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6阅读
  • 3回复

[其他文体]鄱阳湖文学背影     隋唐篇(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30
积分
171091
贡献值
386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1


   六
   一路走过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著名的隋、唐时代,这其中,在近一百年的大隋朝,鄱阳湖流域的人文气息都不是很浓烈的,纵观这一朝,屈指数来,真正在人文历史上值得称道的人物也只有鄱阳的林士弘一人,这位自鄱阳湖上的富饶之州踽踽走来的一个打鱼人。
   林士弘者,乃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也。尝据赣州称楚帝,在位凡七年余。
林士弘是隋朝末期的鄱阳湖流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不仅为人豪迈爽直,刚正不阿,而且还特别爱好武功,通谋略。大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的616年,鄱阳人操师乞率先在鄱阳湖流域起兵反隋,林士弘便积极响应这位乡党的号召,很快成为了起义军的中坚力量。操师乞率军攻陷豫章郡,亦即是天的江西南昌市后便任命林士弘为军中的大将军。
   是年十一月,隋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鄱阳湖上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不幸在战斗中被流矢射中而死,林士弘便毅然接操师乞统帅所辖部众。林士弘与刘子翊在鄱阳湖上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最后,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手下的兵力竟然一下子达到十万。十二月初十日,林士弘据守虔州,亦即是今天的赣州市,自称南越王。不久之后,又自称皇帝,国号楚,改元立年号太平,任命王戎为司空。接着,林士弘又继续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各地的英雄豪杰竞相除掉了隋朝派出郡守县令,整个郡县来全面响应林士弘的义举,楚境陡然大增其地。可以这么说,北自江西九江、南广东番禺的广大地域林士弘所据有,境域方圆达到了数千里以上公元621年,岳阳的萧铣政权亡国之际,他的残部继而转投林楚者数以万计,林士弘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林士弘政权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李唐的视线,被大唐王朝所关注。等到第二年,李唐起兵来攻取林楚,林楚军被唐王朝的大军所给打败了,林士弘也在战场上英勇地战死了,从此,林楚小朝廷就被唐王廷给完全彻底地铲除了。
   尽管林士弘的林楚国政权薄弱,立国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是,林士弘的抗争精神以及他的人文情怀是永远值得人们记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年的时光倏忽而过,历经两世的大隋王朝在一夜之间便轰然倒塌下来了,代之而起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唐盛世,在盛唐的这一时期里,鄱阳湖流域可以说的是人才辈出,纷纷登台唱戏,各领风骚。穿越大唐王朝正在向我们走来的这些人是郑谷钟绍京綦毋潜刘昚虚卢肇、王贞白、行思、吉中孚、王季友、许和子、吴武陵、熊孺登、陈陶、来鹏、来鹄、任涛、陶玉、杨筠松等,他们是这一时期里,鄱阳湖地域文学真正的代言人。尽管他们的成就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史册彪炳,但他们切切实实地为丰富和发展鄱阳湖地域文化及其文学的事业做出了做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郑谷,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他大约生活在公元的851年~到910年间,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尤其以《鹧鸪诗》得名,其为郑鹧鸪。他的写景咏物之作,主要表现了那一时期里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歌的风格清新通俗易懂,但有个缺点,就是有些流于浅陋和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遗世可惜今已散佚,仅存《云台编》3卷在世
   郑谷7岁便能做诗。史称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其父叫郑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住在一起,司空图每每到郑谷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一个少有的人才他经常抚摸着郑谷的后对郑谷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代风等到郑谷及冠之年进京赶考连续十六考试第。一直到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入长安,奔西蜀。光启三年才终于荣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授京兆鄠县尉,后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改任都官郎中,此,后世尽皆称呼郑谷为郑都官。曾经因为他写过一首叫做《鹧鸪》的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名声很大,因此被人称“郑鹧鸪”。天复三年,也就是公元903左右,郑谷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后卒于北岩别墅。今天的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鹧鸪路,就是用来纪念郑谷而
   郑谷的诗歌总体来说,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同时期的薛能、李频等人赏。他经常好友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等人唱答往还,被称赞为芳林十哲曾经陪同唐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籍此撰完成了他自己的作品云台编三卷家后撰《宜阳集三卷,撰写完成了《国风正诀一卷。现存的《全唐诗》卷本中,一共收录郑谷327首。
