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5-08-06
- 在线时间1334小时
-
- 发帖10074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378766
- 贡献值11784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0744
- 积分
- 1378766
- 贡献值
- 11784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33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家训家规】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李秀峰题白鹿洞联与紫霞真人《游白鹿洞歌》 李秀峰没有在白鹿洞书院求学的经历,他肯定游历过家门口的庐山,朝拜过白鹿洞书院,人们甚至可以从他以庐山佳景之一的“秀峰”为明志自号,就可品咂出他对匡庐的情有独钟。对处庐山山麓的白鹿洞书院的敬崇,从他将次子李会价、三子李会倬送往白鹿洞书院攻读,尔后迈步科举之途足可证明斯地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李家牌新建“白鹿遗风”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李秀峰为白鹿洞书院留下过五副楹联。在岳麓书社1984年出版的清末民初湖南人吴恭亨编著的《对联话》一书中,收录了李秀峰题白鹿洞的三副楹联。其一为:“傍百年树;读万卷书。”其二为:“泉清可饮我欲隐;树老如此人何堪。”其三为:“玉树千山,风泉万壑;洞门一扇,石室(屋)半重。”吴恭亨(1857年——1937年),湖南慈利人,近代古文家、诗人,南社社员。以游幕、教读为业,能诗文、工联语。所著《对联话》,上承梁章钜《楹联丛话》,保存了清道光年间至民国初年不少名人的联作,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吴恭亨在辑中题签如此评价:“李秀峰读书庐山,集白鹿洞歌为联,亦洗尽铅华。”另有资料载,1922年由“粲花轩明主”编著的《分类古今联海》在此三幅的基础上,又补录了两幅李秀峰集《游白鹿洞歌》字的对联,联文一为:“泻石清泉堪一饮;倚门老栩欲千年。”联文二为:“泉石可人,烟霞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李秀峰的五副题白鹿洞书院楹联是集紫霞真人《游白鹿洞歌》字而成。且对此“歌”来番稽考。先录原诗《游白鹿洞歌》:“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览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白鹿洞书院 这首紫霞真人的《游白鹿洞歌》刻于当今白鹿洞书院右侧廊庑,六块青石碑,高2.5米、宽0.6米许。诗末有落款:“辛巳三月紫霞真人宿此洞编蒲为书。”这首诗的作者“紫霞真人”到底为谁?在白鹿洞书院的史册里,一如不肯露出真人面目的一片变幻紫霞一样,成为一团谜。 首先来看落款时间,“辛巳”年,大多学者解读是明万历年间辛巳年(1581年),也有九江本土大学教授认为是康熙辛巳年(1701年)。再辨作者,对于“紫霞真人”,有认为是明代状元罗洪先,这一说与罗洪先的卒年相矛盾。江西吉水人罗洪先是明嘉靖年间进士,殁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比明代“辛己”年要早17年。也有人认为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书,这同样与王阳明生卒年(1472年——1529年)相抵牾。所以,为打通此两说,学者的诠释是,《游白鹿洞歌》原创是罗洪先或是王阳明,只是由紫霞真人书于壁而已,因为“为书”就为这种解读预留了空间。最后来品落款中的“宿此洞编蒲而书”。“编蒲而书”,也就是用蒲草编纤帚笔题写。