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5阅读
  • 2回复

[散文]我祖父的苦难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1368
积分
5107
贡献值
823
都币
5
在线时长: 17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5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小时前

谨以此文缅怀作古七十年的祖父詹美祥先生!
         祖父逝世已经七十年了,他是1955年农历六月廿四日走的,享年48周岁,属于英年早逝。他走的时候父亲只有8岁,祖母43岁。他的骤然离世,让原本赤贫的家失去了支柱。祖母只有强忍悲痛,含辛茹苦地将年幼的父亲拉扯长大,个中的辛酸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时隔七十年,不孝孙以文字的方式来触摸祖父尘封已经已久的悲惨人生
         对于祖父的记忆,父亲的印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毕竟当年父亲只有8岁,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有些记忆会出现断片,他甚至想不起来祖父的长相和身高了。而祖父唯一留在当世的文字记录,就是祖谱是116个文字对他的生平记录。我今天也是通过研究祖谱上的一些信息,来还原祖父短暂人生中的一些片断。
          祖父生于清光绪丁未年七月初二、殁于一九五五年农历六月廿四日申时,享年四十八周岁。自祖父往上追溯三代,也就是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没有一个人活到40岁。很难想象,我们家族的男丁都盛年辞世,留下的孤儿寡母的,日子是何等的艰辛。从现代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爱的缺失,会导致他们的性格上的缺陷。在这样连续四代都是孤儿的家族里,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的寡母们,是多么的艰苦与不易啊。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母亲,而祖谱中记载的只有詹曹氏、詹于氏、詹刘氏,连他们的名讳都找不到,她们才是近代中国最值得歌颂的母亲。
        父亲经常提起祖父对他的教诲,为人处世要忠厚,不要与人一争长短。别人打一下,我们自己摸一下。在我年少的时候,对于祖父的这种处世哲学不以为然。我总觉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击。后来在社会上碰壁、吃了亏,也长了智慧。所以慢慢地理解了祖父的这套宽以待人的哲学。祖父11岁失怙,他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我不得而知。从小缺乏父爱的孩子,内心肯定是没有一个靠山的感觉,他必须靠示弱来与身边的人互动。他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用弱小、自卑、谨慎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尽量做到不去得罪别人、伤害别人,才能够找到小小的生存空间。当年的不理解,到现在对祖父的处世之道用我的角度来解读,这是成长之后的智慧吗?我不得而知。
        祖父是一名长工,在他失去父亲照顾的情况下,他只有早早地为自己守寡的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所村里见过祖父的长辈说,祖父其实个头蛮高的,应该是瘦长瘦长的。我想这个是当然,在贫苦的家庭中长大的孤儿,在长期的劳作下,练就了一副劳役型的身板。我想祖父年轻的时候肯定是种田地的行家里手。他后来还学了一艺之长—— 捻匠,也就是给以前木质船填充缝隙的手艺。听祖母讲,他学这个手艺是与她成亲后,祖母督促他拜师学艺的。有了手艺,家庭的收入也慢慢的好了起来,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
       祖父和祖母生了八个孩子,六男两女,而存活于世的只有三人,我父亲是最小的儿子,老八。最小的姑姑是在祖父离世后三个月也因病逝世的,听奶奶讲,那位小姑非常聪明、懂事。我想她的头脑可能是遗传了祖母。父亲今年已是耄耋之年了,而大姑妈也九十三岁了。都是长寿老人。而他另外五个儿子,都是一二岁的时候就夭折了。祖母到晚年眼睛不好,是因为在月子里哭泣多了伤到了眼睛。我记得余秋雨著作《借我一生》中描述他祖母一生送走了很多夭折的孩子的情景,晚年的时候经常会顺嘴念出已经逝世孩子的名字。这是多么凄惨而又令人泪目的片段呀。我能够感受到祖父和祖母的痛苦与悲伤。亲手送走一个又一个骨肉,除了痛不欲生,别无他法。我小时候就见这村里小孩子夭折被送走的情形,那当事人家里父亲的悲鸣和母亲的绝望,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在都昌,这种夭折的孩子叫:“孩头鬼”,似乎是被诅咒过的称谓,当天必须入土为安,一副薄板钉的小棺材,将一个弱小的遗体装进去,那种痛苦与思念是无法表达的。而可怜的祖父、祖母一起经历了五次这样的生离死别。祖父走后,祖母又多经历了一次伶香姑的离世。
        据父亲讲,爷爷当年是浪里白条,父亲游泳就是祖父手把手教会的。这也许是父亲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在碧波荡漾的鄱阳湖里,祖父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托举着父亲稚嫩的身躯,慢慢地往前游。突然,父亲感觉到那双孔武有力的手撒开了,身体突然往下沉,他只有奋力地往前划水,在祖父爽朗的笑声中,父亲学会了游泳。祖父喜欢游泳,这也许是他感染血吸虫的主要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没有实现灭钉螺的活动,湖区内血吸虫泛滥成灾。像祖父这样得肝腹水的不计其数,后来毛主席下令灭钉螺,湖区的血吸虫才得以控制。在祖父离世前三年,他和自己的亲弟弟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人每天坐在同一张八仙桌旁,一个上把椅、一个下把椅,沉默地吸着旱烟,偶尔相互凝视,眼神中充满着无助与凄凉。据说祖父在他弟弟下葬的当天是跨过他弟弟的井(埋葬棺材的井),并祈求弟弟带他一起走。
        祖父是在他弟弟离世26天后不幸过世的。一个家庭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同时失去两个顶梁柱,孤儿寡母的生活是何其艰难。而且当年奶奶才43岁,小奶奶不到40岁。后来听爸爸讲过和自己同一年的堂弟过年背靠背吃薯粉汤的事情,这些都是发生在祖父俩兄弟离世后的凄凉日子。
        祖父走的当天的情形我听祖母讲过无数遍,那天下午,祖父准备到自家的自留地摘豆角,他拎着一个竹篮,一边抽旱烟,一手拿着一个薯渣粑在啃。因为肺水肿,他呼吸困难、步履蹒跚、举步维艰。他摘几根豆角,他就需要停下来喘一会气。在他即将摘完所有的豆角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架子外边还悬挂着一根豆角,他踮起脚尖,试图将这根豆角拉过来,没成想脚下的土块松动,他一下子摔倒在2米高的土崖子下面去了。当时正在抬水浇苗的矮子伯兄弟俩发现祖父摔下去了,赶紧过来帮忙把他抬到了开阔的地方,因为长年患病,体弱多病的祖父在当天下午就含恨离世了,父亲说发生事情的当天,他正在另外一个山头砍柴,他是光着脚飞奔回家的,在父亲的痛哭声中、祖母的呼天抢地中,祖父带着万分的不舍离开了这个令他眷恋而又无奈的世界,终年四十八周岁。
        每一位认真活过的人都值得歌颂,每一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生都能写成一本书,只是一些人的一生是充满着精彩、幸福与快乐,而有些人的一生却是在痛苦、贫穷、疾病中挣扎。罗曼罗兰曾经讲过:“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斯人已逝,他能含笑九泉之下了。而我写成此篇,聊以纪念。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8184
积分
25962
贡献值
99
都币
0
在线时长: 4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小时前
近亲结婚、或男方年龄超过40岁时生育、或女方超过黄金生育年龄生育的后代寿命及存活比例,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血吸虫等疾病及营养缺乏是上世纪相当部分都昌县人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世上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贫穷,或短寿或绝后

发帖
7060
积分
36399
贡献值
1134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感谢詹兄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