   唐代有个“一字师”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郑谷身上的。曾经有个叫做齐己的诗僧,带着自己写的一首《早梅》新诗来拜谒郑谷,当郑谷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便対齐己说道,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惊叹改用“一”字之妙,不觉倒身便对郑谷拜谢道,先生真是我的一字也。
   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之”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了下来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亦即是今天的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村人,号称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国时魏国的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孙,历史上把这两个著名的书法家,钟繇称做“大钟”,钟绍京叫做“小钟”。江西地方志列为“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
   钟绍京幼时家贫,出身卑微,他是完全仗着自己的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初任朝廷司农录事,虽官职卑微,但是他的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因为善长书法而被兵部尚书裴行俭保荐擢升入直凤阁任职。此后宫殿中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是他的墨宝手迹。
   钟繇是楷书体的创立者,钟绍京便继承了其祖的家学渊源,有著名的《灵飞经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存世,虽然钟绍京的书法留下的真迹极少,但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楷书就是学习钟绍京小楷,因此可以从赵孟頫的楷书看到钟绍京的楷书风范。史称钟绍京真书字画妍媚,遒劲有法。书法家苏东坡认为,榜书需要结密无间,以笔墨雍容、安静简穆为上。书法界认为榜书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豪难精。而钟绍京能在武则天朝,明堂九鼎和诸官门榜,均他所题,实在钟绍京的著作难得。当时朝堂之上,钟绍京是一小官,许多大臣中,擅书法的人不少,可见钟绍京榜书要站得住,必有他自己的长处。记载,钟绍京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的真迹数百卷呢,可见他学书至丰。
   唐玄宗即位后,复召拜钟绍京为户部尚书,迁太子詹事。当时姚崇很是厌恶钟绍京的为人,于是奏言钟绍京经常发表怨言,因此钟绍京左迁绵州刺史,后坐事累贬琰州尉,尽削其阶爵及实封,不久又迁温州别驾。直到开元十五年才再度入朝, 受过钟绍京恩惠的唐玄宗看他年迈,心中感到愧疚,便太子右谕德,后转少詹事,在京城度过他的晚年,年逾八十。后归葬于家乡虔州兴国。
   为了隆重纪念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钟氏后人于清嘉庆八年,也就是1803年,在老家修建越国公祠”,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江南第一宰相家族的显赫和一路迁徙的源流。
   如果说郑谷是唐代那一时期,鄱阳湖流域率先走到地域文学前台来的文学代表人物的话,那么,钟绍京则是整个鄱阳湖流域书法界的杰出榜样,也是最早通过书法对外展示鄱阳湖地域文化的先锋。
   綦毋潜字孝通,江西南康人。15岁时,便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名家多有交往,因而他自己便也诗名。玄宗开元八年,也就是公元的720年綦毋潜在京城赶考后落第返乡。到了开元十四年,他再次赴京考试,这一次,他终于进士及第,皇榜高中。后历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著作郎一职。在此期间,綦毋潜返乡省亲,路过洪州,与当时洪州都督张九龄相见,两个人并以诗作唱。开元二十一年冬綦毋潜送诗储光羲辞官归隐,一路上储光羲遁世思想的影响,他萌发了归隐的念头因此,他便于当年年底离开长安,经洛阳在那里盘桓半年多,最后下定决心弃官南返。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了数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那一带的名山胜迹故而,他传至今的诗作,描写山川风光品为主
  到了天宝初年,綦毋潜回到洛阳、长安,一心又来谋求复官。就这样,一直到了天宝十一年,他才开始任左拾遗,享从八品,后为著作郎,享五品。待到“安史之乱”爆发,他再度归隐山川未返归故里,然是优于江淮一带。此后,便不知终老何处,亦无人知晓
  綦毋潜诗歌章句挺拔不凡,色彩鲜明。他总是善于抒发出内心对于世俗之外的感情,例如他的《春泛若郁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落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诗中把山势、溪水、晚风、小舟均皆描写得轻灵生动,富含意趣。綦毋潜诗歌的视野也十分开阔例如,夜、南斗、潭烟、林月,这是仿佛把人带到天上的世界里去的感觉令人浮想联翩。辛文房在其所著的《唐才子传》中,是这样来綦毋潜的,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认为綦毋潜创造了当时南方诗人的最高水平。王维在《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一诗中写道:“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表达了他们彼此官运都不亨通的情况下不怨天尤人,而是要求自己持一向纯朴的风范。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维与綦毋潜俩人之间,不仅情谊、文情浓,就是在思想感情上是时时相知,息息相通

