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阅读
  • 0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547丨土塘镇曹店红旗新村:又是舅父又是恩师的曹庆南对冯任烈士的培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1813
积分
1381935
贡献值
118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冯任(1905年——1930年)出生于都昌土塘镇冯坊村委会厦下冯村一个乡绅家庭,因为家境还算宽裕,他又是家中长子,所以父亲冯奕昌对冯任起初是寄寓了“学而优则仕”的美好愿望。冯任原名世法,天资聪颖的冯世法5岁时就开始启蒙,学文习字;7岁授句,过目成诵。冯任8岁那年入土塘曹店三村高等小学堂读书,得其舅父曹庆南悉心施教四年。曹庆南是民国早期都昌著名的教育名家,堪称冯任的恩师。关于他的生平资料,鲜见于公开史册,此篇稽考民间谱牒,从此独特角度梳理冯任、曹庆南的亲情与师承,以丰富冯任研究史料。
塘下曹村(红旗新村)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曹庆南派名“正名”,其谱载字号为:“字建熏,讳庆南,号幼虞,一号亦人,自称无为子。”都昌民国教育史册上的曹幼虞就是曹庆南。他有别号“亦人”,冯任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以上海太平洋通讯社记者的身份化名“王亦吾”“亦”可见舅父曹庆南早年对他们影响之深。
   冯任烈士像

   《曹氏宗谱》载曹庆南生于“满清光绪辛巳年”,也就是公元1881年;殁于民国己巳年,也就是公元1929年,享年仅48岁。曹庆南娶冯光慎之女为妻,冯氏与丈夫同年生,在丈夫辞世后11年的1940年驾鹤西去。曹庆南与冯氏未生育子女,谱载其“承继亲弟正学之子达涛为嗣”。曹庆南膝下无嫡子,待外甥冯任视为己出,既是爱生,又如乖儿。
   曹氏宗谱载曹庆南人生履历为:“清朝郡优庠生。江西初级师范毕业,咨部以训导用。民国充本区高等小学教员三年,兼充都昌全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员,前后兼任全县教育正副会长六年。”
村牌

   曹庆南自号“无为子”,但其实他在都昌民国初期的教育史上是个“有为之子”。曹庆南是前清秀才,他追求新知,所毕业的江西初级师范学校又称“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址在九江市区,从1918年创立,至1927年废止,作为公办九江师范教育的先驱,十年间为九江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师资。曹庆南从“六师”毕业后,可说是终生在家乡都昌从教。他所任教的都昌师范讲习所,创办于1920年,主要为全县各区初等小学校培养教员。他所兼任的县教育会会长,是个行业自管组织,1923年秋由刘肩三烈士兼任过都昌县教育会会长,曹庆南应是刘肩三烈士的继任者。民国初年,真正县一级政权内管理教育的叫“劝学所”,1922年县劝学所改为县教育局。
村貌

   曹庆南学问渊博,正直处世。他1910年在家乡曹店创办私立三村高等小学堂。小学堂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私塾,是新式学堂,在办学宗旨上,“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知识,强壮国民气体根基,以使学童知作人之正理,长成皆有谋生之计,务有成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修身读经,还有文学、算术、历史、图画、体操等。民国十一年(1922年),国民政府通令地方将小学堂改称小学校,据统计,其时全县高、初等小学校已发展到24所。
原村址处的高家港桥

   考究曹庆南创办的小学堂冠“三村”之名,想必有两种可能:一是曹店附近的三个曹姓村庄所办的小学堂。曹店所处原是都昌三汊港、土塘一带通往景德镇的要道,商贸繁盛,曹姓人家店铺众多,因而得名曹店,这也就是现今“曹店村委会”之得名源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设曹店乡,合作化时为光星高级社,公社化时为光星大队,1981年改为曹店大队,1984年改为曹店村委会。曹店村委会有三个曹姓村庄,成立最早的是寺泉(前)山曹家,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曹廷贵从龟山(今属都昌蔡岭镇辖)迁此定居,属龟山曹七世继昌幼子舜中支下。村西山腰有松峰寺,寺旁山涧泉水潺湲,故名寺泉山曹村,后又称寺前山。现有村民540余人,成村历史910余年。明洪武年间,曹孔方从寺泉山分迁于草洲上,形成孔方洲曹村。现有村民310余人,成村历史640余年。明正德年间,曹氏由寺泉山分迁至塘下,当年叫塘下曹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的程世清组织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提出的村庄建设口诀是:“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在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建在山坡上。充分利用水发电,植树造林满山岗。自力更生创大业,世界革命担肩上。”当年限于财力,也没大拆大建,选择一些基本符合条件的村庄作示范,塘下曹村1971年便作为这样的示范表率村,由原村址往杭桥到七里桥公路西搬迁。因为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像扛了面红旗一样走在全县前列,村名便改作了如今的“红旗新村”。现有村民430余人,成村历史有510余年。冯任的舅父曹庆南就是红旗新村(原称塘下曹村)人。
2025年夏九江市及都昌县史志办领导在南昌看望冯任之女冯玉霖老人(照片由后排右一的冯玉霖长子冯敏提供)

   “三村”在当地不是耳熟能详的地名,另一说可能是附近三个村庄的乡绅出钱出力合办的小学堂,又或是这所小学堂广招周边求学子弟,“三村”是泛指。都昌教育名家李伯农是曹店附近的中屋(原名钟麓)李村人,1918年在都昌源头港创办了广智高等小学,冯任从曹店三村小学堂读了四年书后,就转入了广智高等小学,成为李伯农的弟子。塘下曹村、中屋李村等村庄合为广义“三村”,这也可成为一说。
   曹庆南擅长文史,精通书法,在塘下村西北侧的三村高等小学堂建有藏书室,有丰富的古今图书、碑帖。他膝下无子,对大外甥冯任关爱有加,寄予厚望。冯任从1913年至1917年,在此求学四年,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也打开了少年冯任看世界的眼光。曹庆南对冯任的培养与关照一直在延续。冯任从都昌广智小学毕业后,其时母亲曹氏,也就是曹庆南的姐姐(一说名碧玉)已因病辞世两年多了,父亲冯奕昌为牵绊住言行激昂、向往革命的长子,为冯任娶进一大龄女子江某,一俟冯任小学毕业后完婚,支撑冯家门面。冯任坚决抗拒这门包办婚事,从广智小学毕业后,即赴南昌求学,寒暑假都不回家,自然使得父亲学费上的供给也少。在此种情况下,曹庆南给予了大外甥冯任不少经济上的接济。
杭七公路穿曹店新村而过

   冯任母亲曹氏,生于光绪九年癸未年(1883年),殁于民国七年(1918年),享年35岁。曹氏与冯奕昌共生四子(其中第四子幼殁),冯任(世法)为长子。冯奕昌在发妻曹氏去世后,又续娶曹氏,再娶刘氏,俩后配皆无嫡传子嗣。
   冯任母亲曹氏英年早逝时,其弟曹庆南正处而立之年,其长子冯任还只是13岁的少年。作为舅父与良师的曹庆南,为培育外甥冯任可谓舐犊情深、教诲谆谆。一代名师曹庆南爱的阳光,也洒在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冯任前行的大道上……


来源:文/汪国山 部分图片由曹开胜 拍
九江都昌发布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