县举办篮球赛,他作为虬门队的一员,遇上了上届冠军都昌一中队。“对方都是年轻小伙,体能好、技术硬,赛前没人看好我们。”曹柏玉却憋着一股劲,他知道自己的优势——稳。 比赛中,双方比分咬得死死的。曹柏玉持球站在三分线外,防守队员以为他会传球,没想到他虚晃一下,起跳、投篮,篮球应声入网。紧接着,他又在其他位置连中三记三分,单节砍下12分,直接拉开比分。终场哨响,虬门队赢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都昌县首届中年组篮球赛。作为赛场年龄最大的球员,他全程满场来回奔跑,拼抢、投篮、助攻、防守样样不落。最终,他所在的队伍拿下冠军。 篮球教会他的事:平等与热爱,比输赢更重要 在曹柏玉眼里,篮球从来不止是一项运动。 “球场是最公平的地方。”他总说,在这里没人问你是厂长还是农民,没人比谁家房子大、车子好,“你跑得快、投得准,大家就服你;你敢拼敢抢,大家就敬你。”20多年里,他认识了各类单位的领导、开公司的老板、学校的老师,以及其他和自己一样的普通大众,这些因篮球结缘的朋友,成了他生活里最温暖的牵挂。 更珍贵的是篮球给的“礼物”——一副硬朗的身板。“快70了,什么毛病都没有。”曹柏玉拍着胸脯说,这都是篮球的功劳。每天,他都坚持体能锻炼,有空就练投篮,“身体是打球的本钱,我得好好护着。” 他总劝年轻人多摸球:“打球能交到很多朋友,能练出好性格,毕业找工作时,开朗阳光的人,机会也多几分。” 生命不息,篮球不止 “只要还能跑、还能打篮球,我就会坚持下去。”曹柏玉说,篮球是他的“不老药”,是他的“社交圈”,更是他的人生哲学。 这或许就是热爱的力量——它不分年龄,不论职业,只要你肯坚持,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成闪闪发光的模样。就像曹柏玉和他的篮球,20多年的坚守里,藏着最动人的答案:生命不息,篮球不止。(赣鄱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