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3阅读
  • 7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530丨苏山乡老屋戴村:清末普超法师刺血写经海会寺(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9198
积分
1356743
贡献值
117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6小时前

【家训家规】存心 敦伦 谨言 寡欲 惜字 学业
   “庐山天下悠”,成为庐山最为响亮的宣传语。这“悠”里,当然含有庐山多元宗教的悠长气韵。比如佛教,东晋时期,庐山就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慧远兴建东林寺,创建净土宗。庐山佛寺,有“三大名寺”之说,即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也有“五大丛林”之说,即庐山南麓的归宗寺、万杉寺、秀峰寺、海会寺、栖贤寺。“丛林”即佛寺的别称,“五大丛林”中的海会寺,曾经的镇寺之宝是清末的普超法师刺血抄写的《华严经》,留存下来的血经现今藏庐山博物馆。普超法师(1863——1909年)是都昌县苏山老屋戴村(今属苏山乡马安村委会所辖)人。本篇遍搜史料,遍访实叙,来钩沉血经背后普超法师的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人生
村牌

   天下以“海会”命名佛寺者,不止江西庐山一处,比如山东阳谷、江苏丹阳、广东鹤山等地,皆有海会寺。“海会”,字面表达的就是百川汇海之意,寺院以“海会”命名,更有一份禅味。“海会”一词,出于佛经《华严经》。“海”比喻德高,数众,僧众到寺院来修行,就好像百川入大海,归宿和目的都是一样的,于是就把众僧会聚寺院修行称为海会。
老屋戴村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2004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将海会寺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前碑记作如此介绍:“海会寺(含庐山军官教导团遗址、普超墓),创建于明万历戊午(1618年),清嘉庆丁丑(1817年) 旦云和尚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丙寅(1866年)高僧海印重修。1938年夏,日军进攻庐山,海会寺及庐山军官训练团等建筑毁于日军炮火。庐山军官训练团遗址:庐山军官训练团创办于1933年,主要是训练上校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级军官,后来训练校级以上的高级军官,甚至党政人员,五年来共训练军官25041名。普超墓:普超,名觉禅,字普超,生于1868年(此处属误记,应为1863年),支持康有为等的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削发为僧,师从至善,血书《华严经》 八十一卷。”
村貌

   都昌籍法师普超,其墓在海会寺山后高峦一里许处,普超墓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普超法师从家乡都昌县苏山马安岛的湖洲山出发,最后安寝于庐山南麓的海会寺旁,四十七年尘世路,他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呢?
本文作者(右)2025年7月3日采访村民戴康平

   笔者为较为真实、全面地挖掘普超法师的生平史料,2025年6月6日专赴海会寺,拜谒了普超法师墓塔,辨识字迹已漫漶难认的《普公和尚行实塔铭》。这份墓志铭立于“皇清宣统二年岁次庚戌冬月”,也就是普超辞世的第二年1910年,应该是关于普超法师生平最权威的资料。笔者2025年7月3日又专赴苏山马安村委会老屋戴村,查阅《戴氏宗谱》,采访对地方文化颇有涉猎的64岁的戴康平先生,同时检索包括已故的罗水生先生在内的先前撰写的有关普超法师的资料,形成此文,相信是迄今关于普超法师生平最为详尽的书写。
   追求功名的戴圣谦

   普超法师在戴氏宗谱上的派名叫圣谦。
   苏山“马安(鞍)”之得名,是源于岛上有山,形如马鞍状,又称湖洲山。马安有两个戴姓村庄,一是老屋戴村,现有村民170余人,一为牌楼戴村,现有村民90余人。牌楼戴村是距今200余年前的清嘉庆年间,在河南、安徽为官的进士戴凤翔从老屋戴村分迁,建巍峨牌楼宅第而立新村;承袭“注礼传家”、属土目戴氏的老屋戴村则是宋末元初戴桢祥从建昌县石上(今安义县长埠镇沙坪)迁入成村的。戴圣谦(普超)按族辈叙,是戴凤翔的孙辈,出生年份上也晚了67年。
康有为题海会寺“真面目”

