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3阅读
  • 6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487丨苏山乡圈里袁村:六百年来守祖训 共注幼房十分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713
积分
1202592
贡献值
111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对于秉承“卧雪家风”的都昌袁姓村庄,叙其族脉,有“十一房”之论。十一房的发脉祖是明代袁鲁成(1378年——1458年),行名钦七,号双溪。都昌袁姓十一房是钦七公的十一个儿子繁衍成村,据统计,全县81个袁姓村庄,有71个属“十一房”。现今属苏山乡土目村委会圈里袁家是袁鲁成第十一子袁崇信(1446年——1489年)之后嗣,现有村民200余人。关于钦七公幼子发村,有精彩的故事流传。此故事自然未载入庄重的袁氏宗谱,在民间又有不同版本,此篇采写来自圈里袁村老一辈村民的讲述,故事的逻辑性与动情点应该更接近约600年前演绎的族史的真实,存录于此,以辨误传。
生态村貌

   袁鲁成降临人世蹒跚学步的第一个人生之“圈”,是划在南京城的鸡儿巷,那时的南京还是大明朝的京城,迁都北平(今北京)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事,其时的袁鲁成已由在鸡儿巷逐鸡耍闹的懵懂幼童成长为年逾不惑的一条中年汉子,将仕途跋涉的“官圈”划至华夏的西南边陲了。袁鲁成出生于南京鸡儿巷,是因为替洪武帝朱元璋夺取天下而立有军功的父亲袁仲仁(1334年——1404年)落籍繁盛京城的。血性汉子袁仲仁适元季兵乱,时为义士,投朱元璋部吴元帅麾下从军,立功升南京镇武将军。袁仲仁号柱南,寄寓着擎南天之一柱。“吴元帅”是谁呢?袁氏族史资料对此无明载,查相关明史纪事,袁仲仁的顶头上司很可能是明开国功勋吴祯,曾因赫赫战功封天兴翼副元帅、靖海将军。吴元帅对袁仲仁那是无限的赏识,竟将千金女儿许配给袁仲仁。查袁氏宗谱,第五世“仲仁公” 条目下载其娶欧阳氏,生子华,也就是袁鲁贤,行名钦一,发徐埠袁晒(赛)村、鸡公咀袁村、左里袁家山上村等村落。袁仲仁与吴氏生二子,一名昆,也就是袁鲁望,行名钦六;一名晋,也就是袁鲁成,行名钦七。袁仲仁久居军营,看尽了朝廷帷幕内的钩心斗角,便心烦武事,于洪武廿一年(1388年)由南京鸡儿巷告老返乡,“归乡以乐田园”,说“老”究实并不老,才54岁,老的是厌倦官场的心,乐的是家乡双溪(今属徐埠镇辖) 的清溪畅流,怡情万端。袁鲁成号双溪,用的是家乡的地名,承袭的亦是一份父辈的旷达清脱之志。
   袁鲁成的人生功名之“圈”划在了遥远的西南之境,他曾任云南省上林州州判,属从七品,也就是相当于现今的正科级别,因其执法严明,廉公生威,后御升四川成都前衙正守备,属正五品武官。袁鲁成先后娶三房妻室,这在封建时代实属正常。发妻江苏吴江熊氏,生六子,依齿名崇哲、崇器、崇高、崇献、崇泰、崇本,讳名皆从王字旁,依次为瑰、瑚、顼、瓒、琩、玮;次妻云南卢氏,是名少数民族之彝族女子,想必是袁鲁成在云南为官州判时结识成缘,生子四,依齿名崇德、崇玉、崇瑞、崇美,分别讳环、珵、瑞、钰;三妻成都汤氏,生子崇信,讳玺,也就是圈里袁村的祖先,幼子在兄弟中排行第十一。
土目湖汊

