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7阅读
  • 20回复

声声凄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06
积分
8955
贡献值
129
都币
2
在线时长: 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06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 本帖被 绝对马甲 从 鄱湖文苑 移动到本区(2013-03-05) —
    
  夏日的乡村醒来特别早,五点左右,东方天际刚刚露出鱼肚白,星星还没有完全退隐,家家户户的大门就吱吱呀呀开启了,伴随着几声鸡啼,几声牛哞,奏响了新的一天的乡村交响曲。

  可是,在这支恬静的田园交响乐中突然掺进了极不和谐的音符,一个苍老而凄厉的声音刺破了朦胧的晨曦,传进了我的耳鼓,惊得我的心“突突“地无规则乱跳。
    “哪个断子绝孙的,偷了我的油吃,偷了我的柴烧,拿了我的钱用。天打雷劈哟!不得好死啊……”
   我听出来是邻家婆婆在诅咒!我再也在床上躺不住,蓦地坐了起来,问母亲:“婆婆怎么了?一大早就在骂人。”
   母亲叹了一口气,道:“造孽哟!八十多岁阎王还不接,得了老年痴呆。”
  “得了老年痴呆?我昨天看见她,挺正常的呀!”
  前一天回家时经过她家门口。彼时她正端着一只碗,坐在门槛上吃饭,老远看见我便展露笑容。我喊了一声“婆婆”,她极热情地对我说:“波波你回来了!多住几天再走吧,妈妈这么大年纪了,好好陪陪她。”说话入情入理,哪像是犯有老年痴呆症的人?
  “她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你在家住两天就知道了。”母亲见我不信的样子,补充道。
  她比母亲小两岁,也已八十有三了。辈分比母亲长一辈,母亲叫她婶娘,我叫她婆婆。她总共生养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三十几岁病逝了,小女儿远嫁福建,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五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其中大儿子、二儿子都已做了爷爷或外公。依照传统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阿婆应该是有福之人,五子登科,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可以安享天年。
  可是婆婆却是命苦之人。
  前些年,她的三儿子、四儿子、五儿子以及三个儿媳都在外地打工,三家的孩子大大小小五六个,全都交付于她照料。她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要管一大群孩子的洗衣吃饭。这种现象在中国当下的农村司空见惯,也说不上很特殊。她也一辈子操劳惯了,又身康体健,那时一切都还能应付得来。
  没曾想有一年夏天,发生了一起特大悲剧,将她的命运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
  那是暑假的一天,她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孙子结伴去水库钓鱼钓青蛙,结果有两个不幸溺水身亡,其中一个是三儿子所生,刚刚考上了大学,另一个是四儿子所生,正在读初中。眼看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孙子瞬间变成了两具膨胀了的冰冷尸体,老人一下子闭过了气。醒来后捶胸顿足,悲恸欲绝,几次欲撞墙而死,要随两个孙子而去。旁人苦苦相劝,家人步步紧随,她才没有寻成短见。
  她的苦难并未到此为止。孙子下葬以后,三儿子和三儿媳将满腔的悲痛化为出离的愤怒,责怪老人没有看管好孩子,把孩子意外死亡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可怜的老人身上,并发誓与之断绝关系,从此视她为陌路人。如果说两个孙子的暴亡对她已是致命的创伤,儿子儿媳的指责和绝情更是把她逼上了绝路,使她心如死灰,无意苟活。小女儿心疼老母亲,把她接到福建住了几个月,她才慢慢平静下来。
  回家以后,她便一个人过着孤寂的生活。几个尚未成年的孙子孙女都被在外打工的父母随身带着。儿子们(老三除外)每家每年给她一百斤粮食,零用钱由女儿提供。日子倒是清净了,只是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几十年,养育了一群儿女,带大了一帮孙辈,最后却像孤老一般,无人问津。除了春节期间,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在小儿子盖的一栋大楼房里自己做饭自己吃,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她依然闲不住,还自己种菜、种棉花。

