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4阅读
  • 9回复

[湖风杂志]湖风吹拂西崖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5208
积分
1016421
贡献值
106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2-06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相合图


都昌县和合乡滨湖村西崖咀王家村名“西崖咀”之“咀”,通“嘴”,状形。和合乡域内,有“十八咀”之谓,诸如黄金咀、大田咀、义公咀、独墩咀等。“咀”者,形容伸出去与鄱阳湖相接的狭长地带似“嘴巴”形,“西崖咀”摹状的是最西端岸崖临湖之状。


王姓在都昌算是旺族,据最新统计,王姓人口在全县达3.37万人,是居刘、江、曹、余之后的第五大姓。王姓村庄在和合乡,仅西崖咀一村,现有人口560余人(其中常住430余人)。西崖咀王家的一世祖为明末的懋相公,懋相公生于1596年,卒年不详。从王懋相上溯七代的祖先叫王定理(约生于1350年),定理公在明永乐年间被明王朝太医院聘为御医,后告老还乡,肇基于如今汪墩乡古岭村楢树垅,村庄被明宣宗赐名“医官湾”。懋相公是明末随母晚嫁和合二都的岭上詹家,成人后另立门户,瓜瓞绵绵。

敬祖重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桑梓情永续的根脉。后裔口口相传的对于祖先的传奇人生、泽世功德的叙说,比历史典籍、家乘族谱中的寥寥数语要生动、饱满得多。西崖咀王家的老人从先辈讲述中,知晓到的懋相公发家的掌故鲜活无比。俗语说“前头一点子,后头顾到死”,王懋相在詹家长到十八岁,贤惠的母亲让刚成年的儿子,到与继父家比邻的荒芜之地立门头撑起家。懋相公所徙居的西崖咀临滨湖,本来用来耕种的土地就少,其时除了詹姓人家,还有邓、燕、汪诸姓,懋相公赖以生存的土地甚少。好在懋相公娶妻后,邻村的老丈人家土地丰沃。某日,小夫妻把丈人接到家中,酒酣之际,亲情弥散,女儿倾诉少田之虞,老父亲豪爽不羁,挥手作答:“父有田岂少女之地?明天让懋相扶犁圈地,犁到哪,送到哪。”第二天,懋相早早地牵过一头犍壮的黄牛,在丈人家的田产里一块只犁一沟,一天下来,犁铧所至,偌大一垅。老丈人不好食言,将上百亩田畴相赠于女婿耕作。后来,邓姓、燕姓、汪姓有的迁居他乡,有的殁于瘟疫,西崖咀王家的地盘拓展开来。懋相公生子名运通,运通公生两子名梦洪、梦渠,王家一代代繁衍,人丁亦渐旺起来。相传若干年后,葬于岭上的懋相公贤惠的母亲被起过一次棺椁,吉气外泄,王家人深夜蒸上三甑糯米饭,热腾腾的随入墓穴而“补气”,祈愿“太祖婆”保佑王氏后裔昌盛。


和合乡滨湖村现今有近4000人,大多为詹姓(詹姓在都昌有人口3.13万,是都昌第六大姓)。西崖咀王家秉承祖先“和睦乡里”的家风,与周边邻村融洽相处,共享太平盛世,共绘和谐图景。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20-07-08 22:51重新编辑 ]
2条评分积分+163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2-06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2-06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75208
积分
1016421
贡献值
106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2-06
镶牙业

滨湖的村庄大多缺田少地的,西崖咀王家有田地300余亩,2001年正式启动的移民建镇占了一小部分土地,现在人均田地不足半亩。“靠水吃水”,西崖咀的先民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浩渺鄱阳湖成为西崖咀人的“母亲湖”。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安排社员打“撑网”,撒下大网,鱼跃人欢,卖鱼分鱼的所得作为生产队的副业收入。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了,村民以“扯腰网”为主,村上有20多条船,渔民站在湖岸齐腰的水中,收获着喜悦。鄱阳湖的水患也一度是西崖咀人的心头之患。建村之始,村上做生意的商船,在村头将芝麻、红薯、芋头等农产品搬上小船,运至南京等地,换来值钱的油、盐、布匹。在村西,至今还存留用红石料垒就的码头遗迹。和合乡滨湖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西崖咀在2017年的村庄整治中,将水泥路沿田埂修到了崖前的金棘峦。晚冬时节,凛冽的寒风从湖边吹来,傍着枯木而葳蕤的金棘树,满丛的青翠。村民说,春上金棘叶头上的白蕾,是止血化瘀的良药。站在如今的金棘峦,身后是村民正在修建的安居的新宅,眼前有小宁池圩堤安澜,是大修水利的年代肩挑背扛所筑,水患已不再。

