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4-12-03
- 在线时间1290小时
-
- 发帖8771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202592
- 贡献值11198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7713
- 积分
- 1202592
- 贡献值
- 11198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忆郭继恩老师 余革新 郭继恩老师去世己有十多年了,他与我的父亲去世几乎差不多同一时期,他患哮喘病严重的时候,我曾到县医院里探视过老人家。但他去世的消息,师母及家里人并没有告诉我,所以也没能赶到他的葬礼现场,見上他老人家最后一面,这也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件遗憾的事。郭继恩老师是我遇到的印象最深、受到教诲最多的老师之一,每当回忆起与他交往的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就象过电影一样不断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九五九年九月,暑假后开学。班上同学们交头接耳,说是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当新班主任第一次来到同学之中,和大家亲切见面,经他的自我介绍才知道他姓郭名继恩,鸣山公社郭家山人,毕业于九江师范学校。当时,郭继恩老师不胖不瘦,中等身材,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衣服,长方型脸庞,分式西发,满脸微笑地面向大家讲话。他的近乎儿童般清亮的语言讲得是那么形象、那么生动、那么娓婉,那么鼓励人心,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他充满热情又扣人心弦的讲话后,同学们都报以的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大家几乎发出同一种声音:“哦,这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啊。” 六十多年前的实验小学可不象今天这样漂亮、洋气。那时,整个校园就那么几栋房子,大门前也是沙子路,校园的场地都是泥砂地。院内门口两边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最逢八月好大的树冠上挂满了密密麻麻金黄色的小花,真是两棵丹桂四溢飘香。离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是学校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办公室南面的上方是敞亮的玻璃窗,下方是是木板墙,上光下暗,光照充沛。办公室东边是与陶公庙结合部的一排教室及走廊,中间有廊房与陶公庙西面相连。当时的陶公庙早就没有陶公神位与座像,早己全面改造成为学校的办公室、住房、教室和礼堂。穿过办公室与教室的走廊就是第一片操场。北面就是学校的职工食堂的老屋。学校的生铁铸造的大鐘就吊挂在食堂侧门口,鐘声悠扬远到数里之外都能听得见。再往北跨过新操场北面是一栋红砖红瓦的四间新教室平房。而西边是长方形的两层青砖青瓦的|老屋,里面有三间教室及板楼教师住房。因此,整个校园共有六栋新、老屋及其院外的西南角上一排四间教室的旧屋,当时,整个校园占地总面积约十三亩左右。 郭继恩老师就住在教工食堂的大门对面的一栋两层住房的老屋里,里面西面有一条一米宽的木楼梯。上楼后自西向北,再往东的楼上是用木板隔成的教师房间。我记得,郭继恩老师就住在楼下东边南头的房间里。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学校里还有不少令学生十分敬重的老师们,如:王文敬、卢普佑、余仁、楊荣春、向席珍、石铜斗、许仲灵、秦中元、张水生、沈书生、张化恺、向松保、但俊华、徐星初、余凤初等老师。同时,还有历届学校的领导:江光见、陈其昌、李文英、孙泽润、袁怀白等。 郭继恩是一位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他的师范阶段勤奋上进、求知若渴,各门功课都学得非常扎实。他由于出身好、功课好、口才好,文笔好。可以说:他是一位有深厚潜力,有远大理想,敢于作为的学生俊才。同时,他还是学校里出色的班长。由于,郭继恩在校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在九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城实验小学任教师。 我们班从三到六年级的四年读书过程中,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学的郭继恩老师有两件具有创新意义的举动在我的脑海中终生难忘。 三年级起步作文时,郭继恩老师十分注重同学们从看图说话到看图作文的转化过程。当年的《中国少年报》上每期刊登看图说话《小虎子的故事》,他只要涉及作文教学时就适时拿出给同学们观看阅读,让同学们看图说活,鼓励同学写《小虎子的故事》。经过反复启发,一时间全班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人人都写《小虎子的故事》。其中楊淦同学的《小虎子的故事》写得最好,装成了一本厚厚的小册子,我的《小虎子的故事》也不错,次于楊淦同学。经过三年级到四年级,整个班上的同学由普遍怕写作文到喜欢上郭老师的作文课,都自发爱写作文。到了五年级以后,郭继恩老师的语文作文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上去,成为当时实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新社会、新风尚一时蔚然成风。随之而来,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所有中、小学校里,广泛地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人好事的活动。郭继恩老师抓住了这一最佳时机,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同学们做好人好事,积极倡导学写雷锋日记。