  二

  正午,阳光白花花的,仿佛只要划一根火柴,整个大地和天空就会熊熊燃烧起来。村子里静悄悄的,无论男女老少此时都在家里午休。我与母亲一人搬一把椅子坐在竹园里乘凉闲聊。阿婆穿一身蓝色的长衣长裤,手里拿着两个大蛇皮袋,打从我们面前经过。
   “婶娘,这么热,干什么去?”母亲跟她打着招呼。
  “婆婆,坐下来乘乘凉吧。”我站起身给她让座。
   “不坐了,地里的棉花已经泛白,我去捡棉花。”她说话时,眼神并不浑浊,甚至有丝丝的光亮在闪烁,黑黝黝的脸庞因为微笑而波纹荡漾。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母亲摇头叹息。许久,我俩都没有说一句话,空气沉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只有知了叫得一声紧似一声。我和母亲都清楚,这时候棉花才刚刚开始结桃,根本就没有棉花可捡。即使是有棉花可检,那棉花地里密不透风,热气逼人,她一个耄耋老人又怎么受得了。婆婆,她已不是一般的老年痴呆,她的精神错乱了。像这样的老人,本应该住在医院里治疗,或者有亲人照料着在家休养,而不是大热天的中午一个人去棉花地里“捡棉花”。
   曾经听母亲讲过,婆婆早年与丈夫的感情不好。她性情暴躁,常常骂骂咧咧。她的男人是个闷葫芦,却有一副硬拳头,经常在她的脸上和身上留下一块块青紫的伤痕。两人疙疙瘩瘩凑合着过了几十年,养育了七个儿女。男人六十多岁撒手西去,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反倒有一种终于熬出了头的轻松感觉。
  婆婆生得精干灵巧,走路脚下生风,做事干净利落,又不怕吃苦受累。儿女们小的时候,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把一家大小的衣服浆洗好,然后做早饭,吃完饭再下地。晚上收拾停当之后,当儿女们都进入了梦乡,她才开始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直到深夜。一天常常只睡三四个钟头。
  儿女们渐渐长大了。在农村,仅仅把儿女养大还远远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如是女儿倒好说,嫁出去就完事了。若是儿子,要操持到他娶妻生子,让他分家另起炉灶才算了事。可想而知,婆婆要给五个务农的儿子娶媳妇进门该是一件多么浩大的工程。她不知费了多少心,求了多少人,总算给五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前面的三个媳妇在农村算是出类拔萃,要身材有身材,要长相有长相,而且还相当能干。最后的两个却不尽如人意,四媳妇还犯有轻度精神病。
  前面三个儿子儿媳早早地就分家另过,孙子孙女她也没有时间帮忙照看,甚至来往都很少,感情寡淡。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四儿子、五儿子及他们的孩子身上,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后来儿子儿媳们整年出外打工,家中所有的事都落在了她的肩上。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将一场无妄之灾降临到她的头上,让她变成了一个几乎无人理会的孤家寡人。
  “她不是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媳吗?怎么就没有人管她呢?”我实在想不通,为人子孙者,怎么可以如此冷酷无情。
  “五个儿子其实只有老大和老二没出外打工,在附近做手艺。她和老大不知怎么结了冤仇,早晨骂的就是老大。成天那样恶毒地诅咒,换了谁也不会搭理她。老二夫妻俩稍好些,偶尔会去看看她。那么多兄弟,他俩也不想单独背起这个包袱,说是要一家管一个月,轮流做庄。可是,打工的打工,结怨的结怨,怎么去轮流?老话说多子多福,儿子多有什么用,你指望我,我指望你,最终落得个谁都不管。如果只有一个儿子,没有退路,说不定还好些。”
    “老大真的偷了她的东西么?”
  “那倒不会,是她脑子错乱,记不清楚。她说老大偷了她一瓶油。其实是她在街上买过一瓶油,后来又去退了,商店里都有记录的。她忘记退了这回事,就赖在老大身上。不久前,福建的女儿捎来一百元钱,老大明明给了她,她硬说没给。”
   停了一会,母亲又感叹道:“唉,人老了,自己管不了自己,还是早点死了好,免得受罪。”这句话,不知听母亲说过多少回,每次听了我脊背上都一阵阵发麻。哪一个人不是父母一把屎一尿带大的?为人父母者何曾对自己的儿女弃之不顾?父母老了,子女不是理所应当尽自己的反哺之义吗?