   故此,我们应该说,綦毋潜是唐代鄱阳湖流域最有名的诗人。在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职直较高。曾经在民间流传着这么几句话,“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綦毋潜的清回拨俗处,是摩诘一路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们都认为綦毋潜的诗风接近王维风格的在后世的《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他的诗1卷26首,诗歌的内容多是写与上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之作他的代表作《春泛若耶溪》,被后世选入《唐诗三百首》一书中
   刘昚虚,字全乙,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相传他八岁时,便能作,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20岁时就进士,22岁时,参加朝廷的吏部宏词科考试并一举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专门为皇太子校勘经史典籍,崇文馆校书郎,又专门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但都是个从九品的小
   后来,刘昚虚官洛阳尉及夏县令由于他精通经史,所以他的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等人刘昚虚平素为人较淡泊,脱略势利,壮年辞官归田,寄意山水,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互唱和。另外,他喜欢交游的也山僧道侣,今仅存诗一卷,他的诗歌大写山水隐逸之趣,尤工于五言诗作 他曾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也就是天的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见此地山水秀美,民风淳厚,是定居的好地方于是,就在那里构筑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唐诗三百首》上载的《归桃源乡》首句道由白云居就是写于的情境。刘昚虚死后,葬在桃源村的云山垴,墓茔至今尚存在那里
刘眘虚一生著有《刘眘虚集》五卷,已失传。只有《全唐诗》其诗15首,《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存其诗11首,《靖安县志·艺文志》存其诗12首。总的来说,刘眘虚是一位鄱阳湖流域自南朝永明年间以来江南一带杰出诗人之一。刘昚虚诗歌主导风格是清淡空灵,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典型体现出了他的这一艺术追求。
   卢肇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天的分宜杨桥乡观光村。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坳还有卢肇的墓。少穷苦自励。会昌三年,以状元登进士第。历秘书省著作郎,迁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咸通时,历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由于他当时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却洁身自好,并未介入当时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牛李党争”是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唐宣宗时期才结束下来斗争时间将近持续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最终,导致唐文宗无奈地发出了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深沉而冗长的感叹。
   卢肇每在政事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散文《李謩》《海潮赋》《天河赋》,诗歌《汉堤诗》,著作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一百几十卷。有关卢肇的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品性唐代范摅所著的《云溪友议》五代时期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术中都有零星记述。
   卢肇少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小学,工画札,尤善拨镫法。林蕴曾经跟随卢肇学书对他说,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于韩吏部(韩愈),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亡传、推、拖、捻、拽、是也。
   今天,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宴请茫然避状元卢肇被强看龙舟”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曾经发生在卢肇身上的。
   如果一个人在发迹前便已得到有关人士的青睐,那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件极为荣幸之事。而这样赏拔未曾发迹者的人,却是需要有很好的眼光的;可惜有眼光的人极为稀缺,这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武宗会昌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42年,卢肇跟黄颇一同参加进士考试。袁州太守成应元却看好黄颇的前途,根本瞧不起卢肇这个人,便欲跟黄事先关系”“近乎因此,太守就特地摆设了丰盛的宴席来热情招待黄颇,而置跟黄一同赴考的卢于不顾。眼前的此情景,出身于贫苦人家的卢肇来说,他自然言以表,能私下里口气而已卢肇心想,我这还能说些什么呢?此刻人穷志短这句俗用在卢肇身上,倒是真的恰当不过了。虽然人穷志短”四个字未必真能把卢肇击倒,但世俗的力量有时也真的很强大,这个理儿,在卢肇的心里无疑是十分明白的。他遂在心里暗暗地较劲说,在即将到来的考试里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让这位太守大人看个真切,洗洗眼睛
   事实上,卢肇在少小时就立下了极为高昂的志向。一次,他在送弟弟去上学时,就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的七绝诗以明心志
