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4阅读
  • 9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435|北山乡邵家畈村(一):追寻老红军邵永清的革命生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8904
积分
1075257
贡献值
1081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63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侄辈记忆里的邵永清

   老红军邵永清(1915——2011)是都昌北山乡余铺村委会邵家畈人。对邵永清的红色人生轨迹标出些印记,就会令我们肃然起敬:出生于邵家畈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便到景德镇谋生,15岁时在景德镇投身红十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是朱德的司号员。身经百战的他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广西,曾任广西百色专区邮电局局长、广西省粮食厅保卫科科长、桂林总工会主席、市委机关党委书记、市城建局局长、市房地局局长。2011年在桂林辞世,享年96岁。
邵家畈村村牌

   按照我的这个“传家训扬新风”系列的体例,且先来对老红军邵永清的家乡邵家畈村来番追根溯源。都昌邵氏奉北宋年间的邵时(973——1055)为发脉祖,邵时之子邵庆是古都昌县志存录的都昌第一个进士,之前都昌籍进士未有资料记载下来。都昌邵姓的发脉地是县市恭仁坊,即县城邵家街。邵庆四世孙邵执中生三子:邵侦、邵侃、邵伋。邵伋(1123——1194)十世孙邵庭秀(1450——?)于明成化年间由邵家街迁北庙湖(今称新妙湖)爱园。邵庭秀次子邵子华(1473——1535),号栎田,于明正德年间由爱园迁余家铺。现今北山乡余铺村委会有栎田汪村、栎田吴家、栎田谭家,其“栎田”冠名,是因为明代这个地方有栎田庙。邵栎田的四世孙卲士治是邵礼远之长子,其后裔形成大房邵村(今属北山乡余铺村所辖)。“大房”是按兄弟长幼序的房份,若按地域,大房邵村又称后畈邵家。有“后畈”,也有中畈、前畈,前畈邵村与中畈邵村原属两个村庄,1998年移民建镇,两村村民搬离地势低,易受涝的老村址,在临北多公路旁的现村址兴村,中畈与前畈俨然一村,合称邵家畈村,现有人口约240余人。邵永清老家属前畈邵家。
村祖祠前门楼

   邵永清派名叫邵伦利,他的胞弟邵伦贞,一生为农,32年前去世了。邵永清与夫人殷安琪在广西生育二子二女,其弟邵伦贞生四子四女。邵伦贞四个儿子,其中老大邵同林、老二邵同彬已故去,老三邵建民在村中为农,老四在景德镇生活
   邵永清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他是哪一年去世的呢?邵建民一时说不出伯父谢世的准确年份,但他记得伯父去世的那年,大哥邵同林去了桂林,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陪伴伯父,第二年邵建民的孙女出生,大哥回到了村上。邵建民孙女2024年14岁,这样叙来,伯父邵永清去世已13年了,当为2011年。邵建民妻子黄旭英回忆,伯母殷安琪每次都陪伯父邵永清回都昌老家,她辞世是在四年前。她记得一个细节,接到桂林那边告诉伯母去世的消息的电话,当时村上正在为一个长者的去世办丧事。邵建民夫妻说,大哥邵同林最了解老红军伯父邵永清的人生故事,可惜大哥2023年也过世了。大哥的女儿邵卫红十多岁就跟随大爷爷邵永清在广西桂林市生活,一直悉心照顾老年的邵永清夫妇生活,并在桂林市成家立业了。徐秋荣是邵永清的二侄媳妇,她凭一些有参照的具象记忆,能回忆出伯父邵永清到都昌老家的一些时间节点。刚解放的时候,邵永清就寻归家乡过。徐秋荣听老人讲过,说他只记得自己的村庄是出县城北门,往余铺方向走,具体方位都不记得。1950年代初邵永清第一次回故里,带来的儿子很小,在他脖子上骑马呢。伯父、伯母大概来过邵家畈四五次,早先来老家了,当地公社、大队还请过老红军向家乡党员干部作报告,宣讲战斗故事。徐秋荣觉得伯父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她说伯父脸上、身上都有好多的伤痕。伯父1984年来过一次都昌,记得那年徐秋荣的妯娌黄旭英生了儿子,正在坐月子,因此记得是1984年,还是春耕时,侄子们从扶牛耙田叫上岸来与伯父在村中合影留念。1991年邵永清回过一次老家,那年他76岁了,以后年岁渐高,再也没回到过都昌老家走走看看了。
邵永清晚年军号嘹亮 (网络图)