   关于袁鲁成与汤氏所生第十一子袁崇信,父亲舐犊情深,特别呵护幺儿的故事,在都昌袁氏的讲述里,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说袁鲁成八十岁时在土目湖岸过渡遇风阻,歇息一农家,农家老翁出于对袁鲁成声望的敬慕和对风雪夜归人的暖恤,便让十八岁的孙女当夜给袁鲁成冬凉日捂脚暖被,袁鲁成温柔乡里一宵贪欢,八十岁老人让十八岁女子怀上了幼儿,而后格外关照这个儿子,嘱他的十个儿子要携手关爱幼弟。对于圈里袁姓祖先袁崇信的身世,圈里袁村村人说这是一个误传的版本,逻辑上经不起简单的推问。比如说钦七公八十岁一夜拥衾播种生子,这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规律,何况钦七公八十岁那年就撒手人寰溘然长逝了。1952出生的袁晔(辰元)是苏山中小的一名退休老师,曾任土目小学校长。他的祖父袁祖雷曾任民国年间都昌第十区区长,是名享有声望的地方绅士;父亲袁珂曾任徐埠中小校长,为当地文化普及尽心力当先进。在此,记下袁辰元先生讲述的祖先厚德兴家的故事。
袁辰元老师介绍古石碑

   袁鲁成在四川成都任前衙正守备,一如其父仲仁公,久浸官场后便生倦怠之心,于是故里便成了游子心灵的宁静港湾——辞官归里。袁鲁成68岁那年(1446年),带着在成都新娶的第三房娇妻汤氏,一路跋涉直奔鄱阳湖都昌县清化乡双溪。在距屏峰码头十余里水路的土目商埠码头(今谢湖坝处)下船,遇大风大雨,只得扶着怀有大月份身孕的18岁的汤氏,行至码头旁的一个老婆婆开的小铺店歇憩。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十分贴心地照顾挺着个大肚子的汤氏,似乎天生就有母女缘,手巧嘴甜的汤氏在异乡结拜妇人为干娘。干娘姓甚无考,袁氏后人尊称她为汤婆婆。汤氏已到临产期,不便远行奔赴数十里远的双溪,再加上尽享干娘的贴心护理,便一日日地留居下来了。一个月不到,汤氏顺利产下一男婴,从袁鲁成的儿辈排行,便是第十一子。袁鲁成给呱呱坠地的小儿取名崇信,“信服”的是苍天赐福,让他老来添子;“信念”里有一定要让幺子沐爱而生,灿烂成长。又取名袁玺,将帝王奉天承运的玉印加盖在幼儿的人生簿上。
村巷

   且说袁鲁成是从蜀地而返,及至到了赣鄱之滨的元辰山下的家乡,却因幼子的降生而乐不思家了。其时,他的发妻熊氏(1377年——1434年)已辞世12年,安葬于祖居地双溪一“荷叶盖金龟形”吉地。继妻卢氏(1401年——1483年)尚健在,时年45岁;卢氏享寿82岁,丈夫于1458年辞世后25年,她才驾鹤西去,安葬于苏山彭埠桥门首“水底摸螺形”吉地,袁如岗湾村、鹤舍袁村就是她与钦七公所生第十子崇美的子孙。在外为官见多识广的袁鲁成在屏峰渡口,悉心协助汤婆婆照护月子里的爱妻汤氏,他平日里到周边转逛,爱上了这方山水田园之地。其时汤婆婆店铺四野有王、夏、伍、雷、胡、彭等姓氏人家,以至尽管这些姓氏人家大多败落或外迁,但现在圈里袁村周边还保留有彭家塘、雷家嘴、王家咀、夏家嘴、伍柳湾等地名。当年居住在土目最大的村庄有“十八条半盐船,十八副铜匠担”兴盛之说。袁鲁成抱定晚年之一“成”,就是助幼子崇信在此地安居创业。他对汤婆婆真诚地道出了对她“生养死葬”尽情地安慰,汤婆婆与汤氏交往下来更是胜似母女,情深深,爱切切,让远离亲生父母随夫远嫁的汤氏倍感亲情之温暖。袁鲁成拿出为官带回的积蓄银两,购地置业,建宅成村,铁了心要在此地养子终老。
   袁鲁成的其他儿子有的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多次到汤氏小屋来催促父亲回到自家生活,承诺对小弟弟他们会照顾好的。袁鲁成不听所愿,笃守此地,在近屏峰码头、土目之畔陪伴小儿一天天长大,日有所祈、寸生欣喜。为人之父在深谋远虑着他的身后事,袁鲁成心生的执念是,怕世俗眼里的副室汤氏所生儿子受世人另眼相待,他要将其他十个儿子照顾好小弟弟的嘱托郑重灌输给后辈,这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风传承。
2024年11月2日本文作者(中)在村中采访

