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1阅读
  • 12回复

难忘47年同学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6875
积分
1316523
贡献值
1165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5-02-11) —
难忘47年同学情
张通华

   金龙辞岁,玉蟒开春。盼望已久的原大沙二中七八届高中毕业生聚会,总算于乙已年正月初七日在母校原址、现官山村委会办公楼如期举办。47个春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彼此挂怀,相互思念。

   同学们相逢的那一刻,都是眼含热泪,双手紧握,各自在脑海里寻找印记,当符号闪现时又是那么熟悉。因种种原因,78届同学只有半数人到场。当年带班任教的多位恩师,只有沈华星老师在百忙之中抽身莅临指导。沈老师莅临,给我们聚会带来了欢声笑语,增添了情趣。

   在老同学张顺助、吕爱民、张财生、江东福等人的精心筹备之下,并特邀了校友、都昌土记者张铭参加,召开了一场情深义重而又温馨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刚过古稀之年、曾经任教我们数学课的沈华星老师,没有再讲数学,而是讲人文关怀,人间挚爱,以及老年养生;他没戴当年的那付精致眼镜,但白色衬衫依然,虽然少了些青春的那份激情,却多了老年难得的厚重;他为这次聚会欣慰而自豪,为自己的学生有这份情谊而骄傲;他语重心长告诫我们都年逾花甲,应该比以前更加团结,勤来往,多互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为建设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互相加油;并祝福所有学生身体健康,万事吉祥!这份发自肺腑的谆谆教诲及祝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铭记于心。

   座谈会上,主持人吕爱民同学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深情地回顾了四十七年前在学校的美好时光,以及个人离开校园后的风风雨雨,同时也展望了以后的同学情会更加浓厚,纯洁和坚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畅所欲言,感情真挚。特别是张志奖同学的讲话让我感动,他不仅对老师的话作了承诺;还再三强调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多多来往,相互关怀;并对未到场的同学表示遗憾之情,还致于美好的祝福。丁会朗同学的话讲得朴素、实在,他在离校之后的路坎坷,曲折,历尽磨难,却依然坚强、自信、乐观。这种坚强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座谈会上,还特别邀请了江东福同学夫人发言,她虽然不是同届同学,但在同学情的感染之下,同样是感情真挚,那带有磁性般的祝福声让每位同学为之动容。最后张顺助同学(前任官山村党支部书记)作了真挚的发的,座谈会在一片祥和、温馨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后并同学们参观了母校原址,重拾年少时的那份懵懂与天真。

   经过40多年的时代变迁,母校校园已不复存在,学校大礼堂原址尚存。顺着大礼堂遗址,我们在脑海里慢慢复原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整个原形依稀可辩,既是大沙二中的心脏,又是老师办公室兼住房,还是学生宿舍的大礼堂,是那么的凝重与庄严,在我们的脑海里思之即来,抹之不去。大礼堂大门前的两棵柏树长得是那么的整齐,而又四季长青。大礼堂北则一栋土砖瓦房是老师的办公室兼住房,我们高中班主任兼教语文课的熊茂松老师就住在紧靠大礼堂的笫一间房中。南则是厨房,厨房门前有一株大樟树,樟树上挂着一口钟,每当晨曦从东方升起,悠扬的钟声就会传遍整个校园,此时的大礼堂沸腾了,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按时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农村生活条件很是艰苦,同学们都是在家中自带大米、在家煮熟的菜或干菜,统一在母校厨房蒸饭就餐。读高二时,我和弟弟两人一个星期四升米,米饭不够吃,母亲就让我妹妹隔天送一大碗青菜,来添补辘辘的饥肠。张道礼同学的大砂钵全校有名,这并不是他饭量大,因为家中没有足够的大米给他,只好炖稀粥充饥。

   厨房东便是蓝球场,是爱好体育同学的天地,也是全校最热闹地方,同学们课后就在这里驰骋尘土,傲视蓝环,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传递着青春的激情与友谊互动。江银柳高大帅气投蓝精准,江东福机动灵活接球无双,吕爱民健步如飞传球如电,余福孙抓挡有度手到擒来……每一次进球都会赢得欢呼如潮,掌声雷动。

