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6阅读
  • 3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562丨都昌抗战史料篇:激荡在都昌大地的抗战歌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4325
积分
1429115
贡献值
1190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我的本系列的主旨是为都昌这片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存史。如果有人写都昌音乐史,那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由江西青年服务团中来自江苏的一群年轻人,激荡在鄱阳湖都昌县硝烟弥漫处的一阵阵抗战歌声凝固成的记忆,既是一页共产党人淬火成钢、无坚不摧的都昌抗战史,也是一阙贯穿红色旋律的珍贵都昌音乐史。
相关都昌文史资料  

   都昌县政协原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都昌文史资料》第一辑,这本“内部发行”的资料保存有一些珍贵的都昌史料文章,编者有个小疏忽,就是翻遍150页的此书,没有一处标注出编印的日期。我们查2010年版《都昌政协志》“第八章·文史资料”,明确记载“1988年4月,《都昌文史资料》第一辑出版发行”。此辑收录了老革命眭新亚的一篇文章《战工八队在都昌的活动》,篇末对作者的介绍是“眭新亚,江苏丹阳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现任镇江市剧协顾问”。距今37年前的老革命眭新亚的这篇回忆他在都昌参加抗日救亡战工八队三个月峥嵘岁月的文章,应该是作者应都昌县政协文史征稿而写就的。此文后来以《苏南抗日青年“战工八队”在都昌》为题,刊发于2007年的《钟山风雨》第六期。包括回忆文章作者眭新亚在内,当年参加战工八队赴都昌抗日救亡的,有数位“眭”姓热血青年。眭姓主要分布于江苏镇江、丹阳等地,这些青年就是随“丹阳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来到江西都昌投身抗战一线的。都昌有党史权威资料将“眭”姓记成“睦”姓,这是讹误。眭新亚因参加革命于1942年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后参加著名的茅家岭夺枪暴动,胜利越狱。他后来回到家乡丹阳继续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丹阳中学任教。眭新亚早年在南京师范学习过,特别有音乐天赋。1941年曾亲自作词作曲创作抗战歌曲《向太平洋呼唤》。眭新亚2009年以92岁高龄辞世。  
  “战工八队”在都昌战斗的历史背景,本系列都昌抗战史料篇《抗日救亡烽烟里的江西青年服务团》已有详述。我们且从眭新亚的回忆文章中,撷取与都昌大地高唱的抗战歌曲相关的场景,留存下抗战中的都昌音乐史之一页。
都昌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鄱阳湖上踏歌来  

   主要由江苏青年和少数南昌、都昌青年组成的来都昌参加抗日救亡战斗的“战工八队”约40人,奔赴都昌经鄱阳湖,唱着抗战歌曲乘船踏歌而来。眭新亚如此回首:  
   1938年8月下旬,我们离开南昌向都昌进发。全队同志乘了一条大民船,通过赣江支流进入鄱阳湖。时值初秋季节,天气晴好,鄱阳湖湖面平静如镜,一望无垠。湖水一片澄碧,水浅处清澈见底。微风起处,漾起粼粼波纹,好像一幅没有完全铺平的锦缎。有些从溧阳山区来的同志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湖泊,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坐在船舷上把赤着的双脚伸进湖里嬉水。“锡流”(无锡抗战青年流亡服务团)的一个女同志,凝视着烟波浩淼的湖面,联想起家乡的太湖,痛感国破家亡,情不自禁低声哼唱:“我的家在……”同志们被她的歌声牵动了乡思,不约而同地随声和唱,舱内舱外回荡着一片《流亡曲》的歌声。当唱到“流浪、流浪”时,独自站在船头远眺的华英同志突然转过身来激动地喊道:“别老唱‘流浪、流浪’了,这里是抗日前线,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说着,她就挽起袖管,挥动双臂打起拍子,同时放开她那女中音的嗓门,带动大家齐声合唱吕骥创作的《打回老家去》。悲壮激昂的歌声,惊动了湖面的水鸟,围着我们这艘航行中的帆船穿梭飞翔。过往渔船上的渔民也向我们这群异乡年轻人投以惊异和同情的目光。
亲历者眭新亚旧照 (资料图)  

   我们检索经典抗战歌曲史料,《流亡三部曲》是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一组爱国歌曲,共由3首歌曲组成:第一首《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第二首《流亡曲》、第三首《复仇曲》,创作者均为刘雪庵、江凌。“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山河沦丧、同胞流离失所,全国各地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那个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年代,《流亡三部曲》以振聋发聩的声音,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斗志,对激励广大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打回老家去》作于1936年,眭新亚文中称“吕骥创作”有误。作词是安娥,作曲“前发”是任光的笔名。这首歌反映了人民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的心声,喊出了“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的”这句响亮的口号,在30年代抗日救亡歌曲中备受瞩目。
武山深处歌声起  

