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阅读
  • 4回复

[其他文体]鄱阳湖文学背影(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30
积分
171091
贡献值
386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08


   自东汉之后的三国分治,到西晋、东晋的建立,在我国的历史上被后世叫做“三国并两晋”的故事。在两晋时期,鄱阳湖流域陆陆续续地走来了文化及文学的名家陶侃、陶渊明、吴猛、许逊、慧远、周访、雷焕、周续之、熊远以及他的侄子熊鸣鹄,还有那曾经隐居在鄱阳平原西部,彭蠡湖东岸群峰之中的谢灵运等人,其中,陶侃是陶丹的儿子,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他们这是鄱阳湖流域第一个走出来的,隶属于那种家族传承式的文化及文学的方阵。
   吴猛,许逊和慧远三人,则是释道两大文化阵营的杰出代表。陶侃、陶渊明、周续之、熊远以及客居鄱阳湖平原西部矶山“石壁精舍”的谢灵运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成就,则构成和缔造了鄱阳湖文学的第一次高峰。
   东晋初年,陶侃有文集二卷。熊远有《御史大夫文集》十三卷。熊远之侄熊鸣鹄有文集十卷。如今,以上的文集除了陶侃的《逊位表》及《相风赋》残篇存世之外,其余的已难以钩沉。
   吴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恣蚊饱血”的主人公。初出仕时,吴猛担任西安县令。由于他从小就性情至孝,成为了至情至孝的代表人物。
   “恣蚊饱血”的故事是这样讲的,吴猛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虽然家里很贫穷,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天,南方的蚊子又特别多,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都睡不好觉。方才八岁的吴猛很是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俩能够睡上一个踏实觉,自己就偷偷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每到晚上的时候,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虽然可笑,但却让人笑不出来。此法看来实不可取,但其对父母爱却是到了极致,才会做出这种“痴傻”的行为出来。大家想一想,吴猛怀着的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吴猛在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意外地获得了术士丁义的至宝“丁义神方”,便利用“丁义神方”来学习修道之术,然后,又师从当时的南海太守鲍靓,跟着鲍靓又学到了一身的法术。到晋武帝时,吴猛便以一身所得到的秘法尽传于许逊。在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他见许逊的道法和造诣已经远比自己要高深的多了,便又转过头来,反拜之前的徒弟许逊为师,可见他在对待学术这个问题上,胸襟是何等的广博和豁达?
   东晋时期,民间曾经有过许多关于吴猛的传奇故事盛传且流行于世,这便激发了时任东晋著作郎的干宝的极大创作兴趣,于是,干宝深受吴猛身上灵异故事的启发,终于创作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神话小说《搜神记》,     广泛地流传于后世,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许逊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豫章南昌人,道教净明派的祖师,被后世尊奉为“许天师、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为四大天师。太康元年,亦即是公元的280年,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许逊一生不慕名利,后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南昌西山,着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
   据道书记载, 许逊少时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随之折弩而归, 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便拜大洞君吴猛为师,学习三清法要。
   许逊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虽经屡次推荐他都没有接受。二十九岁的时候,他拜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其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山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乡里人的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次加授诏命,许逊难于推辞,这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