有力推动了学生们热爱语文,写好作文的教学目的实施。在这一活动中,我′积极响应郭老师的号召,从周边的小事做起,如:帮别人推车、帮助老人做担水等好事,同时象雷锋叔叔那样,坚持写心得日记。期间,我的日记也写了一本,不巧被郭继恩老师发现拿出来在同学们中展读,老师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这年上学期全校有三位同学被评为学校里的“优秀少先队员”,并受到学校的表彰,我就在其中。 郭继恩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富有创意的《小虎子的故事》、《学雷锋写日记》的两件创新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六十多年,但在我们这一代小学生心中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在县印刷厂门口对面一条上坡路东边(县城老汽车站)的青砖风火墙上,有一幅八仙过海的宣传画足有二米高、约有十二米宽,反映的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一天,我路过此地时,看见有位画画的老师正在高脚架上绘制此幅宣传画。仔细一看,原来绘图的能人正是郭继恩老师。此画完成后,我们这些大人、小孩站在远高处仔细观看,画上八仙过海的行为举止姿态活灵活现十分生动。此时,才知道:我们的郭老师还有这番绘制大画的才华和功夫,认为他真是了不起。 郭继恩老师在实小教书时,师母较少来县城,只有几次来过学校。不过,我在实小对面的余家厅居住,见过她几次面。郭师母清瘦结实,眉清目秀,为人朴实,待人热忱,对同学们非常客气。她坚持在生产队里出工、出勤,同时勤俭治家、严教子女、孝敬公婆,为人善良、贤惠。 一九六三年暑假过后,我升入县中。因学业繁忙的缘故,离郭继恩老师远了。听说,郭老师后来进了县委宣传部,在那里不是上街就是下乡搞中心工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六八年年底后,我从九江师范毕业提前回县,在县委组织组出来时遇见了郭继恩老师那一刻,也有五年未看到他。 郭继恩老师是一位热心爽快,为人正派、愿意帮助别人的好人。那一次,他接纳了我下放里泗大队陆家村。当时,他是大港五.七大军的连长,到班里来去都是匆匆忙忙,也没有更多的机会促膝谈心。对于他进县委宣传部,农业局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曲折经历,我也是后来听别人说的。 一九八二年五月后,我被调进县教育局教研室从事教研工作,经常与查正垣老师等下乡搞教研活动,也写点调研、论文之类的东西。就文笔来说,我当时的水平远不及郭继恩老师。有一次,我去大港中学拜访他,他热忱地接待了我。那一天,我随他步行到了郭家山村。到他家时已是傍晚,我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家里人。当时,他的父亲慈眉善目、爽朗健谈,他的母亲是那样体贴孩童、和蔼可亲。我感觉到,他的家庭在郭师母的有力协调下和谐运行。 一九八四年上半年,局里抽调我筹办“建国三十五周年教育成果展览”。当时,教育局还从全县教育界抽调了郭继恩、董晋、占华龄、沈书生、余叨英、洪永兴、朱恩泉、刘建新、徐和林、曹庚吉、郑艳菊等同志。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采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编排、制作板面、装饰实物的任务。期间,我还和郭继恩老师一起到大港乡和平涧高塘等地采访教育成果及当事人。那时,他善于基层采访及文字整合的出色能力在我心中留下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国庆前完成布展后,楊融春、田绍乐等局领导会見了所有筹备组的同志们,并在一起合影留念。记得:楊融春局长代表局里,对展览布展成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 后来,郭继恩老师从大港中学出来,进了教研室后,师母也随之进城。从此,他的生活起居有了师母的料理、照应。他写作的特长也得到了楊融春局长的高度重视。不久,他担任了教研室副主任。他仍然和先前一样忙着不停,做起事顾不上适当的休息。在编纂县《教育誌》过程中,他为了取得一手资料采访了无数的都昌教育界的老人,为教育界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资料。例如:余家厅在教育史上的名人余忠铎、余培元、余墨香也同样入编了《教育誌》。郭继恩老师退休后,他仍没闲着,时而办个作文辅导班,辅导中小学生写作,赚点小钱贴补家用。与此同时,他和师母继续尽其所能为孙儿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服务让他们好好读书。 郭继恩老师夫妇生有冬曙、赤霞等四个子女,为帮助他们成才、成家而劳碌奔波、沤心沥血,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和汗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人生中的郭继恩老师从学生时代起就上下求索、四处奔波,一直到他晚年拖着病体每走一步、气喘嘘嘘,仍然继续艰难前行。记得:他生前最后一次住院期间,胡华松、李伯如和我们这些小学时同学们集体看望他老人家,他仍然鼓励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要不断追求上进、为国为家增光添彩。 郭老夫妇在县城居住的那些年,每逢春节期间,我都要到老西街他的住宅,看望他俩。晚年的郭继恩老师患有鼻咽癌、哮喘等多种疾病,但他依然对书法、文学是那样的钟爱,经常和都昌文学、书法界的老人董晋、许文华、刘伯溪、江伍科等在一起就有关文学、书法的议题进行广泛交流。记得,有一次我到郭老师家里去玩,只见他拿出自己心爱的几件书法作品反复阅读、品味。当时,郭继恩老师还赠送给我一幅自己珍爱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现在,他这件宝贵的书法作品依然悬挂在南昌市万科住宅区大儿子的厅堂里,并作为永久性的纪念。 郭继恩老师虽然离开人世多年,仍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乡土拾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