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27阅读
  • 20回复

[诗词雅韵]浅谈诗的基本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3
— 本帖被 Mecca.xu 从 【杏轩斋丨王建军】文集 移动到本区(2013-03-04) —
                                                                         浅谈诗的基本创作

    近两三年以来,随着年龄迈步五十,本人形成并且保持了一个良好散步习惯,每一天的傍晚或者黄昏,只要天气不下雨下雪,周溪上班就去湖边,在县休假就去广场,这种习惯雷打不动。之所以这样,一是从着本人医生角度出发,生命源泉,在于运动,二是由于本人喜欢写作,散步的时候既可放松又能思考,还能善于时不时的捕捉灵感。一个礼拜前的那首七律诗《湖畔偶成》,就是于傍晚湖畔散步时候,望着满天夕阳,灵感来的。
    只是没有想到,我的这首小诗,发到《在线》以后,竟然却引起了许多网上文友关注,甚至还招来少数网友抨击。这点真的使我始料未及,并且有点啼笑皆非。
    所以,我不得不对诗词创作,谈点行话。
    诗词首先应该分开来谈,就像陶瓷,陶是陶,瓷是瓷。诗词也是一样,词归词,诗归诗。词有词曲,就像作曲家的五线谱,依照曲谱,填写词律,如词牌名《浪淘沙》、《蝶恋花》、《千秋岁》、《一剪梅》……等等,便是词类。我今天谈的是诗,诗至今日分为现代诗与古体诗,现代诗的句式字数多少不论,活泼自由,写作随意,容易上手。古体诗即格律诗,却是讲究格律,按着平仄,押韵要准,难度较大。按照句数的多少,诗分律诗和绝句,八句为律,四句为绝;按照每句字数的多少分为五律和七律,五绝和七绝。但都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共分四联,特别是律诗,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中间的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不光是平仄,包括其中运用的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副词与副词……就连其句式的节奏语法都要求对仗。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以及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北河南》中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二是遵循起、承、转、合。起即诗的开头语,交代事由;承则承上启下,加以发展;转为引申变化,开拓新意,发生转折;合乃照应全篇,结束整诗。绝句的起承转合,一句一个单位,律诗的起承转合,两句即一联一个单位。
    其二,诗的平仄与押韵,必须严格按照要求。首先说平仄,平仄是根据平、上、去、入的传统分类,平仍平声,后面的上、去、入声统归为仄声。平仄的划分,实际上根据字体的发音长短高低而定。唐代对四声定义有一歌诀:“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到了明朝,歌诀变得更加顺耳:“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诗句中的平仄,尽量严格按照要求,只有当不好应用,或者在能够进行拗救的情况下才可变动。但得遵守以下原则,即是除下每句诗的末尾一个字,中间的字中一定不能同时出现三个平生或者三个仄声,也不能出现孤平和孤仄。再者,第一、三、五的字数位置上可以不论,但是在二、四、六的关键位置上一定要分明。再说押韵,押韵是写作格律诗的基本要素,诗是韵文体文学,包括其现代近体诗,如果不押韵便不成诗。韵是在发音的时候韵母相同的文字,例如:光、昌、洋、乡、霜……凡是韵母相同的文字都是同韵。诗中押韵,能够使诗一线穿珠,成为一气。诗的押韵有着正格别格之分,律诗首句押韵者称正格,不押韵称别格;绝句则相反,首句押韵称别格,不押韵反而称正格。诗的押韵一般都按照平水韵,平水韵起源于宋朝延用至今,山西平水刘渊编撰,分为平声韵30个,仄声韵76个,共计106韵。现代的新编新韵韵域广些,指出有些韵部可以通用,便从18个韵部减去5个,成为十三辙。不过,喜欢写格律诗的人一般还是采用平水韵。
    最后,简单谈谈诗的意境。诗是社会生活当中,形象高度集中的文学艺术,它与其它诸如散文、小说……体裁的文学,有着严格区别。诗得守格律,重意境,读来含蓄,耐人寻味。一首哪怕一句好的诗,都会产生人们的巨大共鸣,千古传唱。例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有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已成为千古佳句。诗的意境实际从所写意象领悟而来,所谓意象,就是指写诗人所能看到的景象、物象、事象等等,也就是实象,能够溶入句子的表面东西;所谓意境,就是指写诗人所要通过表面描写,想要表达影射的东西,也就是虚象,弦于言外,使得读诗人能够产生联想的东西。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句名言:“境生于象外”。北京大学的袁行需教授,在他《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一文中说得更加生动:“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便就有了云的钱姿百态。”没有意境只有意象的诗只能称作为打油诗,使人觉得没有想象,语止而意尽。反之,只有意境没有意象的诗也不算好诗,让人觉得空洞,缺乏根基。
    总之,格律诗的写作,并非一件容易之事,我这里谈的,还只是关于一些基本要领,而关技巧,尚未阐及。但是,格律诗乃我中华传统之瑰宝,写出来的诗,抑扬顿挫有音有律,易于上口回味无穷,这是其它文学包括现代诗,无法比拟的东西。
    上面说了那么多,最后得说说本人那首诗。因为是有人抨击,所以才不得不说一说。本人的那首《湖畔偶成》,是我前些日子一次在湖畔傍晚散步,偶感回来写的。这是一首正格七律诗,押着“一东二冬通用韵”。诗的前两句是起始句,“霞落际天并水红,深春移夏景尤工。”是说我在湖畔散步时,看到天边水天并红的晚霞,在这春末时候更加好看。二联即颔联,承接起联,加以扩展。即我具体看到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春末入夏的夕阳更加好看呢?“风轻浪稳千层序,湖澈镜晶万点重。”啊,是啊,那风平浪静的湖面,微波呈层层有序地浪去,那清澈如镜的湖水,映着那美丽天边的晚霞,折射出万道金子般的晶亮,怎么不叫人感到惬意。只是在惬意之余,忽然间让我想到了现实社会,想到了社会上的那些污泥浊垢,与这湖水里的清澈纯净,形成了一种多么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于是我便有了第三联转折颈联:“欲捧清波涛浊世,好澄人性向禅宗。”看到这碧清湖水,我是多么想捧着它去涛洗人间的不洁啊,以便澄清人性,回归向善。最后一联“污霾但愿有除日,忧去乐来舞夕中。”是尾联,接应三联,照应全诗。正因为忧世,所以有愿望,人世中的污霾,但愿有除尽灭掉之日,如果有那一天,我会忧去乐来,就是像现在散步,也都会手舞足蹈,欢欢喜喜的走在这夕阳当中。
    我的这首诗,当然不敢说写得怎样好,但是我敢说,它确写出了我的心声,多少是写出了一点意境,写出了意象外的一点联想。从念初中开始,我就喜欢写诗,后来由于我工作和生活都渐有了轻松,喜欢写点散文和小说,但还脱不了写诗。写作格律诗完全是受到当地周溪诗词学会的影响,逼上了“梁山”,纳入了“律道”。前年,我被吸入进了江西省诗词作家协会。周溪诗会一直想动员我担任职务,我因工作关系,难有时间,只好推脱。这次会领导又在想我担任秘书长,不知能否不任。我只是尽可能的于自己工作和写作之余,挤出点时间,帮助诗会每年在出书之际,检阅一点稿子。
    好了,我不想多说了。至于对那些在网上留言,写下抨击性语言的网友,我只能是付之一笑。努力吧朋友,你自己写的诗歌还连韵都没押好呢,共勉吧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千万不要让人看我们“从古而然,文人相轻”的笑料和笑话。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849
积分
541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03
阅读