   邵永清一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从不谋私利。尽管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利用自己老红军的身份和后来担任的职务,为家里人办过什么带来份外利益的事,但包括他侄辈在内的家里人,对老红军的高洁品格充满着敬意。
讨饭过日子的苦难童年

   老红军邵永清有着怎样的人生峥嵘岁月?邵永清1991年在都昌向人讲起过他的人生经历,都昌县政协的黄世南先生曾为此留存下一份难得的口述实录,在此,不妨转录,也以此缅怀老红军邵永清不平凡的一生,让其红色人生故事,激励更多的后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邵永清生前如此谈起他的家世及苦难童年——
   我是都昌县北山乡余铺邵家前畈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6口人,挤在一间半泥土屋里,父亲和大哥长年出外谋生,在景德镇靠担运瓷器卖苦力挣点血汗钱。家里仅有水田五分,早地一亩多,我与姐弟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没有耕牛,全靠锄头挖地糊口度日。父亲被生活所逼,将姐姐邵冬得从小就抱给了吴家岭吴波生家做童养媳。
邵家畈老村址处

   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贫穷人家谋生实在不易,除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外,还时常受到天灾人祸的种种威胁,遇上水灾、旱灾、虫灾,田地是颗粒无收,生活毫无指望,只得靠借债度过灾荒。年复一年,家里欠财主三百多元债,利上加利,越滚越多。我记得有一次债主领着狗腿子突然来我家逼债,家里锅盖都揭不开,那里有钱还债呢?母亲苦苦央求,好话讲尽,那债主的狗腿子仗势欺人,把我母亲打翻在地,被打得鲜血淋淋,连破衣衫也染红了,腿不能动弹。母亲同村里左右邻里关系相处算好,村里人都十分同情她,关照她,帮忙找来草药,以及桑叶、茶叶等治疗伤口,后逐渐恢复了健康。
“一切权力归农户”宣传画

   到了我六七岁的时候,便和弟弟帮村里人放牛要点饭吃,那日子苦不堪言。为了度日,有钱人家用来拜菩萨敬神的供品菜饭,等庙里人不在场,我便偷了填肚。财主家里用来喂狗的食料,趁人不备,我俩也弄来当作美餐。有一年,夏季发大水,水把屋子也浸没了,后来又大旱,禾苗旱成松毛。为生活所逼,我每天天没亮便扛着锄头下湖上山挖草根充饥,刮椿树皮放在锅里煮来吃。后来,我又和弟弟走村串户,靠讨饭过日子。有时讨来一点米,就拿回家熬点汤,母亲和小弟弟各人喝上两口是一顿美餐。我八岁那年,快临近腊日卅日,全家人盼望着父亲和哥哥回家过年。等着等着,到了三十日晚,父亲没回来,母亲便求神拜佛,烧香叩头,只求全家人能在大年三十夜团聚一番。结果等到正月初八,父亲才赶下乡。原来越是灾荒年景,路途越不安全。他俩省吃俭用,辛辛苦苦一年的汗水心血积攒的几个钱,在途中遇上强盗,连衣服也剥个精光。人家欢欢喜喜过年,而我家六七口人,仅有米二三升,用米煮稀粥,炒个青菜算是过年。
   少年时受尽欺凌牛马不如  

   邵永清生前回首他12岁前后的少年时光,也是充满着无比的痛楚,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磨练里,他的心田播撒下闹革命、要翻身的种子——
   1927年,我们家乡穷苦农民起来闹革命,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农协会址就设在邵家前畈附近那座“秦家祠堂”里。那时我才12岁,当然不知道内面的事情。但我看见他们常常几十人一起秘密集会,号召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主张男女平等。有时党的地下宣传员化妆成卖布商人,或卖花线纽扣的,手里摇着货郎鼓,向我们穷苦人宣传:穷人要翻身就要自己组织起来,团结起来闹革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快要打来了,专门为我们穷人谋利益。从此,在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要翻身,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景德镇昌江老浮桥 (网络图)