   戴圣谦(普超)的谱载是:“启辉嗣子,字益生,行尔六,生于同治癸亥年六月廿九日戌时。出家为僧。”戴圣谦为戴启辉“嗣子”,而非亲生,在老屋戴村有讲述。说戴启辉家境宽裕,有一妻一妾,43岁时英年早逝,并未留下亲生骨肉。戴妻陈氏一直想在族中过继一男丁,以续香火。在丈夫仙逝七年后,时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马安老屋戴村的寻根之地安义县石塘戴村的戴启楠,生下第六子,被抱来成了已逝去的戴启辉的嗣子,取名圣谦,即为日后的普超和尚。
海会寺旁附属建筑

   戴圣谦幼时入私塾读书,悟性超群。母亲陈氏急于想家族赓续,含饴弄孙,便在光绪三年(1877年)让15岁的圣谦与自家所带的童养媳余氏圆房成婚,《戴氏宗谱》载余氏“生于咸丰乙卯(1855年)”,也就是比丈夫圣谦大了8岁,成婚时已是23岁的大姑娘了。圣谦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徵仁;18岁时生下次子徵义。戴家添丁加口,家境渐显窘困起来。戴圣谦便在村上设一蒙馆,揣上教鞭成了一名教书先生,以凭薪酬养家糊口。老屋戴村现今还有“老学里”的地名,就是140余年前戴圣谦办私塾授徒的地方。20岁刚出头的戴圣谦在族上祖父戴凤翔“学而优则仕”励志故事的感召下,也想走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之路,只是屡试不第,连个邑庠生的身份都未曾跻身,便也罢了功名之念,活在乡间的尘世里。
   舍儒从佛的觉禅

  “一旦自觉光阴迅速,人命几何泡影,死生直如转毂,富贵尘云有何可着?遂舍儒从释。”这是海会寺“孝徒”“孝徒孙”众僧为普超立墓志铭所言的其从“儒”至“释”的转变,这其间该有多少的世态炎凉与六道轮回的死生体验。小教书先生戴圣谦斩断尘缘、皈依佛门的首站,是在家乡湖洲山的青云寺。当年23岁的他与寺中老僧法圆相谈甚契,出家时母亲陈氏69岁,两子俱不满10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圣谦在应竹庵具足戒,授法号觉禅,字普超。随后在九华山甘露寺笃修佛家经典,寒暑不辍。三年后,又登天台山寻师求教,佛根精进。
普超墓塔

   普超从天台山返庐山五老峰下的海会寺,拜谒时任住持至善和尚。海会寺原本俗名茶庵,因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夏季免费给行人供应茶水,所以附近的信众还习惯地称此地为“茶庵”(又名土楼镇)。1933年蒋介石在海会寺附近办军官训练团,才将它改名为海会镇。海会寺是在海会庵的故址上建立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海会寺几经兴废。清光绪年间,至善和尚来此斫木伐竹,盖茅棚独居,清苦修炼。姑塘驿官魏兴林每次乘船经过鄱阳湖,遥望五老峰,只见云雾缭绕,风光奇秀,心想那里必定有不同寻常的人居住。有一天,他寻至五老峰下海会寺,见茅棚里有一老僧正静坐参禅,魏官人不禁肃然起敬,待老僧坐禅已毕,与之交谈,愈益佩服,忍不住跪下就拜,尊之为师。魏兴林拜至善为师后,决定捐出巨款,重建海会寺。
   海会寺在至善和尚的主持下香火至盛。至善识觉禅(普超)慧根独具,佛法造诣甚深,特别是清澄的眼波里透着一股如磐的执着与坚定。至善送觉禅一本他自己摩娑多年的《华严经》,谆谆教诲:“闻此可以发明心要。”《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被誉为“经中之王”。主要阐述法界缘起、十地修行等佛理,并提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哲思。普超从此深挚于《华严经》,“从兹动静不离,忆忘如一也”。在普超法师墓碑正中对他身份的定位是“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三世普超”。临济宗是禅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素以机锋凌厉的禅风闻名于世,弘扬“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临济禅院坐落于河北正定,那儿成为临济宗祖庭。《华严经》是临济正宗僧人必深研的佛学经典。普超研之,彻然大悟。
   刺血写经的普超