发帖
22055
积分
440982
贡献值
766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04
诗写得好,这篇文章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发帖
179
积分
13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31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04
此文深入浅出地细说了诗的创作,阅读过后,我也受益匪浅!这也是对于那些只喜欢欣赏自己,不懂欣赏他人的人的最好的回应。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1-05-04
         谢“好好活着”“倚楼听风雨”两位文友!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觉得有卖弄之嫌,可是没有办法,不给他们讲点写诗的行话,他们好像越说越有劲似的。真的没有办法。

发帖
5880
积分
18327
贡献值
65
都币
1
在线时长: 4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2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04
写诗干什么?写点白话文通俗易懂不是很好么》
发帖
111
积分
12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22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04
回 5楼(骑蜗牛追太阳) 的帖子
诗歌短小精炼,只需区区几句,便可把别人洋洋数万字都无法表达清楚的讲述得一清二楚。而且易记易懂,难道说写诗不好么?
诗言志,而格律是为表情服务的。“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臧克家语)。不见诗意、没有诗味的句子,即便合律,也没有意思。而有些不合律不押韵,但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的诗就是好诗。
[ 此帖被abcabc在2011-05-06 23:10重新编辑 ]

发帖
7693
积分
30760
贡献值
823
都币
87
在线时长: 9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7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5-05
楼主也是诗人吗?
发帖
86
积分
291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8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5-06
近两三年以来,随着年龄迈步五十(将近五十),本人形成并且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散步习惯,每一天的傍晚或者黄昏,只要天气不下雨下雪,(在)周溪上班就去湖边,在县(城)休假就去广场,这种习惯(是)雷打不动(的)。之所以这样,一是从着本人医生角度出发,生命源泉,在于运动,二是由于本人喜欢写作,散步的时候既可放松又能思考,还能善于时不时的捕捉灵感。一个礼拜前的那首七律诗《湖畔偶成》,就是于傍晚湖畔散步时候,望着满天夕阳得来的灵感
    

发帖
1626
积分
16949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07
回 8楼(会于洲) 的帖子
柳雅老师的诗词很有些建树,这是可以肯定的。平仄问题他也很注意。偶有失格失律也未可知,这个问题我不喜欢过度思考。会于洲老师对文字很考究,这是值得学习的,我赞成。语言要规范,逻辑性要强。每个行文的人都要在这方面小心。“这种习惯雷打不动”应当不算病句。“满天夕阳”似可斟酌。太阳只有一个,怎可满天?只是一人浅见,或属谬语。如有失礼,柳雅老师海涵并指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