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8阅读
  • 0回复

[民间文学]都昌老乡还记得5分钱一个的“凡几告”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189
积分
410098
贡献值
30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36
想起当年的“凡几膏”与“亚具的”


  早先有一种用“蚌壳”装着乳白色油脂物的廉价护肤品,都昌民间多叫“饭机告”(音)或叫“亚机的”(音)。5分钱一个,相信40岁以上的都昌老乡都用过它,到现在应该还记得它。
  都昌方言所谓的“饭机告”或“亚机的”的护肤品,其商品名称叫哈利油。小时候误以为是蚌壳的东西,实际上是花甲(蛤蜊)壳。蛤科蛤仔属的一种贝类,别名花甲,俗称花蛤,山东称蛤蜊。
  蛤蜊油,又称瓦壳油、贝壳油,是以天然蛤蜊壳为容器的全油性护肤用品,不含蛤蜊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凡士林、石蜡及冰片等,用于滋润皮肤、防治干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价格低廉、原料易得成为大众主流护肤品,按蛤蜊壳大小,售价在5分至1角间。寒冷季节常用于手部护理及冻疮治疗,空壳常被儿童收集或制成玩具。
  当年几乎街上所有的百货店杂货铺都出售蛤蜊油,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随着铁盒装护肤品兴起,蛤蜊油因手工灌装成本偏高,逐渐退出市场,但其配方理念仍影响现代护肤品。


  蛤蜊油虽然价廉,却也物美,不仅护肤功效好,就其外包装而言绝对赏心悦目。蛤蜊壳手感光滑,花纹美观,上面涂蜡,贴有商标。不少孩子通过蛤蜊油从而认识贝壳,小姑娘衣兜里装着蛤蜊油上学。
  蛤蜊油代表着那个年代孩子们对美丽的向往,对幸福的满足。
  为什么要用蛤蜊壳做包装容器盛装护肤油,原因应该是贫穷。蛤蜊壳是沿海生长的贝类外壳,废物利用,也算当时国人的一项发明。从挑选分类、处理加工到灌装原料、包装运输,工序繁多,从前之后,包含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如果不算经济账,蛤蜊油不失为一种实惠又环保的护肤佳品,它为贫困时代的人们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当年都昌民间为何把蛤蜊油叫“饭机告”与“亚机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把蛤蜊壳误作蚌壳,也应该叫河蚌膏、蚌壳油,或者贝壳油,为何叫出连都昌人都不知所以然的名字呢?
  在这里我且来分析一下:因为护肤油的主要成分是凡士林,名称里应该有个“凡”字,“几”表示很小,“告”应该是膏。因而所谓“饭机告”或是凡几膏。而“亚机的”或是亚具的,“亚”是形状,“具”表示器具或玩具,这是针对蛤蜊壳而言,可作为一种儿童玩具。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