   某一日,袁鲁成召集来十个儿子来到土目他的新居,来了番“庭式仪教”:在宅院用竹篙挂起汤氏的一袭罗裙,让十个儿子依次躬腰低头从罗裙下钻过。在民间,钻女人罗裙类似于钻男人胯下,平常是个带侮辱性的场面,而父亲让儿子钻的,是母辈的罗裙,意在将这份虽没有血缘的母子情深深植根于儿子的尊后母、护幼弟的血液里,赓续于家训家风里。
   袁鲁成威严地端坐在太师椅上,上首是副室汤氏,下首是稚儿崇信。他对楼梯样层高站成一排的十个儿子说:“老父今已七十多了,年老体衰,去见老祖宗是时日不久的事。今天唤你们兄弟来钻罗裙,就是要昭告你们在老朽不在凡尘的时候,要将后娘当亲娘一样的孝敬,要对幼弟崇信携众手相帮相助!老父今天就看着你们一个个以实行来表白,钻过罗裙之时,便是恪守父训之日!” 大儿子袁崇哲顺从地钻了过去,二儿子袁崇器生性倔强,看了眼比自己还年轻的后母汤氏,嘟囔了一句:“我不钻。”袁鲁成听罢,劈面一句斥骂:“哩个倒绝的东西,竟敢当面违背父训!”三儿子崇高性格温顺,在老父的喝责声中,说过“我照大哥样”便顺溜地钻了罗裙,随后从老四到老八依次钻了,父亲耷拉的老脸复平缓了不少。轮到老九崇瑞,道了声“父亲何必如此为难我们”,磨磨蹭蹭地钻了过去,父亲愠怒地望着他的背影说了句:“道绝不绝,道发不发的家伙。”十子崇美向来以尊老爱幼为美德,面带微笑钻了罗裙。
乾隆年间《双溪公祠堂序》

   这场“罗裙考”在袁氏后人的讲述里,竟与谶语挂上了钩。说听从父言钻了罗裙的各房子孙昌盛,没钻的二房后来在都昌真正“倒绝”了,没有繁衍成村,迟迟疑疑的九房虽没绝户,但就是“不发”,传至今日后嗣极少。在圈里袁村祖祠内有历次修缮村中“袁氏宗祠”的捐资榜记。《袁氏宗祠2010年修缮赞助表》从大房到十一房依次公布了捐款名单,独独缺“二房”,“九房”载“王松山5元”;2021年底刻记的《修祖祠各房及自然村集资公布》亦独缺“二房”,“九房”载“袁九松60元”,这次修圈里袁村“袁氏祖祠”共筹资20余万元,有“备注”注明“以上金额男丁每人20元”,言下之意是族众形成的决议,按钦七公后裔每名男丁至少要捐20元。“九房”是按三名男丁总捐60元计入,钱款不多,表达的同样是浓浓的敬祖崇宗、恪践祖训之情。究实“二房”在都昌未传子嗣,“九房”在都昌人丁偏少,这都是500余载人口迁徙的自然规律,有的因病因战乱等各种原因断传,有的外迁到他省他县去了,兴与衰都是正常现象,不是祖宗钦七公在“罗裙考”中斥声的谶兆。
   袁鲁成于明天顺戊寅年(1458年)辞世,享寿八十。其时,他心心念念的幼子袁崇信仅十二岁,尚未成人。可以告慰鲁成公在天之灵的是,他的十个儿子都牢记他的遗训,对汤氏侍奉母仪,对小小的崇信极尽关爱。十兄弟给予幼弟十分的爱,他们集资在圈里袁村建造起袁氏宗祠,并为防水患而筑坝将祠堂环绕圈住,故村名称“圈里”。也有老一辈村民诠释村名之义,是说当年钦七公将村址周边他姓的山水与良田购置过来,为子孙圈地不少。袁鲁成殁后葬凤山(今徐埠镇杨岭水库旁)“飞凤冲霄形”吉地,山上有唐代僧人英始建的龙池寺。2021年袁氏后裔对鲁成公墓进行了修缮,并立碑以记。
圈里袁村“袁氏宗祠”