   普超“发广大心,立坚固愿,燃身香五百炷以增净因,期证圣品”,决意刺血抄经,是始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其时27岁。
入海会寺原海会师范老校

   刺血写经,这一修行法门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三太子萧纲便开启了刺血写经的先河。民国年间的弘一法师以舌尖血书写过经书,刺血写经,正是他身体力行的修行见证。
   普超舍身求法的行动得到了至善的褒奖。至善用寺内的一间“九老堂”的静室,专供普超写经。普超日复一日掩关闭户,燃香一炷,每日于心脏之上部位取血一盏,用圆润端正的楷书抄写经书,时写时读,深悟佛理。每日二餐,由小沙弥送入室内,有时伴送的还有采摘的野生百合,供他啖食,以补元气。
普超法师故里今村居

   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善住持作古西去,僧众公举普超接任,普超坚辞,矢志以血为墨写经。普超“十指沥干,一心不动,宴如也”,他把书写血经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因定发慧,静极光通”。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普超一笔一画血书的《华严经》八十一卷、《梵纲经》三十卷、《行愿品》三十卷书毕。
   普超法师历三年有余刺血写经,功成之日,轰动僧俗。有一姓许的观察(就是道员之职,从三品衔)、一姓周的军门(就是提督之职,从一品衔)拜读了普超书写的血经,钦佩有加,花巨资购珍贵楠木和紫檀置藏经宝塔,并供奉于寺内方丈上阁,“俾诸求者瞻仰钦敬礼念”。 光绪十九年(1893年),普超在寺内僧众的恳请下,应命担任海会寺住持。他主持海会寺十余年间,置寺田80余亩,新建房宅8间,修建了华严静室,庙宇规模得到拓展,信众弟子得到广度,海会寺名声大振。他的家乡苏山土目一带,有去星子购货与游乐者,遇大风阻舟,有乡民便去海会寺歇息,虔诚拜佛,普超法师总慈悲地让家乡来人用上斋饭。
海会寺山门今貌

   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辰时,操劳过度的普超法师圆寂,享俗寿47岁。
   身后托体山阿,墓塔安置于海会寺后,塔顶雕九龙环顾。戴氏宗谱载戴圣谦(普超)的发妻余氏殁于民国癸酉年(1933年),享寿79岁。其后衍繁三代,至“隆”字辈则无嗣续。
2008年版《戴氏宗谱》载普超(圣谦)页

   血经文化,贯穿历史,连接古今。它见证了无数修行者对佛法的执着坚守与躬身践行。都昌人普超法师刺血写经,康有为等为其题跋,赞其壮举,详情如何,请看下篇。


来源:图/文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995
积分
36324
贡献值
1134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小时前
谢谢分享

发帖
35884
积分
40786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3小时前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4642
积分
158196
贡献值
361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6小时前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让我们了解普超法师刺血写经海会寺

发帖
7797
积分
31006
贡献值
829
都币
87
在线时长: 1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7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7小时前

发帖
6531
积分
8827
贡献值
1134
都币
5
在线时长: 6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8小时前

发帖
569
积分
2413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1小时
注册时间: 2024-10-0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8小时前
          

发帖
8147
积分
25885
贡献值
99
都币
0
在线时长: 43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8小时前
半路出家者,罔顾人伦,三世而夭。「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