   12岁那年,由我好心的姨娘担保,把我交给离家15里的县城一家糕饼铺当学徒。我个子矮小,又不识字,老板议定进店后没有工钱,只供吃饭。我白天黑夜地干活,劳动强度大,用两头黄牛轮换磨面粉,每日要磨完七斗麦子,还要筛面粉,将它分出等级来,又要喂牛、喂猪。牛要牵到北门外放牧,每天常是深更半夜才回店。回店后,吃的是剩菜剩饭。有时累得连腿也拖不动,晚上睡在门角里,垫上两把稻草,用破砖头当枕头,由于劳累一睡便睡熟了。谁知店老板打着马灯看牛喂饱了没有,一见牛没吃饱,便抽出皮鞭发狂以地向我猛打,打得遍体是伤。后伤口化脓溃烂,血肉模糊。我心想:店老板只顾牛,哪管人呢?我就这样过着还不如牛的日子,苦苦干了一年。记得有一回,店老板数给我50个泡粑,吩咐我到县衙门去卖。我提着篮子,一到县衙门被那些国民党兵一抢而光,吃了不给钱。回店时,货和钱对不上号,店老板又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还饿了我一餐饭。
景德镇旧制瓷坊 (网络图)
   我的少年时代过着不如牛马的日子,人瘦得皮包骨。后又得了伤寒病,只得离开糕饼店回家,在村里邻居的帮助下,吃了些草药,病渐渐好转。我和弟弟仍然靠讨饭过日子。冬天天没亮我和穷伙子到树林里拾栗子,磨碎后洗成粉,存放到过年吃。收割季节,便到田地里拾谷穗、麦穗或挖过芋头的田里拾芋头,也存放着过节用来充饥。

   景德镇红店学徒没有出头的日子

   瓷都景德镇是都昌人的码头,苦难岁月的都昌人过不下去,“上镇”谋生往往是条首选之途。邵永清的父亲本就在景德镇谋生,景德镇的烈焰里炙烤着生不如死的穷人。邵永清生前谈起在景德镇红店学徒的人生,也是充着血、和着泪——
   1928年,母亲因饱尝人间苦楚,于秋天突然得了黄胆性肝炎,无医无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她离开人世时,仅42岁。母亲去世我和弟弟无比悲痛,不知流了多少泪水。待父亲和哥哥由景德镇回家,将苦难一生的母亲安葬完毕后,第二年春,父亲把我带到景德镇学徒。他把我交给小黄家弄黄正丰瓷店,便离开了我们,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乐平界首红十军烈士纪念碑

   黄正丰店有师父、师母二人,还有两位画红师傅和我,共五人。我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下楼扫地、抹桌椅、洗菜、烧开水、擦水烟袋、做早餐,待师父师母起床后,打好洗脸水,倒马桶。早饭后,去买菜,下河洗菜担水。上午便挑着花篮跟随师傅去瓷窑担运瓷器回家加工,贴花镶金、写字,再放到炉内。烧一炉瓷器,约要木炭120斤。先将木炭在地上烧好,再用火钳将燃好的木炭均匀地放进炉内。开炉后取出烧好的瓷器,小心地一件一件取出,然后上架。下午又到白瓷窑挑运白瓷回店。如此循环往复,整天忙个不停。
2022年6月本文作者在南昌采访方志敏女儿方梅(右)了解红十军的创建历史

   那时景德镇这个“草鞋”码头,街上人山人海,街道又狭窄,十分拥挤。一次,我要挑上一担瓷器过街,被来往行人碰撞,把六七把瓷壶嘴给碰破,结果挨了师父一顿恶打。平时在店里加工白瓷,经常是干到半夜,人十分疲倦,一坐下来眼皮就挣不开。有一次,不留神人睡着了,我手里拿的白瓷瓶落在地打碎了,响声惊醒了老板。老板连忙下床,二话没说,拿起大拇指粗的木棍朝我身上猛打。因为是夜深两点,我担心惊醒左右瓷店家人的休息,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哭出声来。在旧社会,穷苦人无论在乡村,或者是在城镇,都得做牛做马,是没有出头的日子。
   15岁景德镇参加红十军