  三

  傍晚,太阳如一个彤红的火球即将落到山的那边去了,残阳似血,将西天渲染成一片壮丽的红色。我挽着母亲的手,围绕着村庄散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钢筋混凝土建的新楼房,过去的砖瓦平房差不多都没了踪影。由于搞了新农村建设,从前的泥土路都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用上了沼气。只是从村前到村后,见到的大多是老人孩子,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家。
  看来这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现状。如果不外出务工,单单靠种几亩天地,能有钱盖上楼房、供孩子上学、过上好的生活吗?但像现在这样,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里,孩子的教育安全谁来保障?老人有病痛谁来照料?像邻居婆婆这样的老人村里还有好几个,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有了病痛只有自生自灭。
  我和母亲边走边看,边看边聊,还不时停下来与乡亲交谈几句。等我们围着村子绕了一圈,天就擦黑了。几颗星星在天边忽隐忽现,好像在眨着血红的眼睛。我们慢慢往家中走去。
   “哪个断子绝孙的,偷了我的油吃,偷了我的柴烧,拿了我的钱用。天打雷劈哟!不得好死啊……”
  早晨那苍老而凄厉的声音再次响起,在黑暗的夜空盘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2条评分积分+361
好好活着 积分 +61 好文章,很有现实意义! 2012-11-25
雨中飞 积分 +300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在满足各种欲望和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对“亲情”越发地 2012-11-25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328
积分
1950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1-25
人老了就是很可怜很孤独,想到自己,觉得这些年离家那么久,就是个不孝顺的儿子,唉

发帖
2784
积分
15733
贡献值
48
都币
2
在线时长: 1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1-25
其实在农村,这样的事情还是蛮多的,真不知道他们的子女有没有长心,也许是真的穷的连灵魂都没有了,只是一只躯体,但那真的就是借口吗?在我们周边我就所见所闻,子女多都不想对父母负责,在电视的法制节目,也经常看到此种情况,对那些人,别说感恩了,真的仅仅只剩一只没有灵魂的躯体而已.....................

发帖
528
积分
6575
贡献值
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11-25
我们都知道这种现象,却无力去改变。
在农村,像这样的婆婆何只千万。。。
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有一个培养
子女的钱完全可以用来养老,子女多了,反而成为后代的皮球,上
演人间悲剧!!

发帖
1626
积分
16949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2-11-25
很好的小说。
[ 此帖被雪夜彭城在2012-11-25 12:38重新编辑 ]

发帖
8438
积分
455084
贡献值
731
都币
38
在线时长: 23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1-25
    呵呵  这本身就是一篇反映現实社会的好小说。不因为有了旁白,而变成其它别的什么体裁的文章,反而是使主题更鲜明,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这也正是此文写作特点之-。
声声凄厉 正是对社会的声讨!也是对亲情的呼唤!

发帖
1626
积分
16949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1-25
哎呀,多亏了家安老师的提醒,因为文章太真实,我把文章当成叙事散文来读了。

发帖
13983
积分
1629129
贡献值
12
都币
136
在线时长: 40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30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1-25


老师的每篇文章,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读来心有深触。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在满足各种欲望和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对“亲情”越发地变得冷淡甚至是麻木。

也许,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呼唤亲情的回归吧。

发帖
506
积分
8955
贡献值
129
都币
2
在线时长: 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06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1-25
回 hugo.hung 的帖子
hugo.hung:人老了就是很可怜很孤独,想到自己,觉得这些年离家那么久,就是个不孝顺的儿子,唉 (2012-11-25 07:47) 

留守老人的赡养和照顾,既是子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这是我写本文的出发点。谢谢支持!

发帖
506
积分
8955
贡献值
129
都币
2
在线时长: 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06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1-25
回 1459630265 的帖子
1459630265:其实在农村,这样的事情还是蛮多的,真不知道他们的子女有没有长心,也许是真的穷的连灵魂都没有了,只是一只躯体,但那真的就是借口吗?在我们周边我就所见所闻,子女多都不想对父母负责,在电视的法制节目,也经常看到此种情况,对那些人,别说感恩了,真的仅仅只剩一只没有灵魂 .. (2012-11-25 08:29) 

这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一点没有虚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