   十年后的太熙元年,鉴于晋室将有大乱,许逊料知国事已不可为,遂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还有人千里跟随许逊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后来还都改成了许姓,人称“许家营”。
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逊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斩蛟除害,消除水患,赢得民众的广泛尊崇。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相传许逊曾经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著作传世。
   慧远,东晋时的高僧,雁门郡楼烦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原平大芳乡茹岳村人。长期隐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成为佛教净土宗的始祖。
   慧远从小就资质聪颖,勤思敏学,他十三岁的时候,便跟随舅父令狐氏到许昌、洛阳等地游学。他不仅精通儒学,而且旁通老庄。到了二十一岁时,便又偕同母亲和弟弟慧持一起,前往太行山去聆听道安法师讲解《般若经》,于是,在道安法师的影响下,他开始真正悟彻佛法的真谛,一心向佛,故而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专心修行。慧远善于借鉴老庄的义理,并以为连类来解说佛经《高僧传》,尝试以道家的道体永常不减之法,来诠释佛的法性,最后,终成一代佛宗。
   周访,原本是汝南郡安城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东南那一带,后移居在庐江郡寻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县。东晋时期的名将。
   周访虽然是出身于寒族之人,但是为人沉毅、谦让,且有好施之名。初出仕时,他担任寻阳功曹,后来又被察举为孝廉。琅玡王司马睿升为镇东大将军后,征辟周访为僚佐。其后,周访屡次领兵,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荆州杜曾的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为司马氏政权立足南方作出了杰出贡献。候累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封寻阳县侯。晚年在梁州务农练兵,抗衡跋扈不臣的大将军王敦。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周访去世。
   雷焕,西晋时的豫章南昌人,他在任丰城县令期间“施仁政,废霸道,谦和待百姓,廉洁抚民怨,宽厚感民心”,深受古代丰城百姓的敬重。
   翻阅晋书,张华列传中这样记述,丰城县令雷焕掘土得宝剑干将、莫邪,传其子雷爽。
   某日夜间,司空张华正与雷焕闲聊,忽见空中有异气起于斗牛之闲,便问雷焕看见没有?雷焕说,此谓之宝剑气也。张华说,时有相吾者云,君当贵达,身佩宝剑。此言看来是要应验了。于是,便任命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任之后。对监狱进行改造,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一只青石匣子,里面藏有有两柄剑,剑身上锈迹斑斑。后来,雷焕经过南昌时,便遣人取西山北岩下的黄白色土二升用来擦拭宝剑。令雷焕没有想到的是,保健京瓷一擦拭,光艳照耀,英气逼人。众人莫不惊愕不已。后来,雷焕便送了其中的一柄剑与少许的黄土给张华。自己留下了一剑。张华得剑之后,欢喜的置放在自己的身边对人说道,此剑名干将是也,莫邪何以不至?然天生的神物,终将是应该结合在一起的呀。此间的黄土是南昌西山北岩的土也,若是用赤土再加以磨拭。剑身会变得更加鲜亮、精明、锋利。后来,雷焕的儿子雷爽带剑经延平津时,宝剑无故堕入水中,找人下水打捞,打捞的人爬到岸上来说,他没见到宝剑,倒是看见有两条数丈长的龙盘绕在一起,光采彻发,曜日映川的,好不吓人。这个故事便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一千古名句的由来。
   周续之,是位倾情专一的学者,儒道释三学兼通,尤以老庄为主。在晋代玄学兴盛的时期,他既不盲目地效仿玄学家的放达,也不持他老师范宁怒斥玄学家为桀纣的武断,而是不趋时尚,拣真求,唯求知识的渊博与个人精神的优游自在。
   周续之的祖辈是由雁门移居豫章建昌县,今永修县的。在他8岁的时候,由于父母亡故较早,便由兄长抚养成人。周续之12岁时到郡学读书,跟随豫章太守范宁求学。范宁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大加抨击,而以儒家经典教授他的学生,周续之跟随范宁读了几年的书,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得了一个“颜子”的美誉。
