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阅读
  • 0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564/南峰集镇篇:南峰老街存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4577
积分
1429623
贡献值
1190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冯致中画像

   都昌五大古街通常说的是徐埠街、三汊港街、周溪街、土塘街和南峰街。先前水路是商贾行旅的通途,所以五条古街一色的临鄱阳湖,且依街衢的人气形成舟楫云集的港口。
   本都昌地方人文历史系列曾挖掘过徐埠古街的风物,本篇为南峰老街存记。
  “南峰”其名之得
   南峰镇,现在是都昌24个乡镇之一。南峰镇之得名,源于南峰街;南峰街之得名,源于南宋宁宗年间的都昌灵芝冯氏第54世冯致中筑室曰“南峰”。南峰之南,大可理解为一种方位表述,要厘清的是其参照物,为五里许远的石桥灵芝山,也就是都昌灵芝冯氏的发脉之地。都昌冯氏首迁石桥头的是第48世冯评(公甫),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迁入灵芝山。冯致中(约1135年——1221年)是公甫公之七世孙,与著名的“朱门四友”之一的南宋理学家冯椅同属第54世。冯致中在什么情况下筑“南峰”而居呢?我们先来追寻其生平。
南峰冯氏宗祠遗迹
   清光绪九年(1883年)《灵芝冯氏宗谱》有《致中公简传》,全文为:“致中公,经世公之幼子也,号耕耘。耽嗜书史,不求利达。宋隆兴中举,为建安判事。致政归迁,居‘南峰’一室洒然。娶方氏,生一子曰文定。厥后子孙繁衍,富贵益多,皆由公之德行昭著,福泽绵延,有以相传而勿替焉。”冯致中,号耕耘,是冯经世之幼子。专注经史,淡泊名利。宋隆兴年间中举。“隆兴”是宋孝宗的第一个年号,冯致中功名上中举之年,要么是隆兴元年(1163年),要么是隆兴二年(1164年)。冯氏宗谱记载,他曾任过建安(今福建建瓯市辖)判事,也就是主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的六品地方官吏。有文史资料称,冯致中在仕途上后来走得更远,历任过监察御史、建康府(今南京)通判等职,是南宋一代廉吏。也有冯氏资料称冯致中登绍兴三十年(1160年)梁克家榜进士。清光绪九年冯氏宗谱只言冯致中仅“中举”,且中举年份晚于“登进士”一说的年份三年,似有矛盾;再者查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南宋年间冯姓进士仅五人,一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赵逵榜的冯大声(派名安世,冯致中、冯椅之伯父),曾任邵州司理,是都昌灵芝冯氏首修宗谱的主纂;一为宝庆二年(1226年)与后来成为南宋爱国名相的江万里同榜的冯阡,曾任彭泽县令;另三人为冯椅及他的两个儿子冯去非、冯去疾。古都昌县志记下了冯致中伯父冯大声(安世)、堂弟冯椅分登进士的明确时间,并没有冯致中登进士的记载,有待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去辨正。
南峰集镇今貌一角
   冯致中晚年致仕后退归家乡都昌长宁乡居住。南峰镇曾称长宁乡,也是源于都昌灵芝冯氏,说是冯氏祖先曾居新安郡(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饶州郡守冯公甫从休宁始迁都昌灵芝山,寄托“长怀故园休宁”之意,将石桥头一带取名长宁,后成乡域名。冯致中在离祖居地五里许的应声湖畔筑屋定居,潜心注经,门楣上镌刻“南峰”二字,其方位之“南”,是参照灵芝山而言;其所见之“峰”,应该不是回望的灵芝山山峰,灵芝山没耸立山峰,坡势颇缓,耕耘老人站在宅门极目所见、吸纳山川气息的叠嶂山峰,应该是鄱阳县那边的山峦高峰。有资源称冯致中当年所建为“别墅”,这用词太过现代气息了,用“别业”更具古韵,唐代大王维就有诗吟辋川别业、终南别业。
   如此溯来,“南峰”成名于南宋,距今有820余年。
老街商贸之盛
   800余年前,“南峰”其名横空出世。都昌灵芝冯姓成为围绕“南峰”儒室生活繁衍的主要人家。饱读诗书的文雅之士冯致中,广交儒友,南峰之宅散发着理学之光。比他小五岁的堂弟冯椅(厚斋)后来就师从知南康军(治所在今庐山市)的朱熹,成为都昌“朱门四友”之一。
南峰复制古建 (资料图)
   风声雨声读书声,终会伴随着人间烟火的叫卖声。因为是鄱阳湖畔,又与饶州府的鄱阳县相连,在沿岸的欸乃声里,南峰渐成四通八达、四海商汇的老街。宋元明清数百年,南峰街的沧桑已难在史册里寻觅。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并不遥远的民国年间,领略南峰老街的旧貌。1931年出生的冯祖象先生就是南峰街人,曾在当地水产、瓷厂、公社任职。
   1931年出生的冯光天先生是汪墩红家桥人,曾在县公安、报社、县委会研究室等单位工作过。1992年由都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都昌文史资料》(第四辑)里,收录有冯祖象、冯光天撰写的《南峰街旧貌》一文,让后人可读到一些关于南峰街的存记。
2024年11月21日本文作者(左二)在九江采访献峰冯氏文化人
