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阅读
  • 7回复

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第2部)——第1章 叛逆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07
积分
12309
贡献值
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6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2-05


第1章 叛逆的青春
      1980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江西大地,也吹到了新妙湖畔。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整体进行了改制。而在这一年多前,地处省城南昌昌北的江西共大总校已经改制为江西农业大学,成为全国的重点大学。分布在江西共大各地的分校,也纷纷进行了改编,永昌分校在这一年,被永昌县政府因地制宜,改编为永昌二中,并将周边徐湾乡中学、左蠡中学等地的高中部,合并进入永昌二中,成为一所农村高级中学。

       42岁的袁路生在这一年,这位受人尊敬的中年老师,这时候也同步留任永昌二中,担任永昌二中第一届高一的语文老师。他的儿子袁建峰,已经是15岁的英俊少年。这一年的春天,袁建峰在5公里之外的徐湾初级中学念初二,也就是十几年前袁路生执教的那所乡村初级中学。袁建峰小三岁的妹妹袁建英也在新成立的永昌二中旁边、新妙街上的那所新妙湖小学,念小学五年级。袁建峰和袁建英兄妹俩不愧是袁路生的儿女,他们从小教育就比较严格,家庭的读书氛围也比当地农村家庭要好很多,虽然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他们的成绩基本上都没有落下,在各自的班上始终都名列前茅。袁路生从一对儿女的身上,看到了未来人生的希望,他觉得十几年前曾经有过、但无法实现的梦想,很可能会在儿子和女儿身上实现,因此他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也非常严格,平时给他们布置课外作业,并亲自检查,哪怕是周末回家,袁路生也会经常督促袁建峰兄妹一边加强学习,一边跟着自己干农活,很少跟村里那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在徐湾初级中学读书的这两年,袁建峰也沿着他的父亲袁路生十几年前去往徐湾初级中学的那条路,稚嫩的肩膀背着自己的铺盖和书包,走过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也走过徐湾河的麻石桥,成为一名寄宿生。每周周六中午12点放学后,少年的袁建峰就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结伴走着回到西港袁村。周末在家里,懂事的袁建峰和妹妹袁建英一起,帮父母亲在自家的田地里干农活,也经常去老屋陪奶奶谭秀芝说说话,帮奶奶水缸里挑水,再砍点柴火。在周日的下午,母亲谭小红会炒两个新鲜的蔬菜和许多干菜,比如干萝卜丝、腌菜、小鱼干、虾米等,再装好米袋子,保证袁建峰能吃一个礼拜,袁建峰就背上这些米菜和干净衣服,踏上返校的路程。
        这一年田地刚刚分到户,谭小红也不用再去生产队里出工,只要种好自己家的田地就可以。心灵手巧的谭小红经常种上各种时令的蔬菜,有时候也在新妙湖畔的小湖汊里用渔罾抓一些小鱼虾。除了周日给儿子袁建峰做一点,有时候天热不太忙,担心儿子袁建峰带到学校里的菜会馊,因此她尽量挤出时间在周三的下午再做一次时令蔬菜和新鲜小鱼虾,赶在周三晚饭前,给儿子袁建峰送到徐湾初级中学。这样袁建峰经常在学校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新鲜湿菜,不用发愁天天面对那些难以下咽的干萝卜丝腌菜等,让那些寄宿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袁建峰寄宿在学校的生活是很枯燥的,封闭的学校管理环境,对于15岁的袁建峰来说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循循善诱和鼓励上进,早就让这个俊朗的少年立下了发奋学习考大学、走出这贫穷的新妙湖的远大志向。在校的每天早晨6点钟天还没有亮,他就从集体大通铺的宿舍爬起来,6点半左右进教室,点起他那用草珊瑚牙膏锌铁皮和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坐在书堆里晨读,背着英语单词和语文课本。745分下课去吃早饭,用饭盒装上中午要吃的大米,自己跑到学校旁边的徐湾河港里淘米,盛上水,再放到学校食堂里的大蒸笼里,830分开始上午的课程,一直到下午5点下课,中午连吃饭带休息1个半小时,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等各种课程交替。到了晚上6点半,又回到教室,点起自己的煤油灯开始晚自习,把当天的作业和第二天的功课都要过一遍,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钟下自习后,才回到大集体宿舍休息。
       徐湾初级中学是在没收了解放前地主家的大棋盘屋的基础上,把这户地主大院用围墙围起来开设的乡村初级中学,除了几排瓦屋顶教室是创校后盖的之外,其他的房子,包括老师的宿舍、食堂、办公室,都是利用原来地主家的老房子改造的。袁建峰住的这个大通铺宿舍,实际上就是地主家的大棋盘屋上面的阁楼,楼下被分割成很多小单间,作为老师们的宿舍兼批改作业的地方。这昏暗的阁楼里,夏天蚊子一大堆,又不能挂蚊帐,大通铺宿舍里臭气熏天,非常难熬;到了冬天,四面漏风的瓦屋顶,寒风呼啸而来,躲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难以入眠。
       传说解放前夕,这座地主大院的女主人就是在这阁楼里上吊自尽的,而学校那个有些疯癫的门卫大爷,据说就是她的儿子。袁建峰胆子比较小,刚开始还不知道这些故事,后来听同学们讲得很玄乎,虽然这阁楼上有100多个同学睡觉,晚上对着这幽暗的大阁楼仍然有些害怕。甚至有一次大半夜睡觉做噩梦,袁建峰仿佛在阁楼里看到了上吊的女鬼,大声呼叫救命,把整个大通铺宿舍的人都吵醒了,成为全校的笑谈。