面前的艰难困苦自然阻拦不了卢肇那奋发图强的进取心,就是在一些登山访问寺庙这样极其普通的事情里,他也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和想望:祝融绝顶万余层,策杖攀萝步步登。行到月宫霞外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对于比他年纪轻得多的弟弟,卢肇心中便觉得该写首诗来劝慰劝慰才是。只是对于他自己,那白日耕田夜读书的勤苦生涯,固然也就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此即便在写作《杨柳枝词》这咏物诗时,他也坚持认为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但现在,眼前这位势利的太守大人却把自己冷落在了一边,竟去单独邀请跟自己相识的黄颇赴宴,这不是明摆着瞧不起我卢肇吗?我卢肇家庭条件虽然很差,但我有文才,有志向,更为重要的是我还有高尚的品德操守呢!卢肇这样一想,便毅然奋然地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就在第二年,也就是会昌三年,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京城传到了宜春卢肇已经顺利考取状元了!去年那位并未邀请卢肇赴宴的太守自然慌了手脚,知道卢肇近日就要回家省亲,遂急忙赶到了城郊迎接卢肇驾临。当时正值端阳佳节,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正要举行,太守便坚请卢肇同去参观这一盛事。卢肇思前想后,不由感到这人情世故的巨大反差,他当即写了一首《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表面上看,卢肇是在写龙舟竞赛活动上的事,事实上,它就是卢肇从内心生发出来的,这从他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一句来思考,便是其内心对人生意味冗长的深沉慨叹。另外,照现在的情况看来,当代的人们把一些体育活动与赛事,有的冠锦标赛的名说法我想,这也许与唐代卢肇的这首《竞渡诗》诗,应该是扯上了千丝万缕联系的吧?这只是我个人的猜度而已!
   王贞白,号灵溪,信州永丰,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他是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王贞白曾经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过书。他的这首《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诗作,就是王贞白在读书之时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一首惜时诗,是他自己读书生活时的真实写照。
   唐天复二年,王贞白被授校书郎一职,正式地步入了仕途。此时,已是距他考中进士之后七年时的事情了。因此,当时的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在政治上,王贞白有着自己的鲜明立场与不屈的决心,他在《宫产瑞莲》诗中写道:“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然而,天性耿直的王贞白并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志向。此时的大唐已远非昔日可比。
   自从进入朝廷之后,王贞白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在很多首诗中都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情绪。他吟出"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田舍曲》)诗句,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他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格,而同时也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王贞白深感自己无力挽救日益衰败的大唐社稷而弃官退隐,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面对国家危亡的情感痛苦。"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看天王院牡丹》)这种亡国之痛深深地伤及诗人的心灵。"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泛镜湖》)退隐实际上是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朝廷中仅仅是担任闲职的王贞白在盘桓数年后,终于无法忍受尔虞我诈、人心惶惶的官场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猎之时,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归隐返还乡,其时,年纪还不到三十五岁。
   王贞白退隐之后,并没有去过那种闲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百姓。他在永丰县城外的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的子弟传道、释疑、解惑,暇时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途,时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他们四人被后世尊称为“江西四大诗人”。
   南唐中兴元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城西门外的城壕畔,那时正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并建“道公祠”以祭。
