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74阅读
  • 14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廿一丨鸣山乡大田洲李家:风雨马涧桥(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5753
积分
1019166
贡献值
1066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3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陇西李氏家谱》“家法切要”中载:孝悌忠信是谓四宝,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酒色财气是谓四贼,备举其维,谨防其贼,完守不失其宝,则行成名立,上无贻先代之羞,下可为后人之法敬哉。

      桥之名
     于“大鸣山”,源头港、马涧桥、鸣山观,几可成为三张地标式的名片。大田洲李村,属都昌县鸣山乡马涧居委会。马涧桥,座落在马涧居委会所辖地域,紧毗鸣山集镇。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为时代弄潮儿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励志语。日常的事理是,从此岸通往彼岸的桥,皆因涉水的功用而造,马涧桥就是因跨马涧港而建。马涧港汇聚鸣山深处的九山之水,流经源头港,再经土塘冯家坊而注入浩淼鄱阳湖。马涧桥历经风雨沧桑,其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了。“马涧桥”因何而名,史志上难觅确凿记载,在当地的传说里,在文人的笔下,“马涧桥”是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的赐名。
  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某一战役,朱元璋被陈友谅的麾下追杀得一路逃窜,一人一马落荒而至大鸣山,自东而西的鸣山涧横亘于前,朱元璋闻听追兵呐喊而来,哀叹“天绝我也”。面临绝境,他挥鞭跃马,恍如神助般跳涧而过,脚下的石块都踩踏出马蹄印。朱元璋惊魂甫定,蓦然回首,但见敌兵止步于涧的对岸,望涧兴叹。做了皇帝后的朱元璋赐封此涧为“马涧”,桥便称“马涧桥”。这个故事的版本也有疏于推敲之处。比如桥是元代所建,朱元璋遇险于鸣山涧时,已有桥在;再比如涧隔南北20米,扬鞭催马如何能一蹴飞跃?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吟咏的“鄱阳湖上都昌县”,确有很多地名的得来与朱、陈大战劈面相逢,诸如遇家山、斩子岭、朱袍山一类。对于朱元璋赐名“马涧桥”的传说,后人其实可以赋予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许朱元璋挣脱追杀发生在仲春时节,朱元璋携威跃涧之后,山洪暴袭,将陈友谅追兵阻于对岸,也算“天助我也”。此说铺陈的背景应是元代修建的桥已毁圮。
  大田洲李村奉宗三公(又名平山)为世祖,在《陇西李氏宗谱》“宗三”谱系有如此载录:“公避陈友谅乱迁翻车岭粉璧塘,厥后相马涧桥东有巨州,中有古井镇之焉,于洪武四年领户帖,娶横塘查氏。”翻检古谱可推测,至少在朱元璋立大明的第四年(1673年),就已有“马涧桥”之称,这也佐证了此桥首建于元代的稽考。在大田洲的老人口中,至今流传着远在元代关于“马涧桥”定名的另一种版本的传说。
  元代中期,鸣山涧一带已是“下通九广,上达饶徽,虽非重镇,亦是要津”之地,跨涧修桥势成必然,桥为单孔石拱桥。当地有种习俗,但凡建桥,合口竣工前要祭桥,才会保桥安人宁。“祭桥”的仪式,不是宰猪杀鸡滴血而祭就能了事,而是要庄重且沉重的“人祭”。造桥师傅留着拱顶的砖缺不砌,只待“祭桥”才封合。往往在夜深人静之时,造桥师傅手持稻草人,附带上铁链,到周边的村庄吆喝着,呼唤乡间人常用的绰号“矮子”“癞痢”“包皮”一类,要是哪个人正合其名答应了,师傅便把铁链往稻草人身上一套,牵扯着应答者的魂魄去“祭桥”。桥合口之日,几成应答者遭凶之时。可偏偏四邻八屋的人都知晓这一风俗,大人更是叮嘱着自家的小孩夜晚千万别应答陌生人的呼叫。建桥师傅呼唤多日,“桥祭”无着。某一日,一马姓县令去断案,途径此桥,见好端端的砖块散乱着不去完工,马县令对治地的怠工心生不悦,责令建桥师傅对桥拱疾施合口。师傅答曰:“还没遇上贵人过桥?”马县令掀开官轿帘布,厉声而叱:“本官难道不算‘贵人’?”师傅遂答:“好!”当天便将砖块砌入隙口,修桥大功告成。“祭桥”要的就是“祭人”的应允作答,马县令趾高气扬的宣示,正合了应诺之旨,马县令便成了“祭品”。果不其然,数月之后,马县令病亡于任上。自此,桥被命名为“马涧桥”。

  无论是皇帝赐名,还是“祭桥”得名,抑或其它冠名之由,历史深处的马涧桥,桥上涧下,氤氲着文化的气息,让后人平添幽思。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30重新编辑 ]
3条评分积分+181
飘渺寒星 积分 +4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3-13
都昌之光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3-13
鄱阳湖 积分 +100 马涧桥的前世今生,感谢分享! 2018-03-1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000
积分
1339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8-03-14
        小时候马涧桥上面亭廊是木制结构,一条窄路供人通行,边上是牛圈,过了桥就是村庄,村子的名字却记不起来了;桥下水不深,附近的居民都在那里洗衣服,夏天的时候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游泳的小天地,时不时的还可以在水里捞到大人洗衣服时兜里遗落的人民币,哈哈,可开心了!

        耸立在马路上方的马涧渡槽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靠近一个冯姓聚居的村子,以前渡槽上没有哪些金属部件,估计是处于时间久远进行加固的需要吧;小时候常去那上面走走,水槽是空的,用于走水,上面有水泥板,可以一路小跑跑到头,那边有个涵洞。。。没记错的话大概是叫光明洞吧,桥下以前有个小店,白墙黑瓦,白墙上两匹手绘的黑色骏马令其成为鸣山的地标建筑。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还是如此的清晰,多年前回去看过一次,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发帖
826
积分
1696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1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8-03-14
听说今年要大修马涧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发帖
0
积分
0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7-12-20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8-03-14
源头港、马涧桥、鸣山观

发帖
7866
积分
57664
贡献值
4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5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8-03-14
于“大鸣山”,源头港、马涧桥、鸣山观,几可成为三张地标式的名片。
发帖
339
积分
1019
贡献值
5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3-07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8-03-13
不错,深度好文。

发帖
6104
积分
6342
贡献值
1114
都币
5
在线时长: 6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8-03-13
不错,宣传很到位!

发帖
21687
积分
2196867
贡献值
1955
都币
18
在线时长: 38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6-06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8-03-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9
积分
950
贡献值
4
都币
0
在线时长: 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1-09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3-13
        

发帖
2340
积分
39041
贡献值
1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3-01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3-1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