       乡村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天里没有热水提供给学生,袁建峰和同学们只能在冰冷的徐湾河里舀水洗脸洗脚,一些手脚易冻的人,不敢下凉水洗脚,只能胡乱洗脸刷牙后,周末回家去洗澡换衣服,因此袁建峰他们平时身上都是脏兮兮的,每到周四周五快要放周末的时候,个个都蓬头油面,臭气熏天。艰苦的学校生活,锻炼了袁建峰坚韧不拔的品格,袁建峰的学习动力,不仅仅来自于父亲的严格教育,也来自于学校的这种艰苦环境,这种环境对于后来的年轻人来讲,可能是无法理解的。
       袁建峰在徐湾初级中学经过三年这样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终于在1981年的6月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永昌县最好的高中——永昌一中重点班,这是徐湾初级中学两个初三班级80多个人里,唯一一个考取永昌一中重点班学籍的学生,成为当年徐湾初级中学重点对外宣传教学成果的对象。这年的8月份,当袁建峰从徐湾初级中学的班主任手里,拿到永昌一中重点班的入学通知书时,他激动地向昔日的班主任表示由衷的感谢,也憧憬着去永昌县城读书。
      父亲袁路生却另有打算,他觉得让儿子一个人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永昌一中读书太辛苦了,而且他这个作为父亲的不好监督,袁路生见到过很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永昌一中之后,学习环境的变换,导致学生很难调整过来,进而影响到成绩上的大起大落,想着儿子两年之后就要高考,必须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按袁路生的想法,完全可以把儿子袁建峰留在自己身边读高中,虽然崭新的永昌二中在教学质量等方面无法与师资力量雄厚的永昌一中相比,但如果让儿子袁建峰留在二中家门口读书,一则自己便于管理教导他,保证各科成绩稳定向上;二则在家门口读书,生活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完全不用跟徐湾初级中学时那么辛苦;三则永昌二中仍然保留了以前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那种朴实自然的学风,袁路生认为这种学风对儿子袁建峰的性格塑造非常有帮助,因为袁路生自己早已经把自己融入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基因里,他希望儿子袁建成和女儿袁建英以后都能继承这种朴实自然的学风。
       16岁的袁建峰已经到了一个叛逆的年纪,虽然他平时比较听父母亲的话,但他对于城市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并且在拿到永昌一中的入学通知书时,周围的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他自己也有些陶醉于这种目光,这种期待去县城的永昌一中读书眼看就要变成现实,却被父亲袁路生浇了一盆冷水,这让袁建峰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这年的夏天,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袁建峰,这天一大早一个人向母亲和妹妹撒了个谎,说要去同学家玩,自己却偷偷地溜出西港袁村,走了6公里多的路程,来到徐湾乡的街上,从这里搭乘每天一班去永昌县城的班车,他要去永昌一中走走,看一看自己心目中的高中学校。
       事实上,当年的袁建峰印象中只去过一次30公里以外的永昌县城,他对于县城的印象既模糊,又极其很向往,就是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父亲和母亲专门带着他和奶奶还有妹妹,全家人去永昌县城玩过。他依稀记得,永昌县城的街上非常繁华,很多高楼大厦,商店酒楼,还有那美丽的南山和鄱阳湖,袁建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次父亲带着他从永昌县城的西街一路走到永昌一中的校园,父亲跟他讲过,这所学校是永昌县最好的高中,三层长长的教学楼就有两幢,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办公大楼,宽大的足球场,这对于一直在农村里的共大校园生活的袁建峰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袁建峰坐上了徐湾乡去往永昌县城的中巴车,中巴车摇摇晃晃在并不宽阔且凹凸不平的碎石子铺就的九永公路上行驶,那种感觉对于袁建峰来说也是一种少有的向往,毕竟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新妙湖畔那个交通闭塞的农村角落里,他渴望外面美丽的世界。那个中巴车的女售票员从前面逐排找乘客卖票,来到坐在后排袁建峰的位置跟前,突然笑着对凝望窗外的袁建峰说:“这不是我们徐湾乡中学的大才子袁建峰吗?”。
       袁建峰转过头了看了看眼前这个将近二十岁的漂亮大姐姐,一脸茫然:“姐姐,你认识我啊?”
     “我当然认识你,我是你的同班同学徐雪琴的姐姐,我叫徐雪芳。”
     “啊,你是徐雪琴的姐姐?”袁建峰这才明白过来,眼前的这位大姐姐确实和他那漂亮的女同学徐学琴长得很像,徐雪琴念初三时就坐在袁建峰的后面,但那时候男女同学界限分明,基本上不说话,袁建峰和徐雪琴同窗三年,也几乎没有怎么交流过。
     “你今年中考考了全乡第一,你的照片就挂在徐湾中学大门口的玻璃橱窗里,我家就住徐湾村,每天路过你们学校大门口都能看到。”眼前的这位漂亮姐姐徐雪芳讲得很兴奋,像是遇到了大明星。
       这个时候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向袁建峰投来羡慕的目光:
     “小伙子真厉害,以后肯定可以考上好大学”
     “他是西港袁村袁路生老师的儿子,袁老师教育得好啊。”
     “小伙子这是要去县城读书?”
