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1阅读
  • 13回复

买不尽的徐家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1478
积分
811220
贡献值
2260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徐家埠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张家岭后港水从镇中穿流而过,入北庙湖后汇入鄱阳湖。岸边楼房鳞次栉比,一座花岗岩石桥连接镇两岸。徐家埠古称“徐家埠市”,俗称“埠下”。
   镇上房屋,除了正街铺面,其他多为祠堂,建造年代久远,既有建于明代的,又有建于清代的,还有少数房屋建于立镇前的宋代。街道全是花岗岩石板路面。中街上有座六墩七孔的石桥,长40多米,两侧有石条栏杆,上可坐人,当地人称“大桥”,相传为明初所建,后被洪水冲毁,于清代重修。街上傍河而建的房子半边建在水中,人称“吊脚楼”,别具江南水乡风格,其中,茶座“湖中楼”经办17代茶业。顾客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观赏湖光山色,趣味无穷。走上徐埠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而高的石头码头台阶。从元代开始,徐家埠人世世代代踏着它搬运、挑水、洗菜、洗衣。
   桥南为下街,南侧有片茂密的树林,内有假山、石凳。宋朝时,这里是孙权的后代孙忠发的住处,后被辟为徐埠公园。
   徐家埠地处全县中心腹地,物产富庶,水运方便,南可通吴城、南昌,东可达饶州、景德镇、南京、上海,西可抵九江、武汉等地。仗着这个优势,徐家埠历代为都昌农村的重要商埠和农产品集散地。
   据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较大的部落。刘宋永初年间(420年—422年),古阳县城因湖水南浸而没。唐武德五年(622年),旧都昌县城建于王市(洞门)下游3.5公里处。那里河面宽,河水深,有王市的水运码头,来往船只及货物在此集散,商业非常繁荣。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十字歌》可以看出,当时的埠下商业相当兴盛:“十个大当铺,十个大作坊,船满十里港,街有十里长。”当地还有“买不尽的埠下,装不尽的吴城”之说。由此可见,当时徐家埠是何等兴旺。
   徐家埠建市较早,据今至少有600年的历史。据徐姓家谱记载,元末时期,为躲避战乱,富商徐氏带着三个儿子由鄱阳皇岗迁来埠下,在埠下西端经商,开设八铺三行。不几代后,徐氏后人便占据了埠下半边街。这里由于徐姓多,故称“徐家埠”。延至现今,埠下的徐姓商店还有不少,传来已有数十代。据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记载,徐家埠市,水路通左里,商贾如云,乃都昌县境中郭市之盛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徐家埠当华夏水入西洋水之口,为通湖口县孔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埠因地处赣北交通枢纽而成为中日双方对峙的战略后方。赣北由于中日双方设卡封锁,南北物资难以流通,只得暗地通过这个偏僻的港口进行转运,因而一时间内,这里的经济畸形发展。1941年国民军第147师第881团进驻徐埠。他们以国军上将刘士毅、团长李胎的名义和富商刘圣安合股开办“安平庄”,做军火、军棉等生意,一次就从外地购进棉花40船,使得这里的生意越做越大,客商越来越多,也使徐家埠享有“小南京”的美称。
   旧时的徐家埠有5家棉花行,分别是安平庄、裕农行、裕丰行、裕和行、竟成行;南北杂货商店有13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合和、宝成、集成、福成、九盛、鼎顺、鼎和、龙昌、振昌、永成和等;有大船3艘,职员百余人;有油坊9家,分别是国瑞、大昌、源顺、源发、新发、集兴、永昌、新成、源丰永,其中,源丰永创办最早,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每年加工油菜籽十数万斤;旅店业,在镇上挂牌的、能歇客百人以上的有13家,如早园、士中、松虎等,能歇50人以上的有30多家;能办30桌酒席以上的大酒家有17家,普福、炳福、孔金等一次可办50桌以上。有时,外来客商日流量达一万多人,饮食店、摊贩、小吃不计其数。
   据年事已高的旧职员回忆,当时徐埠的经营额相当大,一般的店铺每天所进的银圆都得用箩装,大店还得翻几倍,像合和、宝成,从外地一次进墨鱼竟达5万斤,还有毛边纸2000提,爆竹1000箱。销售方面,如一次从南昌来了个万铭记客商,他带来收购棉花的银圆多达40车(土车),以每车装2000块计,达8万元之多。当时两块银圆可买一担谷(100斤),难以想象40车银圆可购多少棉花。
   从上述进出额两项可以看出,当时的徐家埠生意之兴旺远远超出一个县级市场的规模。当时的徐家埠一靠水运,二靠土车。徐家埠港里水满,船也满,土车一次可叫200辆,真是街上土车如龙,港里桅杆林立。
   昔日徐家埠不仅商贾云集,车船辐辏,而且文化生活也异常丰富。徐银泉的文词剧团和高道理的采茶戏班经常演出,节日里还在湖洲上为老百姓义演。每到那时,吹弹歌唱的,算命卜卦的比比皆是。入夜,沿河长街灯火辉映,有“万家灯火照埠洲”之称;歌舞厅里挤满了观众,从这里唱出的“头戴花,脚踏花,手捧银杯奉香茶”的花歌,不知唱了多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歌唱遍了祖国大地,20世纪80年代还唱进了中南海,被收集在《中国民歌集成》中。美籍女传教士爱恩源到徐家埠后,见市井繁荣,竟赠送了一块题有“古镇英姿”的匾额。此外,镇上还有私塾三所,公立完小一所,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极为兴盛的徐家埠亦难免遭到厄运,曾先后两次遭到日寇洗劫:第一次是1942年,日军将“永成和”“洁公祠堂”及街上1/5的铺面烧毁;第二次是1945年,溃败的日军火烧了徐家埠公园,使这里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乡土拾贝)
4条评分积分+81
都昌平安幸福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10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09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09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09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1478
积分
811220
贡献值
2260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1-09
本文来源于此书


发帖
1819
积分
73273
贡献值
247
都币
0
在线时长: 5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1-09
许多珍贵的历史记载非常难得,这寻访真下了功夫,不简单!佩服!!!

发帖
931
积分
4504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1-09
压题照右边上世纪80年代初是桥头饭店,我在那里吃过饭住过一宿。往上走在前往老乡政府路口,还有个三八饮食店,曾在那吃过面条,放点猪头肉佐料,当时感觉味道特别好,现在不管吃什么再也吃不到以前的感觉

发帖
28135
积分
33023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1-09
徐埠是个好地方

发帖
28135
积分
33023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1-0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9397
积分
152815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01-0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220
积分
987
贡献值
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01-09
买不尽 的徐家埠,再也回不去从前

发帖
11354
积分
306587
贡献值
996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01-0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
积分
1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8小时
注册时间: 2024-10-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01-09
纯属讲故事,一个徐家埠繁华到了这种地步?都快赶上沿海城市了,不知道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消费群体又是从哪里来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