   邵永清人生转折在1930年火热的夏天,那一年他15岁,参加了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红十军在景德镇的“扩红”。邵永清生前如此回望照亮人生旅程的那抹红——
   1930年,我已15岁了,从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渐渐对世间事谁好谁坏有个区别。
   正值那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来到浮梁县景德镇,我心想穷苦人出头日子到了,便暗暗下定决心,找红军去!我经过再三思考,便不顾一切,借下河担水之机,甩下水桶便参加红军了。那时,赣北苏区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红军第十军编有童子军队,驻扎在天主教堂里,有上百几十号人,大家年龄相仿,十分合得来。几天后,红军干部要我当班长,我说我当不了,还是当个兵。红军干部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心里和大家一样异常高兴,穷人要翻身,就得有自己的队伍,只有大家组织起来,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干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穷人才能得到解放。那时,我们童子军没有武器,心里痒痒的,于是来到铁匠铺里,把取下的铁门环打制成梭标,扛在肩上,这就是我参加红军的唯一的武器。我心想等以后打仗,再从敌人手里缴获真枪实弹来武装自己,我很想得到一支冲锋 枪。
2024年5月30本文作者(左三)在邵家畈村采访邵永清红色人生

   那时,景德镇的都昌人很多,只要开口讲话,就能听出同乡的口音来。大家互相帮助,宣传革命的道理,穷苦工人纷纷报名参加红军。1932年7月,我参加了青年团,到1933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第八十三团一营二连任司号员。后随红十军(后改为红十一军)辗转江西弋阳、横峰、贵溪、资溪和兴国、瑞金等地,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役。战斗中,我腰部、头部多处受伤。
   1935年,我又跟随朱德总司令任司号员,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受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考验。
邵永清晚年照

   作为朱德总司令的司号员的都昌人邵永清,在红军长征途中有着怎样的英勇表现和独特故事,请看下篇《朱德司号员邵永清的长征军号嘹亮》。


来源:图/文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71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6-11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向已故老红军邵永清致敬 06-11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6-11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6254
积分
10093626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4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1
向已故老红军邵永清致敬!

发帖
136254
积分
10093626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4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1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1823
积分
120561
贡献值
11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6-11
向已故老红军邵永清致敬!

发帖
11133
积分
239138
贡献值
992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6-1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0617
积分
25485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6-11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发帖
20617
积分
25485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06-11
向已故老红军邵永清致敬!

发帖
12705
积分
145821
贡献值
35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06-11
向已故老红军邵永清致敬

发帖
29818
积分
728621
贡献值
2134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06-1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834
积分
9700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06-11
92岁老红军讲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本报特约记者 樊朝曦

  9日,小崔和队员们走进92岁的老红军邵永清老人的家。

  邵永清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负责吹号的司号员。在长征中,他爬过两座雪山。


老人给我们讲起了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翻夹金山时,山高坡陡,马站不稳,直往下出溜,人更难上去了。当时朱老总自己不骑马,还对我说‘小鬼,上马’。首长的马,我可不敢骑,马夫冲我挤眼睛,意思是‘上吧上吧’,我这才上马。”

  “翻雪山时,人一坐下来就死了,所以我们累了不敢坐,只能多讲话,分散注意力。有的战友打趣道:雪山‘这么多白糖,就是味道不一样’。讲点儿笑话,慢慢就过去了。”

  “我们每天都与饥饿作斗争,但有一次,我们走到一个地方,当地人把牦牛送给了我们。我们用大铜锅煮牛肉,锅特别大,人站里面露不出头,一次可以煮3头牛。这顿牦牛肉对于饿得皮包骨头的战士们来说,简直是一顿盛宴。有的战士吃得太多,收不住了,肚子都快胀破了。后来,每人开始限量。”

  老人向大家介绍:“牦牛肉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容易虚脱,吃的时候还必须就着一种柑蔗茶吃,因为茶有消食的作用。”

  这是一次难忘的访问,邵永清老人特意将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送给我们,“军旗代表着那些没走完,或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希望你们带着军旗替那些同志完成长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