      袁建峰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徐雪芳,看到整个车厢的人都看着自己,瞬间有些难为情,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我去县城看一看,很少到县城来。”说完,把车钱递给女售票员。
      “你不要钱,这车是我家承包的,前面的司机是我爸。”徐雪芳很大气地笑着打量着这位眉清目秀的少年。
      “那多不好,”袁建峰仍然把钱递过去。
        徐雪芳一把推了回来:“不要客气,我妹妹徐雪琴经常在家里提到你,说你的成绩一直非常好,要向你学习,以后有空上我家找我妹妹指导一下功课,她今年中考只考了普通高中,也就是你们家门口的那个新永昌二中。”
    “是吗?看来我和你妹妹又有可能是同学了。”袁建峰有些苦笑。
    “你不是考上了永昌一中的重点班吗?”徐雪芳找其他顾客都卖完了车票,坐到袁建峰旁边的空座位上,有些疑惑不解。
     “唉,我父亲希望我留在家门口的永昌二中读书,怕我到永昌一中很难适应那边,离家又远。”袁建峰有些无奈。
     “是这样啊,那可惜了,嗯。。。不过也好,在家门口上学吃住都很方便,我看你们在我家门口的徐湾中学读书,真的很苦,你要是去了县城的永昌一中,生活也不好照顾。”徐雪芳突然眼前一亮:“留在永昌二中读书,你父亲又是学校的老师,你的成绩不会差的,到时候有机会好好帮一帮我妹妹徐雪琴,回头我也让我妹妹要主动去找你请教。”
     “嗯,”袁建峰有些难为情,他没好意思说自己还基本上没有怎么和徐雪琴讲过话。
     “我们这班车每天往返一班,每天上午8点半在徐湾乡街上发车,到县城汽车站,下午5点钟在县城汽车站发车回徐湾乡街上,千万不要错过时间,不然当天就回不了,要第二天傍晚才能回来。”徐雪芳感觉袁建峰有些内向害羞,话也不多,只好叮嘱了一下袁建峰,回到车门口,正好看到路边有乘客招手候车,忙着招呼去了。
       班车到达县城汽车站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袁建峰下车时跟徐雪芳打了个招呼,说下午还坐她的车回徐湾乡,然后步行走到永昌县城的大街上。8月底的天气非常炎热,县城里的大街都是水泥道路,虽然有粗壮的梧桐树荫挡着,仍然让人感觉到水泥地面的热浪直熏脸颊,袁建峰顾不上这些,仍旧颇有兴致地看着热闹繁华的县城唯一的一条大街——东风大道,他今天来到县城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中考结束后,自己给自己放个假,来县城好好玩一玩,他要看看县城的大街、还有南山和鄱阳湖;二是要去即将失之交臂的永昌一中校园看一看,因为前两天父亲跟他讲,他父亲已经通过永昌二中张校长的关系,找到永昌一中的虞校长,打过招呼,请虞校长帮忙把袁建峰的档案和学籍转回到永昌二中来,而且虞校长当时就同意了。
       繁华的东风大道只有两三公里左右那么长,没有多久就走完了,袁建峰来到东街口的那个街心花园,这个街心花园是永昌县城的中心。在街心花园看着绿荫树底下很多人在这里摆地摊,吃的穿的用的,什么杂货都有,让他有些眼花缭乱。已经快到中午了,他闻到旁边的混沌摊位上的香味,突然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他记得前几年第一次来县城到时候,父亲就在街心花园旁边电影院高台底下的包子店,给他和妹妹还有奶奶,每个人都买了一个非常好吃的肉包子,因此他顺着模糊的记忆,竟然找到了那个包子店,袁建峰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大肉包,又买了一瓶汽水,回到街心花园的树荫底下,找了个石凳子坐下,一边品尝着这大肉包和汽水的美味,一边打量着街心花园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开始向往外面的生活了。
      袁建峰经过打听,知道了永昌一中的详细位置,他不顾天气炎热,沿着东街的树荫底下,经过百货大楼和新华书店,一路往转到西街,在西街的尽头,终于看到了永昌一中的大门,学校快要开学了,很多学生进出永昌一中学校大门,他擦了一下脑门上的汗珠,也跟着走了进去。果然是县城里的高中,非常气派,学校里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水泥铺的,两幢气势宏伟的三层教学楼前后横立在袁建峰的眼前,还有好几幢50-60年代苏联风格的两层起脊瓦屋顶,分别挂着办公楼、实验楼和宿舍的牌子,学校的最南边是一座宽大的操场,操场上两边各有一个钢管足球门。袁建峰平生第一次看到足球场,他非常兴奋,因为他也很喜欢打球,永昌二中和徐湾初中都只有篮球场,袁建峰他们打篮球只能在上体育课时,老师拿出那个学校教学用的篮球,他们才能玩一阵,而足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只是听体育老师讲过,而且学校没有场地。现在袁建峰居然在永昌一中见到了足球场,让他大为震撼,可惜他后面没有机会来永昌一中念书了。
       逛完永昌一中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袁建峰从永昌一中的东侧门出来,向路上的同学打听到出东门右拐一直往南,大概走两公里,就可以看到南山大坝。他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又买了一瓶汽水,沿着焦子巷一路往南,果然看到了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和永昌码头,南山大坝就在眼前,一路远望,大坝那头连通一座翠绿的青山,那应该就是父亲常常跟他讲过的的南山了。正当午后天气最热的下午两点,大坝上根本没有什么行人,袁建峰喝了一口汽水,还是很兴奋地一个人走上南山大坝,他今天就是要好好来逛一逛县城,因为他马上就要回到新妙湖畔的那座永昌二中再备战两年,只有经过高考,他才有希望走向更大的未来,因此眼前的南山和鄱阳湖,他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南山上的南山寺、野老泉、碑林、半山亭,还有那鄱阳湖上壮观的渔舟唱晚和波光粼粼。
        从南山回到南山大坝靠县城这一头的永昌码头时,袁建峰向旁边小卖部问了一下时间,已经过了4点半,袁建峰这才有些慌了神,因为上午徐雪琴的姐姐徐雪芳在中巴车上跟他讲过,下午回徐湾乡的班车发车时间是下午5点钟,而从南山坝头到汽车站,连走带跑,半个小时很难赶到,袁建峰只能硬着头皮,不顾天气炎热,一路小跑着往汽车站赶,如果赶不上车,今晚就得在县城里睡马路上。

