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6阅读
  • 0回复

我的都昌县城生活日记:离婚和菜市场买菜一样,这是为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502
积分
867807
贡献值
2402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突然窜进我的店里。寒暄没几句,直接扔下一句话:"刚离了婚,不知道去哪,看你店开着,就来了"。当时听完这句话时有点懵。
   这个朋友,在我们这个小县里,绝对算体面中产-几套房子名下放着,膝下和我一样,两儿一女加起来凑成个"好"。
   记得上次见他们夫妻俩有大半年光景,还时常并肩散步,眉眼带笑。怎么转眼大半年光景,日子就碎得连渣都不剩了?后来才知道,是后院起了火,红杏硬生生的就探出了墙头,还被抓了个现行。朋友摇头,语气里是不能理解的倦怠:"平时待她哪点不好?谁能想到,她给我扣了这么一顶绿帽子" 我一时语塞,安慰的话堵在喉咙,只能干巴巴的问:"那...下一步怎么打算呢?"他苦笑:"财产分利索了,这巴掌大的地方,脸往哪搁?走,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了"
   朋友走后,我对着空荡的店门,心里五味杂陈。县城里那些捕风捉影的暧昧传闻,以前只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如今血淋淋的砸在亲近之人头上,才觉出几分惊心的真切。细想,这怕非独我们一县之"特产",无数相似的县城里,相似的戏码,怕也正借着熟人社会的掩护,在暗处悄然上演。
   现在的人,那点廉耻心,怕是真被狗吃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架势,让人瞠目。
   前几天刷视频,撞进一场公开的"狗血"事。一中年男子在评论区怒斥,给某位女主播打了大几千,连顿饭都约不出来。那女主播即刻人现身,言语之露骨,震碎三观:"放屁!你那次找我,老娘"日子"还在身上,不也给了你?!"" 我盯着屏幕,哭笑不得。最私密的床笫之事,竟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薄利"地当作攻讦的武器,高声嚷出来?他们不怕被家人刷到?不怕亲朋邻里看见?脸皮厚得,怕是炮弹都打不穿。那一刻,我恍惚了,是自己这把老骨头思想早已风化成了化石,还是这世道脱缰的野马跑得太快,扬起的尘土迷了我的眼?
   记得,离婚曾是一桩顶顶"丢人"的大事。谁家要是离了,那户人家好长一段时间都得低着头走路,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要被街坊四邻的唾沫星子淹死。女方的处境,更是水深。离婚,被休、没人要,是整个家族抹不去的污点。现在呢?
   离婚这档子事,跟买颗白菜似的。上午拿材料去民政局窗口走一下手续,下午就可以揣着离婚本本出来了,没几根肋骨是直不起来的,还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转头就约了朋友出去庆祝“新生”。手续的便捷,心态的“轻浮”,一切的高效率,仿佛菜摊上讨价还价、扫扫码、提袋走的一套标准动作。
   为什么?
   约束少了? 以前的道德束缚、家族舆论、社会看法,在个体意识旺盛,人口流动集中的今天,已经不堪一击。没有了"唾沫星子淹死人"的阵势,"丢人"的成本看起来是低了不少。
   诱惑多了? 信息爆炸,社交软件横行,陌生人之间连接的成本骤降,各种"暧昧"有了温床,手指滑动,心猿意马。那句"日子在身上都给了你"的"壮举",是这个浮躁和没有边界感的最猛烈的缩影。廉耻线一旦丢掉,出轨就少了些负担。
   忍耐少了? 孩子出生,日子好过了,对精神契合,情感质量的要求自然会提高。老一辈"凑合过"的哲学,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年轻一代(甚至中年一代),恐怕是越来越没市场。过得不爽?离!如同在菜市场挑菜,碰见不新鲜的,来,换个档口。
   是菜贱了? 经济独立,尤其是女性的经济独立,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离开的底气。财产分割有章可循(像朋友般"利索"分了),对单亲家庭的社会容忍度(起码面子上)也在增加。离了,好像也能活,而且可能活的更好。这菜,忽然不觉得肉疼了。
   朋友那摇着的头,必须远走他乡的"面子",被至亲出卖后扎在心口上的刺,都在无声嘶吼:不!离婚证那张薄纸,割得着财产,割不断曾经紧紧相连的感情、家庭的破碎疼痛,以及对孩子构成的巨大震荡。那痛、那尴尬,不是扔掉一颗烂白菜能比的。所谓"像买菜般容易",更多的,是看客眼里看到的程序,是旁人看到的当事人强装的洒脱,甚至一些人对婚姻契约的决绝。
   当出轨变得"坦然",当离婚变成释解矛盾的"快车道",当责任与忠诚被肆意碾压,我们失去的,可不止那薄薄的"婚"字。我们失去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维持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健康繁衍和健康运转的能力。
   那菜市场里消失的刻度,是道德的准星,是许诺的重量,是那叫做"羞耻心"、约束人性之恶的最后一道屏障。热闹的交易背后,是情感的废墟、心的荒原。(溪畔志坚 曹志坚)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