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68阅读
  • 9回复

精诚都自梦中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5277
积分
1016839
贡献值
106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3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0-04-14) —

        名“李俊”者众,对于家乡在江西都昌县狮山乡义家山村的李俊,似可作这样的标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华东师大文学硕士、博士,现居上海以律师为业,热心《红楼梦》研究,倾情乡村文化建设。”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赠诗解读李俊之名“名俊无惭号俊才”,先生对其的褒奖,读来便是“俊中之俊”了。
    
     过了庚子,李俊的第四个本命年就要到了。回望走过的路,家乡都昌是他人生的出发地,那里有他孩童时代金色的梦。
     李俊十岁前,一直在都昌的一个村落里生活。乡名“狮山”,村委会名“珠岭”,自然村名“义家山”,索名下来亦见李俊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个小山村。李俊10岁那年随在乡政府当干部的父亲迁居到小集镇,尔后在都昌县城读的高中。1992年负笈海上求学,而后就业于沪上。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可让李俊魂牵梦萦的还是他童年生活的小山村,一些场景总是历历在目:慈祥的外婆牵着他的手,走在乡村小道上,前方是日出东山,满天朝霞;听到西山远方杭桥街上客车的喇叭声,小李俊一阵兴奋,想着山外的世界好精彩;半下午他坐在自家屋子的墙阴下,痴痴地想“我这一生该怎样度过”。文学博士李俊人到中年来回味童年时的梦幻,用“意境”一词来描述。朋友听了往往会开玩笑说李俊从小就有“精神贵族”的潜质,别人家的小娃想的是吃饱穿暖、是如何与小玩伴打赢一架,同龄的李俊却在低头思索“今生往何处去”,这样的人生命题已然是“形而上”了。
    李俊后来的诸多人生命题中,“唐宋文学”当然是一个华丽而又艰涩的学术命题。求学于华东师大的李俊,按师承关系,称文学大师施蛰存为“师爷”,他留有与先生的珍贵合影。唐宋文学的海洋何其浩淼,李俊在其间浪遏飞舟。他给他的一方书室取名“勤敬斋”,寓意的无非“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敬惜文字”。
     李俊关于唐宋文学诸多论文中,最深情的一篇当属相涉家乡题材的《苏轼过都昌考辨》,2007年8月发表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四川乐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家乡。苏东坡为都昌曾留下过一首名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鄱阳湖上都昌县”已然成为都昌文化旅游的一句响亮宣传语。关于苏东坡这首题为《过都昌》诗的写作背景,李俊对《都昌县志》(同治版)上的载述作了一些有异的考辨。苏轼为都昌南山胜迹所题“野老泉”三字不是在过都昌之时,而是在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出狱后,于汴京净因禅院巧遇都昌南山清隐禅院长老惟湜,苏轼应请书“野老泉”三字以赠。惟湜携简南返,勒石以铭。苏轼过都昌不是在元丰七年(1084),而是十年之后的绍圣元年(1094)。诗中“碧桃花”不是指苏轼“遣妾”,而是南山实景之桃花,诗人于都昌有眷恋终老之意。苏轼将一首千古绝唱留给了都昌,900余年后的都昌学子李俊,试图将绝唱还原成地方文化乐章中的如歌行板。

      
     如果要以“都昌人与《红楼梦》”做个文学命题,那么李俊与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交往,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对周汝昌在红学界的泰斗地位有如下表述: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周先生2012年5月以95岁高龄谢世。李俊挟盛世大唐和风雅大宋的浩荡文词,在《红楼梦》研究里探微知著,其学术引路人就是德高望重的周汝昌先生。2005年12月6日对李俊的红学研究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的下午,他在北京周先生的家中第一次拜访了红学泰斗,以后频于请教,受益匪浅。
     2006年1月,李俊的红学专著《红楼梦证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周先生亲笔题写了书名。先生这样评价李俊其书:“我认为《红楼梦证悟》这个名字好。做学问是证中有悟,悟中有证。一边求证,一边感悟。悟完了,又进一步求证。这几个反复几个层次以后,对自个的那个见解,有一点信心。”先生临终前一个星期口述的一部新书大纲,就取名叫《梦悟红楼》。先生晚年视力几近失明,令李俊十分感动的是,他寄给先生的求教信函先生总是口授回札,言“李俊贤友:细听了来信……”先生每每给出的点拨,总令李俊有茅塞顿开之感。
     李俊那时文才勃发,两个月内写就十余万字的《红楼梦证悟》,还计划着悟过红楼“须眉”后,再悟红楼“裙衩”。周先生也以一幅《登鹳雀楼》的书法作品鼓励李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俊步入职场后,在上海律师界崭露头角。他承办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件先后被央视“今日说法”、上海电视台等拍成专题,有的还入选最高院指导案例汇编,知识产权年度十大案例等。李俊此生最“精诚”的梦没有耽于上海滩,而是化入了家乡乡村文化建设上来,梦中氤氲着乡愁。李俊逐梦而行乡村文化的田野,始于2013年,是年是他的不惑之年。他要将童年时的依恋意境,化作现实版的“义家山之恋”。2013年他捐资兴建了从主道通往义家山穿过数个村庄的3公里长的入村公路,安装了珠岭村委会的公益路灯,连全年的电费也包揽下来。新垒了村后珠岭水库的渠道,硬化了防洪路。
     停滞了三年后,李俊2018年又个人全出资对村中大福塘进行清淤、砌岸、护栏、造景。在村前村后打造桥廊亭榭,尽显生态美景。随后着力建成村口楼坊,完善村民文化活动室。所用建筑石材是从中国石雕之乡的河北曲阳购进。李俊凭一己之力融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工程建设,得到当地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每项具体项目的实施,李俊都直接参与,精益求精,其间甘苦自知。2019年他从上海驾车来义家山50余次,平均每星期就要奔波一次,来回1300余公里,往往是星期六风尘仆仆而来,住上一宿,现场处理项目推进事务,星期天又赶赴上海。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千里迢迢,无怨无悔。近十年来,李俊已无偿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上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文化亮点。