   离大礼堂大约五十米有一块蛮大的操场与官山自然村相依,东西两边是两栋三室的教室,我们就在这里出操,早读,上课,解题,吹牛,顽皮。记得刚上初中时有两班,我是一(2)班,在北边靠供销社教室的当中一间,正副班主任是朱显璧和占志浩两位老师,初二是二(2)班,在南边教室近学校厨房的头一间,正副班主任是沈友悟和沈孝颂两位老师。读高中只有一班,是在北边教室靠村庄的头一间,正副班主任是熊茂松和沈华星两位老师。周铜祥是全校唯一的化学老师,初中、高中兼顾,那份劳累只有周老师自己清楚。当时没有专业的物理老师,高中时由年轻而又全才的伍德金老师执教。那时没有电灯,更不知空调是什么名词。晚自习相互点着煤油灯阅读、解题,驱逐蚊虫、酷暑靠的是双手及书本。尽管那时生活非常艰苦,同学们都吃得有味,睡得香甜。

   1977年十月恢复高考制度,78年我们就高中毕业。由于时代影响,就本人自己而言,真正重视读书,重拾信心只有高二一年时间。每当回忆起当年备考,拚考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既兴奋又叹息,特别是老师的教诲依然在耳,声容笑貌记忆犹新。备考时我学的是文科,后来听周铜祥老师讲课不多,但他那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讲解精神让我铭记,他对化学的熟知和深透,不愧为高级教师称号。沈华星老师是当时全校最年轻而又具有教师职称的数学老师,光亮的发型,精致的眼镜,雪白的衬衫,笔挺的外衣,乌黑的皮鞋,以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不认走到哪里都光彩照人,魅力四射;讲课时七分严肃加三分幽默让同学们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哄堂大笑,在不知不觉中把同学们的心聚拢了,把自己所要讲的知识完整无误地传授给了学生,我这个数学底子本来就很薄的后进生对他的三角函数讲解也能一知半解,但到后来的解析几何就象海市蜃楼。

   说到班主任熊老师那种认真细致,苦口婆心简直就是一位慈母,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的严肃、不留情面就象一位严父。拚考的五个月里,他窗前的煤油灯每晚都要亮到子夜,有时两点还要起床上班催学生睡觉。记得一个下着迷昏细雨的深夜,熊老师第二次上班催学生去睡觉,回房间时因下坡路滑加上自己精神疲痨,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全身沾满了黄泥。第二天,当他换上一身破旧的衣服,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走路有些颠波时,我们只觉好奇,却不知昨晚发生的一切。

   又是一个傍晚下课吃晚饭的时候,熊老师把我叫到跟前说学校总务催得紧,让我回家向父母说清把所欠的学费拿来交上,回家后因家中实在无钱可拿,我就没有及时回校参加晚自习,直到第二天中午还是两手空空站在教室门外不赶进去,这时正值熊老师上课,他看见我的那一刻那真是头皮发红,眼泛血丝。下课后在他寝室里的那场“训”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 高考在即,你怎么这样没出息,家中没钱就不回校上课,这是一个高中生该有的思维吗?一寸光阴一寸金,假如在高考时因某节课的知识缺课而失分,你会遗憾终生,也就白废了我对你的一片苦心,下不为例,上课去吧”。人常说天下父母心,恩师心何逊于父母?!熊老师!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但您的教诲我永远铭记,不管任何逆境,哪怕是生死线上我都会勇敢面对,坚强如钢。

   师恩说不尽道不完,同学情深重如山。张道礼同学家境贫寒,但没有任何人岐视他,而是从各方面帮助他,他学习认真,悟性过人,天赋超群,成绩优秀,在学习上他更是积极帮助他人,是我们心目中的学霸。江东福、杨八喜、张志奖、张宝龙、张财生等同学都是刻苦学习的标兵,帮助同学的表率。当然,人的天赋各有高低,家庭环境不尽相同,爱好也不一样。张国喜、江园生两同学的象棋全校一流;江腊生的笛子,江金生的二胡,吕爱民的口琴全校无二;余福孙、张新贵的乒乓球难分伯仲;吴新喜的调皮更是受到周老师的表彰。吴新喜不仅调皮,他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初二毕业晚会,沈友悟老师就是安排吴新喜同学用几种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毕业晚会”四个大字,这种美越看越舒畅,越看越醉人,就连全校最年长的老先生占祯祥老师都赞不绝口。第二天吴新喜又被二(1)班请去书写“毕业晚会”,我是既羡慕又妒疾。14岁的少年能写这么一手好字,若干年后就是当代书法大师啊!

