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9阅读
  • 2回复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56
积分
5022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25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
  神态表情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小玲,女,12岁,某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班级学习委员。父亲是金融师,母亲是检察官。小玲从小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父母和教师对小玲的期望都很高,要求也很严。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0分以上,总分在全年级前三名之内。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通。不仅请人教孩子弹钢琴和跳芭蕾舞,每个周末还安排孩子到市青少年宫参加书画培训:父亲略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把女儿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老师对小玲的期望也很高,常以她写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小玲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但自从升入六年级以后,她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冒金星,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则常有失眠现象发生。
这是小学生学习疲劳综合征的一个典型案例。
  学习疲劳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发展下去对孩子十分不利。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
  其一,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经常搞题海战术,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甚至在双休日给孩子报数个兴趣特长班。
  其二,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的方法。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其三,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无快乐可言。
  针对以上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疲劳,家长应对症下药。
  一、适当减少孩子学习时间和降低学习负担。不考虑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每天逼着孩子长时间学习是不可取的。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的各种,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玩耍的时间。
  二、教孩子科学用脑。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疲劳是学习的大敌,等疲劳产生之后再去消除,疲劳已经妨碍了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预防疲劳更为重要。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要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一样,在做家庭作业中间安排休息。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要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进行轻微的体育活动,如快步走、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或者听一段音乐、唱两首歌、朗诵一首诗歌等。总之,让脑子休息,全身放松,多吸氧气。
  三、引导孩子精神愉快地去学习。带着忧虑、烦恼、愁容满面地去学习,再简单的学习内容也会迅速使人疲倦。如果能将学习当成一件孩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即使学习内容很多,难度很大,也不会那么快就感到疲劳。
  四、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放松身心的方法。如让孩子经常做如下的想象练习,可以放松身心,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睡在床上,自己的双脚是混凝土浇筑的;再想象由于手和脚一样,身体已经沉到床下了。然后,改变想象的内容,想象自己的身体是由几个胶皮气球组成的,把脚上的阀门打开,放气,脚开始瘪了,把其他部位的阀门全打开了,想象自己的整个身躯都变瘪的情形等。
  总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提高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52
积分
4958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4-25
坐上沙发慢慢看

多谢楼主的分享哦

发帖
15690
积分
10983
贡献值
15
都币
17
在线时长: 13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4-25
家长应注意善用语言暗示(设喻法 对比法 激将法 ),非语言暗示(神态表情 行为举止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