       2022年12月5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注:本小说以:“都昌在线”各老都昌二中校友的帖子,特别是老二中的余大才子“徐埠河晓风残月”的自传“我的伊甸园系列”等,以及游会雄老师等人的帖子为基础,本人进行了改编、吸收、加工,并结合了本人90年代在大树二中读书时的部分场景,作为原型进行写作,历时两周时间,三万余字,不知道写得到不到位,能不能引起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共鸣?愿多指教。
[ 此帖被醉解兰舟在2022-12-07 12:19重新编辑 ]
3条评分积分+275
都昌平安幸福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2-07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2-05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2-05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3299
积分
10012378
贡献值
3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1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2-0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1967
积分
439928
贡献值
760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5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12-0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619
积分
34807
贡献值
1126
都币
4
在线时长: 17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12-05
感谢楼主精彩分享!

发帖
607
积分
12309
贡献值
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6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12-05
       本小说为醉解兰舟先生原创作品,文中人名、故事如有相似,纯属雷同。《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系列小说一共三部:
       第一部“祖父的创业史”通过描述1960年代时新妙湖畔人们的生活及情感等创业成家的故事,本部小说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昌分校成立作为结尾,展示第一代新妙湖畔的袁路生艰难曲折的创业史。
       第二部“父亲的青葱岁月”,描述1980年代新妙湖畔江西共大改制为永昌二中之后的校园生活,以及第二代袁建峰和徐雪琴的爱情故事展现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以纪念他们的青葱岁月。
       第三部小说尚在构思中,主要彰显第三代新妙湖畔的人们继承共大和永昌二中的优良传统,开创新时代的故事,拟过年回家时,去新妙湖中学旧址及新妙街附近感受一下,收集题材,明年找时间再写,如有网友能提供题材,可能会更快成稿。