   南峰街的地址原在老门口,有从事商业者十余户。太平天国时,遭兵乱尽毁焚,又受水灾,后迁至鱼雁垅。所辖范围包括梅树泉、四房里、大府里、井岸上、三八里、老门口,多为冯姓大村。街道呈一字形,均用麻石砌建。街南的鄱阳湖畔,有一幢上下三进的冯氏宗祠,西北街头有一幢古老的祖庙,街中有一牌楼,三个门楼,四副旗杆石。1949年前,人口1500余人,在景德镇从事瓷业的约800人。
   南峰街是芗溪、万户、狮山、双桥(今中馆)和波阳(今鄱阳)县银宝湖六个乡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南芗万通往景德镇的必经之路,商业鼎盛、市场繁荣。曾一度流传“生要走南峰的路,病要到南峰买药,死要到南峰购棺木”的民谣。民国年间,南峰街上设有乡公所、保安团、税务所、商会、粮库和学校。从事商业的有布店8户、南杂店4户、国药店5户、糕饼店6户、饮食店1户、屠宰店6户、摊贩10余户,合计40余户。从事手工业和服务行业有金、银、铜、锡、皮革、丝线、染布、篾业、织袜、刨烟、理发、旅社等20余户,还有3户赌钱店。较大的布匹百货店主要商号有冯泰生、冯元茂、冯生发、冯传记、冯生顺、冯复昌、义生祥、熊镇泰。南杂店的主要商号有聂国泰、冯义兴、义生顺、沈福顺。 糕饼店的主要商号有余发记、吴其昌、冯发记、冯景成、陈同记。国药店主要商号有杨复泰和、夏春和、杨同顺、杨同升、夏仁和。南峰街多富豪,街上的头面人物如南峰乡长兼保联主任,冯绍南乃南峰中学校长,冯承瑶、冯喜来、冯金祥、冯祖湘、冯承钰、冯宗森等都是较大的商户。如冯发记是冯喜来经营糕饼和南杂的商号,有土地50余亩、雇工10余人,并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土改时交金条一根、银圆一撮箕,还有若干金戒指和银器。义生祥乃冯祖湘经营南杂的商号,有土地50余亩,并有大量的流动资金,还有一艘20多吨的木帆船做行商。冯泰生是冯承瑶经营布匹百货的商号,在街上做了七幢店屋,据说用布袋装钱。每当春夏季节,南峰街较大的商户和外来商客用木帆船将当地出产的大豆、小麦、菜油和烟叶等农副土特产品运至九江、南昌、武汉等城市出售,同时输入群众必需的生活资料。每到秋冬,还有用土车或肩挑,从景德镇、饶州等地运来表芯纸、黄表纸和土布,供应群众需要。南峰的街口,设有一个农副土特产品交易市场,每天有来自波阳县银宝乡的赶集农民,上市的大米、猪肉、鲜鱼、蔬菜源源不断,市场交易活跃。
冯奕江(右)与冯躬鉴老人旧照
   1945年出生的冯奕江先生是芗溪乡塘下畈村人,他是都昌供销系统的一名老干部,1968年至1973年曾在南峰供销社工作了五年。2019年他在所著个人传记式文集《江流奕滴》中回首在南峰老街生活的五年难忘经历。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南峰老街商贸形制,冯奕江先生如此描述:
   500余米长的老街道,西起南峰坝头,东连去乌沙畈村的大路口,还有几条由北向南延伸至南峰老祠堂方向纵横交错的巷道。老街上,有段200余米长的推板式门面对门面的老店铺,店铺屋顶覆盖着古灰色青瓦的廊檐,突出在雕刻式的柱子之外。街道垂直中有拐弯,从头至尾都铺满了三至五米宽的花岗岩麻石条。供销社卖布匹的那间店铺的牌楼和前柱上,还刻有飞鸟走兽、山水风景的图案,油漆画面虽然斑驳粼粼,但仍然优美醒目。记忆中,当年南峰老街,整个街道规模和精美程度,绝不逊色于都昌县城的东、西老街。老街道中心的繁华地段,靠西头方向十多间店铺都是供销社所有,店里经营着百货、布匹、针织品、日杂品、饮食品、糖烟酒副食品,以及化肥、农药、柴油、木竹制品、犁头、锄头、铁器制品等各种生活、生产资料。靠西北门的一个大院,还有一个糕点加工部和煤炭经营场地。街后东南面一个近2000平米的院落,是生猪、禽蛋购销食品组。西南方沿湖岸边有经营杉木、竹子的木竹站。老街上密如蛛网的商业店面,构成了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流通渠道的显赫地位和作用,也形成了毗邻都鄱两县近郊和南、芗、万地区的商品交换经济活动中心。
南峰镇政府 (资料图)
   冯奕江先生在南峰供销社工作的那五年,正值“文革”期间,南峰街商贸的主渠道就是供销社,其时南峰、芗溪合在一起组成南峰公社,更可见南峰街在都昌东南一域的特殊商业地位。南峰镇上了年纪的人,不少人还记得南峰供销社那些站南货柜台的“一秤准”、卖针织百货的“一口清”、卖猪肉的“一刀准”。老营业员冯躬鉴的干净利落、老收购员冯绍珍(南峰街人)对动物皮张的内行、余用旭师傅擀的清汤、陈守道师傅炸的油条、余略元与冯和平师徒俩制作的桂花糖,都是当年南峰街上响当当的名人名品。
   南峰老街的核心区域最早之地在老门口,即800余年前冯致中建“南峰”别业之地,又称石门楼,是老邮电所、索粉厂一带;后因战火和水灾,老街迁至鱼雁垅(今少松村一带),再迁烟头山(今镇政府大院一带)。南峰集镇近20年来拓延至三八村,展现新的容颜。2022年9月,南峰镇启动集镇主街道环境综合提升工作。该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安装路灯170盏,绿化1300米,新建人行道2600平方米,高质量打造520平方米法律明白人广场,对南峰至芗溪2.32公里公路进行改造提升,极大改善南峰镇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
   2025年9月1日南峰镇举办主题朗读演讲比赛

   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南峰镇,新时代集镇建设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上,日新月异、精彩纷呈……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