  “战工八队”深入都湖鄱彭四县交界的武山深处宣传抗战形势,鼓舞游击队员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斗志。眭亚新讲述他与来自广东的队员小宗下到武山深处教唱抗战歌曲的情景:  
   我和小宗同志的分工是他讲大课,我教唱抗战歌曲。游击队员会唱不少当地流行的山歌和红军歌曲,学唱抗战歌曲也很容易上口,我教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国军歌》《保卫大江西》《游击队歌》等歌曲。他们学得很认真,一个个放开嗓门歌唱。他们不识谱,音阶也唱得不那么准确,但斗志昂扬,唱出了民族尊严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表明了这些武装起来的贫苦农民正是抗战的主力。我们在山上和他们同吃同住,很快就搞熟了。休息时间常在一起聊天。他们给我们讲内战时期打土豪的故事,我们给他们讲了南昌的情况和新四军血战繁昌的战讯。他们和田英同志的感情很深,谈起田英的被害,就禁不住流泪。有一个老队员握紧拳头说:“要是老田还活着,领我们打鬼子,准会把鬼子赶下鄱阳湖喂鱼!”我们在山上呆了两星期左右,下山归队时,游击队员们依依送别,把我们送了好远一段路。  
   1938年层林尽染的武山深处,响起游击队员高亢、粗犷地学唱抗战歌曲的嘹亮歌声。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国歌。2025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大喜日子,都昌县城大街小巷到处响起深情的国歌声。
望晓源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旧址  

  《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在上海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副标题为“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该作品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1933年喜峰口战役中大刀队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为背景,采用大调式谱写,歌词简短有力,旋律节奏铿锵,具有易传唱特点。《救国军歌》是1935年由塞克(陈凝秋)作词、冼星海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歌词以“枪口对外”为核心主题,呼吁团结抗战,反对内战。《游击队歌》由贺绿汀1937年创作。“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曲调变化多姿,歌词朗朗上口。至于《保卫大江西》,创作者不详,应该是受《保卫大武汉》启发创作而传唱于江西的抗战歌曲。  
   眭新亚回忆游击队员对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红军游击大队长田英烈士的敬崇,当地游击队员说:“要是老田还活着,领我们打鬼子,准会把鬼子赶下鄱阳湖喂鱼!”这种生动语言,极为传神,富有都昌湖区人民语言特色。
都昌县新建成的文体旅游公园2025年国庆节盛况
婚礼上的抗战歌声  

   都昌这片红色热土上,曾经留下“战工八队”的一批来自江苏无锡、镇江、丹阳等地的共产党员的战斗足迹,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壮烈牺牲,都昌红色史册里庄严地记下这些烈士英名。眭新亚回忆了眭珏英烈士的婚礼就是在都昌举办的:  
  (华英同志)她特别喜欢唱歌,在群众场合,她经常自告奋勇,往土墩或长凳上一站,就挥动双臂指挥大家合唱抗战歌曲。就是这样一群热情纯朴的男女青年组成了一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我们战工队员待遇微薄,每月只有15元的生活费,吃的是粗劣的大锅饭,穿的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旧衣服,生了病也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当时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队员中间患疟疾和疥疮的特别多,但大家都不以为苦,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虽苦,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为拯救祖国而献身的决心和对革命真理执著的追求,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长期的集体生活和共同斗争中产生了诚挚的友谊,有的还升华为革命爱情。周婉如大姐和眭珏英同志的结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俩结婚的喜事是在都昌队部驻地宿舍里举办的。这是一次非常别致的婚礼,没有举行仪式,更未摆筵席,只是由新郎买了五角钱花生米来代替喜糖和喜酒。同志们为这对理想情侣的结合而热烈庆贺。晚上闹新房时,在大家的欢笑催促中,新郎代替新娘唱了《丈夫去当兵》这支歌。这就是我们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生活中一支欢乐的插曲。  
   那个喜欢站在土墩或长条凳上指挥大家唱抗战歌曲的无锡籍女共产党员华英,离开都昌两年半后的1942年3月,牺牲于福建三元(今属三明市辖)梅列集中营,年仅22岁。
向法宜队长旧照  

   那个与战工八队党支部书记周婉如在都昌相爱结婚的组织委员眭珏英,在离开都昌后到茅山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南特委委员、民运部长、中共丹南县委书记、中共丹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1年在句容县(现为句容市)被敌人杀害,年仅28岁。他在婚礼上唱的那首《丈夫去当兵》中,“丈夫去当兵,老婆叫一声”,平实的歌词出自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由张曙作曲。眭珏英在烈士英名录中其名为“任迈”。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任迈同志名列其中。他的妻子周婉如(1914年——1996年),江苏无锡人,1938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曾任江西省青年服务团第三队党支部书记、九江临时工委书记,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战地工作队第八队党支部书记等职。1945年在延安参加了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参加革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妇联主要领导。1978年调北京农业出版社任党委副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3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京任职的周婉如曾与当年在都昌参加抗日救亡战工八队队长的向法宜(都昌汪墩人)见过面,畅叙在都昌的抗战岁月。  
   那些曾在都昌大地上激荡的抗战歌曲,犹如穿越炮火硝烟的嘹亮号角,鼓舞士气、坚定意志,团结军民同仇敌忾。如今,82万都昌人民,在音乐中、在歌声里,高唱抗战歌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都昌县城街心公园新貌 (尹志摄)

来源:图/文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7648
积分
161288
贡献值
3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39分钟前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40421
积分
45324
贡献值
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4072
积分
10568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情不自禁低声哼唱:“我的家在……”同志们被她的歌声牵动了乡思,不约而同地随声和唱,舱内舱外回荡着一片《流亡曲》的歌声。当唱到“流浪、流浪”时,独自站在船头远眺的华英同志突然转过身来激动地喊道:“别老唱‘流浪、流浪’了,这里是抗日前线,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这一段让我热泪盈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