     怀精诚之心,妆精致之景,李俊将村中的每一处景致的打造,从取名到设计到成型,都注入文化因素,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在其间闪烁。入村的一花岗岩长条石碑“义重如山”四字,是书法家、上将方祖岐的题写,其意既合了义家山的村名,也成为村民在新时代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国画大师喻继高先生题写的繁体“义”字旁有注释文字:语出《墨子》“义,利也”。利万物苍生者,皆为义。李俊在《红楼梦》研究时就对书中之“义”有琢磨。“八义之士”“义忠亲王”“顾恩忘义”,曹雪芹笔下也亦终是“义利二字,都还识得”。
     村口牌坊石梁背面由江苏美协主席宋玉麟先生赐写“吾土信美”四字,李俊作如此解读:“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焉何足以稍留?"我反用其意。美不美,家乡水,我却不能久留。千里回乡,小住一晚,终宵难寐,夜月相伴到天明。归去来兮,是主人又似过客,这般情味,游子寸心知。”
     村西涧旁移建土地庙,庙内汉白玉土地爷石像,老人家神情端庄凝重,似阅尽世间苍桑。李俊常庙前独坐,相对无言,旷野中只有穿越时空的老人和他在作心灵的对话。
     太福塘中央凤凰石雕,品非凡鸟,可远观不可近玩。凤凰五行属火,石色为晚霞红。池水绿如蓝,一围石栏,上有云头柱,似朵朵祥云。整体景象如凤翥于蓝天白云之上,从卦象上论是火天大有,李俊以此祝愿有了文化艺术的注入,他深深挚爱的山乡不再贫瘠。
     塘东临水建太福榭,榭梁外悬挂髹漆木匾,上刻名家挥墨“为善是福”,李俊希望将此四字作为义家山人世代的秉持:造福他人奉献桑梓,才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当看到世代耕作的乡亲用粗糙的双手,将此方满布文化气息的匾额悬挂于水榭之上,李俊一阵泪目,为家乡父老“农耕”到“砚锄”的场景转换,更为自己倾注心血的乡村文化力量的丝丝迸发。
     西涧上横跨一石桥,名为“德长桥”,语出《老子》“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村里已建有石亭三座,村西、村后、村东各一座。村西、村后凉亭分别名“大器亭”和“良宝亭”,取意于《墨子》:“义者,天下之大器也,天下之良宝也”。村东石亭名为“止善亭”,语出儒典“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如果说义家山的一桥一亭、一草一木犹如荒原点缀其间的一颗颗闪泛着文化之光的珍珠,那么村中的“艺山馆”可以说是主人着意打造的乡村文化高原上的一方瞭望台,人们徜徉其间,尽揽其胜。“艺山馆”是九江市第一家有品味的“乡村艺术馆”,作为“新乡贤”的李俊在外创业有成后,怀一份恋乡情结,在家乡筑造起一处文化驿站。艺山馆第一层是酒展厅,陈列着全国各省市的各种香型各种瓶型的白酒。李俊不嗜饮,他似乎是要通过中国酒文化的展示,让乡情似酒,愈酿愈醇。第二层是艺术品展厅。遇上李俊在村上,他会如数家珍地讲解每件藏品的前世今生。比如石砚区,导入的书法作品“国砚生辉”是武警总部刘红军中将的题墨,而制砚名家傅绍祥先生所题“石见吉室”四字合起来就是繁体的“砚台”二字。李俊按照晚明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天下五大石砚之说,分别集青州红丝砚、甘肃洮河砚、广东端溪砚、歙州龙尾砚和苏州蠖村砚展示。二楼艺术品展厅还有四大名石、龙泉宝剑、苏州刺绣、惠安石雕、扬州漆器、德化白瓷、北京鼻烟壶、宜兴紫砂壶等以及名家字画,件件是精品,件件有故事。李俊将一方方文化的朱印,钤在义家山这张山水秀轴上,让人惊艳。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题李俊学友》诗为:通灵感悟出新裁,名俊无惭号俊才。未必天惊石可破,精诚都自梦中来。俊是俊,梦非梦。博士李俊将五彩斑斓的乡村文化梦,在家乡编织成一幅秀美画卷,尽蕴情怀,尽展锦绣……
     文/汪国山(作者曾任都昌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
来源:中国江西网
3条评分积分+164
快乐生活罗 积分 +6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14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14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1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4529
积分
10052226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13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804
积分
11053
贡献值
85
都币
0
在线时长: 8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2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4-13
李俊俊才!国山好文!

发帖
29206
积分
700329
贡献值
20891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4-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000
积分
1339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04-13
点赞!!!

发帖
619
积分
12321
贡献值
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6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04-13
李博士既然忝为沪上律师名流,何不为和合乡村霸驳池塘纠纷一事主持公道?为之发声,救斯民于水火之间,澄吏治于疑惑之众?

发帖
1296
积分
91044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8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0-04-13
情系故里,义在人间。
为李博士点赞!

发帖
18574
积分
23442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0-04-13
为李俊博士点赞

发帖
22062
积分
440999
贡献值
766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0-04-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1014
积分
215898
贡献值
990
都币
1
在线时长: 14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0-04-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