后来,周续之闲居在家时,经常读《老子》《庄子》《周易》这三部玄学著作,同时,也涉猎到一些佛教的典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对儒道释三学来进行充分的比较和认识,他尤其对老庄的学术颇有心得体会。因而老庄的思想就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要在晋末那样腐朽的社会里保持名节高志,就不能去应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赘,徒添烦恼。因此他一生过着布衣蔬食的独身生活。他常常高声诵读嵇康的《高士传》,也十分欣赏书中那些高士的风度,甚至情不自禁地为之注解。他同庐山的慧远不仅有同乡之谊,在为人处事上也颇有慧远之风。他经常去庐山敬事慧远大师,史载他是慧远门下的五贤人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虽然帝王与高门士族过着腐朽的生活,但是他们常常迎合世风而附庸风雅。豫州刺史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时,便请周续之去当抚军参军,晋帝又征聘他做太学博士,他都没有接受。但是江州刺史刘裕每次请他同游山水,他都欣然从命。
   刘裕身为大将军有心成就大业,重视征用名士,周续之被辟为太尉掾,他仍旧拒绝征辟。刘裕知道他心气高傲不肯为官,称他“真高士也”。于是赐给他丰厚的礼物。但是周续之在高官厚礼的隆遇下,一如既往、不变节、不欣喜,依旧在山中过着他恬静的平民生活。
   刘裕称帝后,为周续之在东城外设立书馆、招集门徒进行教学。还亲自到学馆中向他请教《礼记》中“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园”这三句话的义理所在。他为刘宋武帝作了精辟的辨析。周续之学识渊博,时称为“名通”,周续之平素患有风痹,但他为学不知寒暑,从教孜孜不倦。后来由于劳累过度,四十六、七岁就亡故了
   周续之“思学钩谋”,勤于笔耕,中年夭折,实在可惜。他的著作有《嵇康高士传注》3卷、《公羊传注》、《礼论》、《毛诗六义》等,可惜现今都已散佚。周续之还有一个难得的称誉,便是与刘遗民、陶渊明一起,被时人称为“阳三隐”,也叫做“庐山三隐”。
   为什么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被世人称之为“浔阳三隐”呢?
   刘遗民就是晋代有名的居士刘程之,他是“东林十八高贤”之一。周续之弃官归里,便到庐山东林寺去找释慧远,此时,正好彭城刘遗民亦遁迹来到了匡山隐居渊明恰好那时起也征诏出去做官三个人走到了一起,每天饮酒唱和,故此,后来被世人谓之"浔阳三隐"。刘程之,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妙善老庄,旁通百氏。少孤,事母以孝闻,自负其才,不预时俗。初解褐为府参军,谢安刘裕嘉其贤相推荐,皆力辞。性好佛理,乃之庐山倾心白托。刘裕以其不屈,乃旌其号曰遗民。
   熊远,豫章南昌人。性格清廉正直,颇有士风。时有黄门郎潘岳见熊远而称其身异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熊远从小就树立起了远大的志向,当时,县里召他任功曹一职,熊远不去上任,后来,县里强行将衣博带送到他家里,要他去履职,他也没有去。没想到十余日后,他又被县里举荐到了郡里,担任文学掾一职。熊远这才说道,辞大不辞小,于是就去了县里任。太守在考察了熊远一段时间之后,便举荐其为孝廉。时属太守讨伐氐羌,熊远不与同行,只送至陇右便回来了。后来,太守会稽夏静又辟熊远为功曹,一直到夏静离职,熊远又送他到老家会稽以后才回来。
   元帝还在当丞相时就任用熊远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熊远上疏说,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且园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驰之日!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况且现有杜弢流民之难在侧,不能从也。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熊远建议说,立春之日,天子当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
   建兴初,正旦将作乐,熊远又谏说;谨案《尚书》,尧崩,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天子撤乐减膳。孝怀皇帝梓宫未反,豺狼当途,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故使义众奉迎未举。履端元日,正始之初,贡士鳞萃,南北云集,有识之士于是观礼。公与国同体,忧容未歇。昔齐桓贯泽之会,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数国。及葵丘自矜,叛者九国。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将绍皇纲于既往,恢霸业于来今,表道德之轨,阐忠孝之仪,明仁义之统,弘礼乐之本,使四方之士退怀嘉则。今荣耳目之观,崇戏弄之好,惧违《云》《韶》《雅》《颂》之美,非纳轨物,有尘大教。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采纳了熊远的建议。
   是时,熊远转丞相参军后,琅邪国侍郎王鉴劝帝亲征杜弢,远又上疏说,皇纲失统,中夏多故,圣主肇祚,远奉西都。梓宫外次,未反园陵,逆寇游魂,国贼未夷。明公忧劳,乃心王室,伏读圣教,人怀慷慨。杜弢小竖,寇抄湘川,比年征讨,经载不夷。昔高宗伐鬼方,三年乃克,用兵之难,非独在今。伏以古今之霸王遭时艰难,亦有亲征以隆大勋,亦有遣将以平小寇。今公亲征,文武将吏、度支筹量、舟舆器械所出若足用者,然后可征。愚谓宜如前遣五千人,径与水军进征,既可得速,必不后时。昔齐用穰苴,燕晋退军;秦用王翦,克平南荆。必使督护得才,即贼不足虑也。"会弢已平,转从事中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帝每叹其忠公,谓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为王臣也。吾所欣赖,卿其勉之!"
