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44阅读
  • 5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151 | 春桥乡城隍余村 都湖一家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14

        余氏家训:溯观前世,隆师亲友,督责每严,以故人才辈出,有名列邑庠而文场屡战者,有宾兴上国而绩著宦林者,有道义自闲而高尚林壑者,有练达勤功而耆英党约者,皆为有贤父兄严师友以作成之也。

        以“城隍”命名村庄,应该有辉煌的背景。

        城隍起源于古代,“城”原指挖土而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河。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遂修高大的城墙和城楼、城门,还有壕城、护城河等。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很多城市便有城隍庙,崇祀守护城池的神祇。都昌与湖口两县交界就有个村庄叫城隍余村,村庄其实是两个村落,且分属于两县:湖口县流芳乡老山村委会城隍余村,现有人口1200余人;都昌县春桥乡云山村委会城隍余村,又称中房余村,现有人口120余人。“一鸡鸣两县”常用来形容两个村落地域上的毗邻,而都昌、湖口的这两个城隍余村已然融为了一体,只得凭一条房宅滴水沟来区隔两村,“一沟”便成了两县的分界了,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村落分布版图上堪为奇异。

        先来推究一番“城隍”其名。一些慕名而来的乡土文化人对城隍村村名的 解读是“山环如城,土阜若隍,故曰城隍”。城隍应有实指,在城隍村头有一块石碑镌刻着余启明先生2012年深秋所撰《城隍村简介》,其中有一句话让人先出探源之思:“本为宋檀道济寨府也。”檀道济是东晋末朝的一位名将,曾追随后来成为南北朝时宋武帝的刘裕征讨卢循,而屯兵枭阳(后称都昌)。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寓贤”载:“檀道济(山东)高平人,初为晋太尉刘裕参军,义熙六年从征卢循,循败,将趋豫章,悉力栅断左里,道济就今县北境,依山筑城,扎营为游兵。”左里即今都昌县左里镇,古又称左蠡。别名寄奴的刘裕征剿谋反的永嘉太守卢循,在彭蠡湖(鄱阳湖)交战。卢循仓促遁走左蠡,并在此地竖起密栅,阻击晋军。檀道济为破密栅,勇猛锐进。这一仗在昏天暗地间喊杀,卢循孤舟遁去,余众多降。在如今的左里镇旧山村委会城山岭上有城山岭庙,又称檀道济庙,供奉的就是刘宋良臣檀道济。檀道济当年鏖战的左里战场与城隍余村只20里许的距离,依山筑城而到此域,也是合情理之事。不过言及“城山”,湖口亦有“城山镇”,距城隍余村也不过20余里,此“城山”与城隍余村之涉连,留待文史专家去辨正了。

        讨论过了“城隍”其名,且来疏理城隍村之肇村。在湖口所属的城隍余村的祖祠上方嵌着“十万世家”四字,大门两侧有长联“溯春秋始祖”“纪唐宋先宗”。“十万公”是对发脉于如今的都昌县徐埠镇莲花村委会大塘余村的唐朝祖先余元诏(744—827)的尊称,都昌县有百余个余姓村庄属十万公的后裔。余元诏的四世孙余伯渊(812—?)于唐会昌年间从紫藤山下的大塘徙迁至坦塘,即现今的城隍余村所在。这样叙算下来,城隍余村的兴村历史已有1200余年,村中的条条磨石古巷见证了沧桑历史。

        城隍余村起初肯定是一个村,共同的祖先是唐代中期的余伯渊,那么什么时候成了“同祖不同县”的呢?这里有村民耳熟能详的故事。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大致是说,两兄弟老二和老九功名路上赶考,先是双双赴九江赴考皆名落孙山,次年老二在都昌参加考试而榜上有名;老九在九江再考,亦榜上有名。因生源之地所属,老二归了都昌县管治,老九归了更近九江的湖口县所辖。细究这个有趣的立村分县故事,其间当然有诸多细节值得辨析。比如两兄弟是考什么功名?后人说考的是秀才,而在封建时代,中个秀才又不是“一考而定”的,有县考、府考、院考之递次门槛。比如两兄弟是哪朝哪年因考而分县属的?且来摘录余启明先生在得到村民认可而立碑宣示的《城隍村简史》中的数语:“吾城隍自十万公居此,历残唐五季宋元六百余年,仅有一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蒙祖荫庇佑开枝散叶,问生子九,三、四、六、八俱不嗣,敖一清嗣居钰舍猴唐山,敖二高嗣居中房北源湾,敖五杰嗣居坦塘,敖七铭嗣居舍下,敖九仕贤嗣居大屋,此五支脉系合称“五大房”,然高公于南康都昌取秀,吾公随主考官赴九江中秀,因地域生源之故,吾公毅然携七兄仕铭迁户授辖湖邑,故有一村二邑之状。

        品读这段话,能得出简明的核心信息是,属湖口县的城隍余村(大屋)的祖先是兄弟中的老九余仕贤;属都昌县城隍余村(中房)的祖先是兄弟中的老二余仕高。都昌钰舍余村的祖先是兄弟中的老大余仕清。而查相关资料,“仕”字辈所生活的年代约在明永乐年间,这样据推,老二与老九两兄弟因考而分县辖距今约有600余年了。老九毅然“迁户授辖湖邑”,那么,在其迁之前所辖当是都昌县了。故可推断城隍余村在明代永乐年间前,原是属都昌县管辖的。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3条评分积分+200
丶梦断楼兰 积分 +2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6-14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06-14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6-14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6-14

        一村两县管,都湖一家亲。悠悠600余载,分属湖口与都昌的两个城隍余村见证了行政区划分不开的亲情。一条滴水沟的间距短到不过20厘米,两村村民的心心相印更是零距离。门首塘的产权归属湖口城隍村,而塘域却横跨了两个村域,从来都是同饮一塘水。两个村庄出了“五服”没有血缘关系的村民幸福恋爱而通婚姻者众,邻与邻之间更是亲上加亲。都昌城隍村的余建新三个儿媳妇娘家都是湖口城隍村的。村中主干道这边早铺了一年,那边迟铺了一些时日,相衔处便见一条新的分割线,谁又能辨识得此路是两村分修?1959年出生的余贵初从小过继给都昌籍的大伯余祖茂,三个弟弟余平初、余雪保、余冬贵均为湖口籍。余贵初的房屋与四弟余冬贵的房屋仅隔一米的村道,呼应间两县两兄弟就是一家人。湖口族房这边干塘分鱼,余贵初也会得上一份,而湖口那边所建祖堂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余贵初也会捐资助建。清明时节的四兄弟同宗共祭。湖口城隍村的余保平从1984年开始就调至都昌县农业部门工作,在都昌成家立业,去年他在村上建了很有品味的新宅。两村之间有像余保平一样,湖口籍的城隍村人工作在都昌,都昌籍的城隍村人奔波于湖口。他们心安就是吾乡,乡愁皆系城隍。

        云山秀,老山美。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两个城隍村在合奏着“都湖一家亲,年年庆有余”的新乐章……

(九江都昌发布 文/图 汪国山)

发帖
134491
积分
10052134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6-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812
积分
395709
贡献值
2839
都币
0
在线时长: 65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6-14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873
积分
15097
贡献值
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06-14
以前二个村子元宵节城隍村与珏啥村为闹龙灯经常打架。

发帖
4878
积分
100986
贡献值
3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1-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06-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