西崖咀如今用以谋生的方式,一如中国内地其他村庄,外出务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要说“特色产业”,不得不提镶牙业。和合乡堪称“牙医之乡”,曾一度引起CCTV“新闻联播”的关注。如今,仅西崖咀王家,在外从事镶牙业的就有30多户。村上牙医一半在城市里承包医院口腔科,或是开办自己的牙科诊所,一半在乡间做着“游医”,俗称“跑乡”。“跑乡”者走南闯北,当然也有自己大致固定的营生地盘。他们在市区或县城租住下来,白天骑着摩托,带着药箱,走乡串村的。起初要靠“镶牙哟,补牙哟”的吆喝,招来乡间的牙痛患者。后来人缘熟了,朋友推介,“跑乡”者的身影一出现,求治者便知晓。“跑乡”的牙医一年有半年时间在老家生活,既是因为老家的农活忙要料理,也是因为酷暑和严寒天气不适宜医牙。牙医行当材料成本低收益空间大,“跑乡”者一年的收入在四、五万元。在城市里包科室、开诊所的,更是挣钱创业红红火火。


撇开镶牙行业管理如何规范暂且不去探讨,和合镶牙业兴盛的发端何在?西崖咀村的老人说,镶牙不是当地祖传之业,其疾行的脚步是伴着40年前的改革开放大势而来的。在和合乡当地,特别是田坂上湾熊村一带,有不少的金银匠,打金、箍银、包铜倒可以说是“传统手艺”。有金银存货的宽裕人家,讲究的主人喜欢打个金套银套金灿灿地装饰牙齿,特别是要靠补牙而藏拙而治疼的,于是打金银的师傅顺手成了最先“试水”的一批镶牙之“医”。牙医业后来在和合的勃兴,更多的是靠“师傅带徒弟”、“亲戚牵亲戚”的方式来壮大从业队伍,带富一方百姓。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西崖咀村走出的镶牙从业者,他们的人生况味也是酸甜苦辣尝遍。


发帖
75208
积分
1016421
贡献值
106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2-06
乡贤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治理有效”的承载方式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而乡贤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一个村庄建设的核心人物。王未水,便是西崖咀村典型的“乡贤”。

年逾花甲的王未水退休前是三汊港中学的工会主席,他具备“乡贤”的诸多特质: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情挚意深;德高望重,在村民中有威信;公道正派,深得村民信服;名列“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劳模),对内有服务百姓的热忱,对外有协调各方的资源;家境宽裕,乐于奉献,有实力组织村上的公益事业;治家有方,家庭和睦,引领道德新风尚。


王未水平日里在九江大儿子家生活,遇上村上推进公益事业,他二话不说,主动回到生养他的村庄,贴心为父老乡亲办实事。王未水兼着滨湖村老年体协会长,他在西崖咀村成立老年体协分会。近五年来,每年重阳节村老年体协在祖堂举办“孝亲敬老文化节”,邀请村上5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王未水自掏腰包请老人们吃顿“长寿餐”。组织老人们在一起叙旧,对村里的发展发表看法。王未水还请来在外担任领导干部的村上人,为老人宣讲时政和党的富民政策,开阔老人们的眼界。2015年老人们反映村道无灯,夜行不便,建议安装路灯,王未水诚听老人,第二天就找来村理事会理事长商量办理。一时村里无资金安装路灯,王未水自垫2万余元,第二年32盏路灯照亮着百姓门前路。村理事会制订管理路灯的“乡规民约”,详细规定亮灯时间、节假日和红白喜事通宵亮灯的费用分摊,明白人办明白事,村民心里也是一片亮堂。2017年,王未水牵头成立了滨湖村高腔曲农民剧团,传承传统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剧团成立之初,王未水自费2000多元,用于添置锣鼓一应乐器,还在筹资统一演出服装,购置音响设施,让高腔曲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


王未水的小儿子、小侄女和两个外甥(在王家长大),均为名牌大学的博士,“一门四博士”在当地传为佳话。小儿子王学刚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读丹麦奥胡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是我国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精英式人才,获北京市优秀十佳外来青年荣誉称号。曾任欧洲华大CEO、美洲华大CEO、华大基因医药公司CEO等职,现任精准基因集团董事长。刚刚不惑之年的王学刚对故园西崖咀村眷恋不已,只要一回到家乡,便融入村上的民风民俗。在西崖咀村,一个个莘莘学子崭露头角,留学德国的王非凡博士,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搏击。


有一种故园情怀,叫乡贤。王未水们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征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文/图: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发帖
134491
积分
10052134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2-0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2055
积分
440982
贡献值
766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02-0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0
积分
607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8-22
我的老家
万户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2-06
三叉港高中王主任

发帖
7866
积分
57664
贡献值
4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5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2-07
三汊港高中的王主任.

发帖
1462
积分
5385
贡献值
1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2-07
发帖
17
积分
28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20-05-20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0-05-20
我身为王家人,真心感到自豪!

发帖
6812
积分
395709
贡献值
2839
都币
0
在线时长: 65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0-07-08
主贴文章已编入都昌民间文艺杂志《湖风》(和合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