对于这种恣意的书写方式,《庐山志》《白鹿洞志》如此载释:“万历辛已,有道人至白鹿洞,索笔墨于洞中,诸生吝不与。遂拾蒲书房,墨色灿然。末自署云‘紫霞道入编蒲为书’。”这种将“编蒲而书”归之于“诸生吝而不与”,究其实经不起推敲。一是白鹿洞书院之书生遵朱子谆谆院训,当不会吝于笔墨而断书者之欲,亦损自家助人之德;二是笔墨相连,紫霞真人留下的真迹肯定是饱蘸浓墨而书的,哪有只借墨不借笔的道理?所以要解释“编蒲为书”,落笔点还是宜琢磨落款中的“宿”字。紫霞真人是在夜宿白鹿洞时诗兴大发,夜不能寝,三月春寒中,披衣燃烛,或许就是拾掇起在房间里倚墙的帚芒,拆折之束成笔状,书案上有墨,便肆意在雪白的石灰水刷饰的墙壁上书写了这首《游白鹿洞歌》。一定是在内室墙上书之!不然,从明万历九年辛巳(1581年),到清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主理洞事的潘先珍将此诗按原迹立碑,中间经历了276年,如是室外,字迹早已漫漶无存了。 白鹿洞书院敬奉孔子 内室紫霞真人是个游方道人,从《游白鹿洞歌》反复出现的道教意象可印证,比如“驾苍龙、骑白鹿”,再比如“一卷黄庭石上读”,诗作在描摹白鹿洞书院周边胜景之余,更多的流露出道家超脱尘世的隐逸思想。李秀峰显然非常欣赏这首诗,在集《游白鹿洞歌》字及意所撰的五副对联中,直接融入“我”的有两处,“泉清可饮我欲隐”与“烟霞老我”,皆是被诗与景交相浸染的写照。 紫霞真人《游白鹿洞歌》 李秀峰不但自己欣赏紫霞真人的这首《游白鹿洞歌》,还时常与朋友分享。好友金武祥(1841年——1924年)是江苏江阴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藏书家、刻书家,晚年致力于地方文献整理。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金武祥诗作《遍游桂林山岩》中的金句。金武祥是经诗友李秀峰推荐而读罢《游白鹿洞歌》,且依其韵赋诗一首《李秀峰见示旧游庐山诸诗即用其和紫霞真人〈游白鹿洞歌〉原韵率成一章以志向往》:“我昔渡彭蠡,始见匡庐峰。可惜风利不得泊,船头怅望云重重。李侯有佳句,题遍青芙蓉。七贤五老恣吟眺,真人诩我庐山逢。嗟我局促受袜靾,何时尘梦醒晨钟。会当与君访赤松,振衣长啸惊虬龙。惊虬龙,友麋鹿。石可餐,霞可服。旧约游山诺不宿,为我佳处结茆屋,招得匡君来伴读。” 李秀峰撰名胜地名联 在九江烟水亭,镌刻着李秀峰所撰名亭名联。联文曰:“晚上孤亭,影倒一湖烟水;夜横高枕,声来九派风涛。”此联以湖光夜色为背景,动静结合,意境深远。 庐山秀峰景区入口 (网络图) 在湖南岳阳楼,存留李秀峰所撰名楼名联。联文曰:“苍茫四顾,俯吴楚剩水残山,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此联以宏阔视野抒写历史沧桑,融合地理、人文元素,用典自如,气势雄浑。 在湖南洞庭湖石碑上,有资料载李秀峰撰名湖名联。联文曰:“吕道士,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范秀才,极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总关心。”一说此联也是为岳阳楼所题,但联文的口语化风格与李秀峰拟联的典雅作派相迥,是否属李秀峰所撰,存疑。 在家乡苏山元辰寺,流传李秀峰所撰的名寺名联。联文曰:“苏子辟洞天此去空余仙井水;元辰留福地重来饱看故乡山。”也有一说认为此联上联确系李秀峰所撰,下联为他人所对。都昌苏山诗词分会会长袁德芳四年前还以李秀峰的“苏子辟洞天此去空余仙井水”为出句,在都昌诗友间广征对句,成为新时代都昌联坛佳话。 李秀峰故里李家牌今村居一景 “疏疏落落最分明,隔岸欹斜画不成。枝瘦自然含古意,叶稀无处寄秋声。能存骨格真形出,为阅风霜老气横。只是夜凉寒月挂,使他扁鹊梦魂惊。”这是李秀峰的一首题为《秋树》的七律。“能存骨格真形出”,可以说也道出了李秀峰为名山大川所撰名联的真风格。 下篇请看《得句莫求流俗谅——李秀峰诗歌艺术浅析》。 来源:图/文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