   熊远在御史中丞。时尚书刁协用事,众皆惮之。尚书郎卢綝将入直,遇协于大司马门外。协醉,使綝避之,綝不回。协令威仪牵捽綝堕马,至协车前而后释。远奏免协官。时冬雷电,且大雨,帝下书责躬引过,远复上疏曰:
   被庚午诏书,以雷电震,暴雨非时,深自克责。虽禹汤罪己,未足以喻。臣暗于天道,窃以人事论之。陛下节俭敦朴,恺悌流惠,而王化未兴者,皆群公卿士不能夙夜在公,以益大化,素餐负乘,秕秽明时之责也。
今逆贼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宫未反,四海延颈,莫不东望。而未能遣军北讨,仇贼未报,此一失也。昔齐侯既败,七年不饮酒食肉,况此耻尤大。臣子之责,宜在枕戈为王前驱。若此志未果者,当上下克俭,恤人养士,撤乐减膳,惟修戎事。陛下忧劳于上,而群官未同戚容于下,每有会同,务在调戏酒食而已,此二失也。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干,乡举道废,请托交行。有德而无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进;称职以违俗见讥,虚资以从容见贵。是故公正道亏,私途日开,强弱相陵,冤枉不理。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谄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此三失也。
   世所谓三失者,公法加其身;私议贬其非;转见排退,陆沈泥滓。时所谓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论美其贤;渐相登进,仕不辍官,攀龙附凤,翱翔云霄。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岂待顾道德之清涂,践仁义之区域乎!是以万机未整,风俗伪薄,皆此之由。不明其黜陟,以审能否,此则俗未可得而变也。
   今朝廷以从顺为善,相违见贬,不复论才之曲直,言之得失也。时有言者,或不见用,是以朝少辩争之臣,士有禄仕之志焉……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贱,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惩物,官人选才而不足以济事。宜招贤良于屠钓,聘耿介于丘园。若此道不改,虽并官省职,无救弊乱也。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此官得其人之益也。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熊远不仅聪颖,而且十分的睿智和胸怀广大,不愧为鄱阳湖流域的人文代表。
在东晋末期的这一时期里,鄱阳湖流域还走来了一位客居彭蠡湖东岸的文化名流,时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先生。他无意在彭蠡湖上首开借用山川形胜入诗的创作手法,吹起了一股清新悦目的山水诗风,而陶渊明则醉心在田园阡陌之间,不意自脚下刮起了一阵田园牧歌式的一代诗歌新风,这同时让两位诗人站到了中华文学的最高峰上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里鄱阳湖流域的人文气息有多么地浓烈,文学创作的氛围是多么地浓郁。除了以上的陶、谢这两股文学的清风之外,鄱阳湖流域的文学创作亦是成果斐然。陶侃著有《陶侃文集》二卷,熊远著有《御史大夫文集》十三卷,熊远之侄熊鸣鹄著有《熊鸣鹄集》十卷,许逊著有《灵剑子》道教经典著作一部,周续之有《嵇康高士传注》3卷、《公羊传注》、《礼论》、《毛诗六义》等六部著作,他们跟陶渊明,谢灵运一起共同开创和迎来了鄱阳湖流域的第一次文学高峰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04-0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4892
积分
10053342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9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08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330
积分
171091
贡献值
386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4-09
回 鄱阳湖 的帖子
鄱阳湖: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04-08 17:39) 

谢谢何总加分鼓励!远握!

发帖
3097
积分
18544
贡献值
516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3-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4-09
欣赏明然老师作品!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66
积分
185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21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04-09
这才是好的作品啊,为您点赞!期待都昌在线多一些类似的好作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