   毕业后,有一部分同学考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日后成为博导、专家、院长、校长、主任、医生、教师;有一部分同学还走上了各行各业工作岗位,成为国家公务员、农村基层干部,乡村医生;还有一部分同学回乡务农,自立谋生。随着改革开放浪潮外出打拼,成为牙科老总、工程老板。每个同学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有一本厚实的故事。虽然工作岗位不同、职业有别、学位不一,但同学情依然浓厚,情同手足、亲如弟兄。只要可办得到的事,即使是一句口信、一封书信、一个电话就会尽心尽力帮忙办。

   曾记得,高考后的第三年,我在学徒做篾匠,山西省办了一所自学刊授大学,张助生和周爱国两同学在未向我打招呼之前帮我报了名、并办好一切手续,当他俩把学习资料及学生证送到我面前时,我才知道自己也是一位函授大学生,那份感动无法言喻,只有用行动才能报答。奈何时运不济,力不从心,又一次错失良机辜负了两位老同学的真情实意。

   在我患病期间,张宝龙,张望月,张财生,张顺助,丁联鹤等老同学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并发动团体慰问。大恩不言谢,在此衷心感谢您们,亲爱的各位老同学!

   47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就那么一瞬间。从这次在母校聚会那一刻起,再到去县城酒店,去苏山乡鹤舍村,去徐埠镇药王谷,去南山广场,我都在回忆那一瞬间,问自己该为这次聚会做点什么?

   在参观鹤舍古村时,我和沈老师以及江天明、吴新喜、张财生、吴先梅等同学还就贵村祖堂门前的“卧雪”二字探讨了一番,最后认定这与其村祖先读书求功名有关。药王谷风景怡人,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杂艺表演,参观了珍贵的动物梅花鹿和黑熊。到南山广场时快到夕阳无限好的时侯,但还是游人如织。走上阶坡眺望蓝天及鄱阳湖,那真是霞光万道,碧水如蓝。在合影时我存心挑了个好位置,站在当中沈老师后面,以便同学们不会忘记我这个又瘦又小的白发老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转眼间我们都步入中老年,不说阅尽人间风雨,但也深知人心险恶,世事维艰。除开亲情,还有什么情比师恩重,比同学情长!任何时侯,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决不能强人所难;尽管我们身处逆境,也不能拒绝这份情谊。父母含辛茹苦供养我们长大成人,送到高中读书,即使没有什么大的出息,最起码收获了这份难得同学情。衷心希望“毕业50年”再相聚,所有的同学全部到场,叙旧也好,吹牛也行,诉苦也罢,因为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为老年的我们寻找兴趣。

   忘不了那份情,衷心祝福原大沙二中78届高中毕业班全体老师和同学生活愉快,健康长寿,儿孙满堂!同时,祝愿已故的诸位老师和同学在天之灵安息!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

师生留影记南山
天高云淡春风暖,千里鄱湖碧水蓝。
野老温泉迎赤子,青童乐舞靓斑颜。
陶侯垂钓矶墩让,灵运悟经幡塔闲。
斜照夕阳情万缕,师生留影记南山。
5条评分积分+235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2
鄱阳湖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1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0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0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
积分
2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小时
注册时间: 2025-02-13
我的老家
大沙镇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02-13
你是谁?他是谁?我们是谁?
你从哪里来?他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
你要到哪里去?他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到哪里去?
47年,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但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足以创造很多奇迹。
我们所有来过的,走远了的,都可以骄傲地说:此生无憾。
我穿过时光 披着一身风霜
一路上 追逐我梦想
也曾彷徨 黑夜里找不到方向
总会有 明天的曙光
年少的热血 依然在我胸膛
又何惧 冰冷的眼光
踏碎了夕阳 装进我的行囊
不去想 曾受过的伤
人生难免风风雨雨 最后改变了模样
不变是我心中的希望
既然可以坦坦荡荡 不负人间走一趟
我的这一生 没有遗憾
年少的热血 依然在我胸膛
又何惧 冰冷的眼光
踏碎了夕阳 装进我的行囊
不去想 曾受过的伤
人生难免风风雨雨 最后改变了模样
不变是我心中的希望
既然可以坦坦荡荡 不负人间走一趟
我的这一生 没有遗憾
人生难免风风雨雨 最后改变了模样
不变是我心中的希望
既然可以坦坦荡荡 不负人间走一趟
我的这一生 没有遗憾

发帖
22415
积分
455271
贡献值
804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02-1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03
积分
194064
贡献值
82
都币
0
在线时长: 4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30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02-11
图文并茂,深情厚谊,诗画南山!
谢谢分享!

发帖
140198
积分
10188314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9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02-1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097
积分
78500
贡献值
1922
都币
55
在线时长: 1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02-10
太难得了,值得留念,希望三年后50周年再见。

发帖
4454
积分
27816
贡献值
18
都币
0
在线时长: 8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01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02-10
难忘47年同学情

发帖
33839
积分
38740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02-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40198
积分
10188314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9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2-10
感谢张铭记者的精彩分享

发帖
1041
积分
1066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6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2-10
没活到60岁的应该有好几个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