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5-09-24
- 在线时间1344小时
-
- 发帖10384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406211
- 贡献值11886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3847
- 积分
- 1406211
- 贡献值
- 11886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3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都昌县城邵家街(恭仁坊),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邵时由卫州(今河南辉县)徙居于此,开枝散叶。约千年来,这里是现今都昌邵姓108个村落、3万余人口的寻根之地。邵家街亦是一方红色热土。1929年中共临时县委曾秘密设立邵氏私立弘毅小学。在弘毅小学任教的邵家街人、共产党员高致鹤、邵崇福、邵崇炎等被捕后英勇就义,烈士精神永耀邵家街。邵崇炎烈士遗照 查《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为新中国的成立英勇捐躯的邵姓烈士有狮山乡老舍村邵继峦、邵继法、邵继洗,三汊港镇左桥邵同福,大树乡马家塘邵冬生,大树乡玉阶村邵同江、邵同柱,大树乡下垅、上垅邵村邵华棠、邵贤江、邵同根,北山乡中坂邵村邵伦旭,都昌县城邵家街邵崇炎等12位。本篇存录在邵家街土生土长,被捕于邵家街家中的邵崇炎烈士的故事。 关于邵崇炎烈士的生平的公开资料极少。2025年9月19日,我在都昌县城阳光海岸小区采访了邵崇炎烈士的嫡孙邵建华,旨在为烈士短暂而绚烂的人生留下一些史料,并以此告慰95年前牺牲的烈士英灵。 革命烈士证书 邵建华讲述,邵崇炎烈士的父亲邵敦鸣(1877年——1922年)在景德镇经商,家境宽裕。邵敦鸣与一兄弟在邵家街建造了一幢“五竖三间”的房宅。他与罗氏生育二子二女,长子是邵崇辉、幼子是邵崇炎。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补发的革命烈士证书,将邵崇炎的名字错成了谐音的邵崇年。 邵崇炎早年毕业于设在邵家街的邵氏私立弘毅高等小学堂,随后在这所学校任教。这所创办于1921年的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新式学堂,首任校长为文化名流、阳储山人邵伯棠。弘毅小学就是如今的都昌县实验小学的前身,所以至2025年,都昌县实验小学的建校历史可认定为104周年,已是跻身百年老校之列。起初弘毅小学的校名冠“邵氏”,因为是依靠邵氏宗亲会的族产创办和维持的,实际招收的学子不限于邵姓,面向全社会招生。在都昌县档案馆保存有一份1949年11月由都昌县私立弘毅小学向县政府呈报备案的档案,有如此文字叙述弘毅学校的兴与废,且留下了烈士邵崇炎与这所学校的交集:“民国十三年即公元一九二四年,第一届高级毕业生中有高致鹤、邵崇炎、邵同福三人以其思想最进步留校任教员,与同届毕业的余岳毓、吴先珍、赵宗汴等于校内组织俱乐部,实则研究共产主义。不时进入乡村秘密宣传,不幸于民国十八年即公元一九二九年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发觉,于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本县共遭逮捕七人,而本校即占前开六人,解往南昌。闻系刑毙,本校亦被停闭。”这份珍贵档案中所提邵崇炎等共产党员遭国民党反动派被捕的准确时间为1929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日,也就是公历1930年1月3日。七烈士除了弘毅小学中列名的六位外,另一位是共产党员吴士衡。邵建华在查阅爷爷邵崇炎烈士生平资料 1955年出生的邵建华先生名同贵,他小时候听他奶奶巴桂香讲过一些爷爷邵崇炎的故事。邵崇炎与巴桂香结婚后生育一子邵冬生,派名邵伦荣。邵氏宗谱记载烈士遗孤“生于民国十八年己巳冬月廿六日”,取名“冬生”,就是纪念生于冬月(农历十一月)。从邵冬生出生于1929年农历十一月廿六日,到父亲邵崇炎被捕的当年农历十二月初四,相隔八天。邵建华从小听奶奶说的爷爷被捕时,襁褓中的儿子才一个星期大,印象特别深刻。烈士之子邵伦荣后来赓续红色血脉,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亡故前是县供销部门的一名干部。 邵建华记得,奶奶是缠过脚的,他七八岁的时候,牵着“三寸金莲”的奶奶去县实验小学给学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奶奶告诉他,爷爷邵崇炎被捕的那晚,是从汪墩参加完党员会议后步行至深夜回家。一到家中,还与产中的妻子打了招呼,深情地摸了摸酣睡中的小宝宝。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当局地方武装当天就在邵家附近暗处设了埋伏,只进门后的一会儿工夫,敌人持枪破门而入,将邵崇炎押走了。都昌邵氏宗谱刊记邵崇炎烈士 相关党史资料记载,1929年11月,由于省委前总交通员李兴国被捕叛变,供出了都昌通讯处,导致中共都昌临时县委及共青团都昌临时县委机关遭到破坏,自当年11月底至1930年1月初,包括都昌县委委员高致鹤在内的一批共产党人相继被捕。高致鹤(1908年——1930年)是都昌镇望仙高村人,从小随母亲邵桃源在县城邵家街生活,也是与邵崇炎在同一晚的邵家街遭敌人被捕的(详见2021年3月本系列刊发的《烈士高致鹤和他的贤母》)。1930年3月7日,高致鹤、邵同福、赵宗汴、吴士衡四位县委委员及共产党员邵崇炎等被送往南昌卫戍司令部,关押在茅家桥监狱。1930年9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江西反动派急先锋张辉瓒实施“清监”大屠杀,高致鹤、邵崇炎等一大批共产党人被电刑处死,用麻袋运遗骸,尸抛赣江。邵崇炎英勇就义时年仅20岁。绘于1963年的邵崇炎烈士夫妇瓷版像 邵建华先生取出家中保存的一幅绘于1963年8月的爷爷邵崇炎与奶奶巴桂香的瓷画像。巴桂香在丈夫牺牲时年仅19岁,后来再婚,生子邵伦福、邵伦和及一女。这位勤劳的光荣之家的母亲,靠做豆腐为生,养育年幼的儿女们,年逾八旬谢世。邵建华讲述,奶奶巴桂香与爷爷邵崇炎俩人的瓷版像是拼合在一起的,夫妻俩在那个年代并未留下合影,但邵崇炎烈士的画像的确是来自他遗世的唯一一张照片的真实面容。据奶奶生前向他讲述,是高致鹤的母亲邵桃源在烈士牺牲后,将作为县委委员的儿子身边保存的数张共产党员的单人照片埋在地下,保存下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母将那张珍贵的邵崇炎的照片送给巴桂香,这才有了以此作原像的邵崇炎烈士的瓷画像。都昌县城阳光海岸小区附近今貌 (尹志 摄) 我在邵建华先生家端详着画像上的邵崇炎烈士清秀的脸庞、坚毅的目光。这位邵家街的骄子,英气勃发的20岁青春光华永驻人间…… 来源:图/文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