[ 此帖被醉解兰舟在2022-12-07 12:05重新编辑 ]

发帖
893
积分
4354
贡献值
2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12-07
老二中在1983年高考创纪录,不仅当年考入大中专院校人数达93人,而且还有清华、武大等名校。当年学校的录取人数的93是什么概念,超过了湖口、彭泽、星子三县录取人数之和

发帖
72177
积分
956905
贡献值
1044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12-0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07
积分
12309
贡献值
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6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12-07
回 僧推月下门 的帖子
僧推月下门:老二中在1983年高考创纪录,不仅当年考入大中专院校人数达93人,而且还有清华、武大等名校。当年学校的录取人数的93是什么概念,超过了湖口、彭泽、星子三县录取人数之和 (2022-12-07 10:10) 

这些大概的情况,我在你们老二中余大才子的自传《我的伊甸园》系列里已经窥探了端倪,由于小说加工的需要,在情节上和逻辑上,我做了适当的吸收和加工,包括余大才子考上的是清华大学,我在小说里写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就是为了让小说中的袁建峰毕业后回到永昌一中教书,清华大学毕业不大可能;向小妹在余大才子的文章里是在九江读书,所以我在小说里安排了徐雪琴读的是九江师专,这样也比较契合实际,这样从逻辑上来说,小说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才更有吸引力,也让袁建峰和徐雪琴最终走到一起更让读者感到收获了一种圆满的结局。另外余大才子提到他的学籍以前在一中,后来才转回二中,这个我在小说里也有体现。当然小说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完全是生活,小说里塑造的人物,一定是经过文学加工之后,又能适当体现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并不是特指某个人。如果通过这部小说,能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产生某一种共鸣,并有美好的回忆,我觉得就比较欣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