   王贞白一生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中国文学家大词典》和《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等人物辞书均有他的条目介绍。据传,《灵溪集》收录了王贞白自选的诗作300余篇以及散文、王贞白的七绝诗《白鹿洞二首》赋、自序等作品,可惜因年代久远而散逸,《全唐诗》中仅存王贞白诗1卷,包括补遗诗作共计73首,另外还有二三十首诗作散落在各种不同的版本上,共计有近100余首诗歌传世。王贞白的诗在唐末时,声名远扬,其文学地位在历代均获得很高的评价。宋人潘若同的《郡阁雅言》说,“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元人辛文房在其所作的《唐才子传》中称王贞白“学历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五代人孟宾在《碧云集序》中把王贞白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郑谷并称。而在唐代当时,与王贞白同时代的王定保也在他的《唐摭言》中评价说,“然如王贞白、张蠙诗……,皆臻前辈阃阈者也”,他说这话是是么意思呢?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王定保就是在说王贞白、张蠙等人的诗作,已经达到那些前辈们的水平,同时,他还不忘将王贞白置于张蠙等人的前面,由此可见,王贞白在唐末的诗坛上,是有着何其的地位与巨大的影响的。
   王贞白平生作诗很多,亦颇自负。他在《寄郑谷》诗中这样写道,“五百首新诗,缄封寄与谁?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烧布,冰吞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中披。”郑谷是在王贞白登第后不久就去世的,唐末时声名盖蕊,王贞白作为晚辈自然视郑谷为偶像。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同时期诗人,在王贞白看来都是一些“俗人",那些人甚至都没有品评郑诗的资格。王贞白年纪轻轻是就已是如此的自许,假若他在诗坛上没有一定的声誉,应当是不至于如此狂妄的,他的那句千古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还在民间广为传唱。
   在王贞白传世不多的诗作中,倒是佳作颇多。譬如以写景而论,他的诗笔细致清婉,俊逸自得,每有独到之处。“虹截半江雨,风逐大泽云”,描写江湖气象,视觉开阔,意境高远。“边声动白草,晓色入枯河”",描写疆场景色,有声有色,苍凉壮阔,其意境比之岑参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王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于唐开元二十四年的丙子科,以“初试第三,复试第一”的成绩而高中状元,比《江西状元谱》上认定的会昌三年状元卢肇要早,是江西历史上有记载的,真正排在第一位的状元郎。
   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可能是王仪在任期间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重大变故,致使王家的家道中落,一家人失魂落魄地来到豫章的东湖边避居,因此,常常受到旁人的嘲笑和歧视。王季友的家庭在出事之前应该是很不错的。他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妻子则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家小姐。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的变化都来得太快了,让人猝不及防之时,荣华富贵便成了过眼烟云。
   就这样,从青云跌落到尘埃之地的王季友,他们一家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为了生计,王季友被迫做起了最简单的手工艺活——织履卖履,也就是卖草鞋,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当柳家知道自己的女儿跟着一个倒霉的家伙在南方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以后,便怒不可遏起来,他们决定中止这种无疑是羞辱他们家门第的大事件。就这样,在家族的胁迫下,柳氏抛下了与她同甘共苦、患难终生的丈夫,一天,在王季友出门卖履之后,便留下一纸休书,离他而去了。
   当王季友回到破烂不堪的家里时,似乎觉察到了一丝异样,在空寂无人的家中没听不到任何的声响,只有一束从破屋的逢隙中投射进来的光线,火辣辣地照射在一张纸上。王季友双手颤抖地捧起了这张纸,一种不祥预感自心头泛了起来,眼前的这张纸,在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他的这段婚姻的已经结束了。当王季友滚烫的泪水滴落在休书上时,墨迹边由此晕染开来,变得模糊起来了,泪水滴落在地上,竟然溅起了一点都不易察觉的灰尘。
   于是,在某天的一个清晨,王季友默默离开了东湖边的那间破屋,辗转来到了丰城株山脚下,以前徐孺子隐居的地方,结茅而居,开垦荒地。伴随他的行李除了书之外,还有柳氏留下的那一纸休书。从此,他在这里勤劳耕作,发愤苦读,有时感时伤事,对酒当歌,歌中有叹息,有愤怒,也有期待。
   就这样勤耕苦读,王季友终于在开元二十四年的三月科考中,状元及第。当这条本科新状元是丰城客子王季友消息传遍各地的时候,举朝皆惊叹,河东柳家当时就骚动起来了,他们有的气急败坏,有的后悔不迭,当然,欢欣鼓舞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又尝试着要恢复他们女婿的名份,但又怕遭到王家断然的拒绝而被人耻笑,更何况,当他们打听到王季友已在丰城有了一位患难之妻陈氏的时候,就把柳氏回头的事情暂时搁置下来了。
   自从王季友雁塔题名之后,便受职御史台治书,旋即又因与权倾一时的李林甫之流不合而弃官离去。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的出逃,北方领土的大部沦陷,唐王朝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对于王季友来说,江西的相对安定,让他依然过着且歌且饮的隐居生活。历经磨难的他,已然对官场感到了厌倦,再加上后来陈氏的去世,也引起了他内心淡淡的忧伤,故而,那种对故国的思念,便让他魂牵梦萦,他多想听到国家能够传来一声召唤,让他回到北方的战场上去,去收复失地,去抗击叛军。
   一个月夜,王季友的茅屋外,一阵犬吠过后,响起了清晰而略有些颤抖的敲门声,剥剥啄啄地似曾相识。王季友迟疑地爬起身来,他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流贯穿全身,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心跳起来。“吱呀”的门声响过之后,门外如水的月光下,站在那里的正是自己的发妻柳氏。多年未见的柳氏已略有些老态了,但仍不失大家闺秀的风韵。但四处躲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使她显得疲惫而憔悴。王季友凝望之际,泪水奔涌而出,顷刻之间,就模糊了两个人的视线。两人抱头痛哭在一起,一夜无眠,相互倾诉久别的思念。在这一刻,王季友深埋在内心的,对妻子的仇恨与愤怒,片刻之间,便随同那纸藏在箱底的休书一同化为了灰烬。