   矗立于圈里袁村的“袁氏宗祠”,属十一房之公祠,又称“双溪公祖祠”“钦七公宗祠”,是都昌袁鲁成一族共同敬崇祖先之地。每年农历三月初八鲁成公诞辰之日,袁氏各村头首在圈里“袁氏宗祠”集会,祭奠祖先,商议族中共襄之事。袁氏宗祠几经修缮,在祖祠内墙上嵌入了两块刻于乾隆癸巳年(1773年)的《双溪公祠堂序》,所记是250余年前的一次修建。序中叙及此次十一子嗣共修倾败的袁氏宗祠的缘由,是对钦七公“其志而继之”,“共襄”之事,“莫不踊跃”。采取的筹集千金的方法是“量派”,也就是根据各村户烟数和有身份的村民的“功名”来定捐款额助建。序中言“公塑像于斯,相传嘱勿迁,盖爱怜少子,隐示诸子推孝为友之意也”。也就是说,钦七公生前有遗训,他的神像就供奉于圈里袁村不轮座他处。乾隆年间的这次大修袁氏宗祠,重修了钦七公神像,在先祖面前,“俨然诸兄偕友弟怡怡然瞻依膝下”,这幅和谐相处的场景,足可告慰当年作“罗裙考”的钦七公之“志”。
公祠门楼

   缅怀双溪公的袁氏宗祠置上、中、下三厅,上厅神龛供奉鲁成公神像,十一子依昭而列,穆序分明。近40年来,圈里村“袁氏宗祠”先后于1985年、2010年、2021年经历了三次共族修缮,成为钦七公子嗣共同的寻族源、弘祖德的庄重典雅之堂。2024年8月25日,都昌袁氏宗亲2024年首届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苏山乡圈里袁村隆重举行,对当年都昌袁氏宗亲考上985、211大学的5位学子及7位优秀贫困学子予以表彰奖励。颁奖典礼现场,都昌袁氏宗亲奖学金理事会会长袁柏令致欢迎词。活动现场还为袁德煌及袁贵春、袁峰姐弟等爱心企业人士颁发了感恩牌和证书,并为部分爱心人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2024年都昌袁氏宗亲首届奖学金颁发仪式在圈里袁村公祠举行 (网络图)

   袁氏“卧雪家风”源于东汉名臣袁安。袁安在大雪天宁愿僵卧雪中也不愿打扰他人,这种安贫好学、坚持操守的精神被誉为“卧雪情操”。都昌鲁成公支下十一房袁氏后裔,将敦族睦亲、团结互助的精神融注于“卧雪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111
田畈人 积分 +61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11-28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11-27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11-27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7720
积分
150898
贡献值
35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27
谢谢汪部长的精彩分享

发帖
26177
积分
31052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2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9225
积分
1016184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11-27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31073
积分
795860
贡献值
2230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11-2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667
积分
33885
贡献值
238
都币
12
在线时长: 19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4-27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11-28
走过路过

发帖
7009
积分
406170
贡献值
29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11-28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