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农村的小商小贩日益增多。许多人在农忙过后,前往县商城或南昌洪城大市场购置牙膏、肥皂等日常用品,或是鞋袜衣帽,亦或是农药机用的配件,然后走村串户进行推销。这样一来,既能赚些钱补贴家用,又能省去开店的门面租金,还能漏税,商品随时可收可卷。
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在山头街的小学教书,三(1)班罗金的爸爸就从事着这种小贩小卖的生意,他专门经营药水机配件,还上门帮人家修理药水机,既卖配件又赚维修费。这些配件基本都是从南昌洪城大市场采购来的,利润相对更大些。
一九九二年暑假的一天,他再次从焦堑乘坐周溪开往南昌的班船去省城采购。往常采购总要在南昌呆上两天,采购货物,有两天时间逛市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三家,哪家便宜买哪家。这次当天下午他就到了南昌,一下船便直奔万寿宫市场。在去市场的途中,意外发现一个公文包,不知是谁遗落的。他环顾四周,没有其他人,便赶忙捡起公文包放进自带的条纹编织袋内。
这时,突然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这个男人说道:“老表,你捡的那个公文包,我也看见了。”就在这时,街道东边来了一个年轻后生,急匆匆地走过,边走边问路人有没有谁看见黑色的公文包。这个男子很是着急,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
这个50多岁的男人,赶忙对罗金爸轻声说:“那个公文包的失主找过来了,我们赶快走。”罗金爸二话没说,就跟随这个50多岁的男人走进了一个巷子。50多岁的男人开口道:“老表,把公文包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罗金爸从编织袋里拿出公文包,发现有两扎10元面额的钱,并且用橡皮筋扎得很紧。50多岁的男人操着南昌话口音说道:“这包是你捡的,但我也看见了,失主马上要追到这里。公文包里至少有两万块,要么你多分点,我得少点。你身边有多少钱?”罗金爸说,他身边只有3000元。50多岁的男人赶紧说:“要么把你身边的钱给我,这个公文包里的钱给你。”罗金爸很爽快地答应了,立刻将身边的3000元钱从内衬衫的口袋里掏了出来,塞给了50多岁的男人。
这个男人很快消失在了巷子里。罗金爸心想这是走了狗屎运,在万寿宫随便捡了点货,来到船边,哼着小曲,上了船就喊:“船老板,开船不?”船老板从驾驶室里走到船前说:“罗师傅,你犯什么神经?你又不是第一次坐船来南昌,哪一次不是第二天早上出发?”罗师傅笑着说:“你开船就是,不会亏待你的。”船老板见罗师傅这么高兴,便问是不是有什么喜事。罗师傅拧着编织袋拉着船老板进了船舱,贴着船老板的耳朵轻声说:“我捡了个钱包,发了大财。”他把捡到公文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船老板说:“你上当了。你把公文包打开我看看。”罗金爸小心翼翼地打开公文包,一层一层地拆下牛皮筋,结果每扎外面各有两张崭新的10元钱,里面全是崭新的发票。
罗金爸见状,欲哭无泪。船老板只好劝他,破财消灾。并说这种骗局自己听到过多次。还有捡到钥匙遭人讹诈的,还有购物时临时被掉换价格牌的。所以出门在外,要多长个心眼,最关键的是不能有贪心,贪便宜往往吃大亏。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乡土拾贝 枣香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