   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那纸休书的千斤重压,压在王季友的肩头上,也许他会潦倒终生都不思进取,更何况,受到家族多方重压的妻子,这么多年也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天宝十四年四月,在左拾遗杜甫,左补阙岑参和礼部尚书崔灏等人的大力推荐,朝廷终于下诏起用王季友,让他先后担任了陕西华阴县郡,虢州录事参军,后来在江西观察使李勉幕府中担任洪州司仪,最后入朝任太子司仪,即也就是御史中丞一职。贞元十年,81岁的王季友与世长辞,归葬在丰城林山龙泽坑智度寺的后面。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在白镇株山脚下的墓冢中埋了一位状元,一位朝廷的重臣,却有谁知道,这里还埋藏着一个凄美而又曲折的爱情故事呢?思索至此,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王季友的挚友,诗圣杜甫为他写的那首《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的诗句来……
   之前,因为王季友跟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之间,经常有些唱和之举,因此,在他们之间就有了不少的唱和之作,故而,王季友的名气在当时也是很大的。王季友一生撰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著作。
   行思,是吉州青原山静居寺的禅师,他的俗家是本州安城的刘氏门第。行思幼年出家,每逢群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亦犹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矣。一日,祖谓师曰:“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师既得法,归住青原。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也就是古代的“石头和尚”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座问曰:“没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座曰:“汝有师兄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师言甚直,汝自迷耳。”迁闻语,便礼辞祖龛,直诣静居参礼。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什么来”?迁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什么?”迁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迁曰:“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行思初见六祖时,六祖从与他的对话中得知,行思已经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于是对行思禅师十分器重,知道他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当时,六祖的座下众徒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其修证境界,犹如当年二祖不言,达摩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精髓。
   开元元年,时年76岁的六祖惠能,预感人寿将终,便召首徒行思诣座前,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无令断绝",乃自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二祖慧可以后,诸祖师往下传承的“禅语”,也是诸祖传法的印信。
   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开法化众,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其禅风素来以扑朔迷离著称。青原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唐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唐僖宗谥为"弦济禅师",塔曰归真。青原的行思与菏泽的神会、南阳的慧忠、永嘉的玄觉、南岳的怀让,并列为六祖惠能大师座下的五大弟子。
   禅宗的南支,是由怀让的南岳和行思的青原两大法系组成的,这两大法系同时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在一起,被称为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属于青原法系。曹洞宗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为基地,日见兴旺,长期流传,影响远涉国外。五代时传入朝鲜,南宋时传至日本。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04-11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7338
积分
23582
贡献值
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11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11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是决定中国历朝历代兴衰的主要原因。也是江西从宋朝到明朝人才济济的主要原因。更是推动鄱阳湖地区和都昌历史演化的源动力。

发帖
134926
积分
10053410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9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4-11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3097
积分
18544
贡献值
516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3-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4-12
欣赏明然老师佳作!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