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7阅读
  • 7回复

[原创]仰慕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1
 

仰慕名人


前几天走了一趟修水,理由是工作上的出差。此行对我来说,更重要的目的是认识一位作家,我认为他的小说写得很好,拜见他是想和他交个朋友,很有点仰慕名人的味道。


作家和我在住处谈起投稿的事。我说我的作品是不投稿的,不是不想投,而是投多少次都是石沉大海,投不如不投省心,所以只在网络上发给愿意看的朋友们看看。作家说我还是要坚持投稿。作家说到曾经他写了许多小说,送给一位大编辑看过,那位大编辑对他的作品一个也没有通过,后来他把作品送到其他杂志,那些曾让大编辑枪毙的作品一个一个发了出来,而且发出来的杂志有一部分还比那位大编辑的杂志等级高,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那位大编辑就来找作家约稿。


对于这段话,我有些联想,联想到人们对于名人的态度。


对于名人,普通人带着仰的视角去看应该算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自由,我愿意仰慕谁就仰慕谁。不管名人是哪一方面的,他们之所以能成名总有他们某一方面的长处。


现在的问题是,仰慕名人的行为被别人操纵了,就像作家提到的那位编辑。


杂志是一种商品,商品只有让消费者喜欢,才能有更好的、逐渐发展的市场,才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只有那样,商品生产者才能赚大钱,长久地赚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他的职业道德要求他对他审定通过的作品是能够让读者喜爱的。这种喜爱可以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名人的作品,因为大众对名人的仰慕,或者本来名人的能力强,写出来的作品是好作品,或者就只能算是爱屋及乌而喜爱上名人的作品;其二就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写出好的作品。


任何一个好的作品能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某个小作者写的好作品多,渐渐也就成了名人,成了人们仰慕的对象。


如果是这样,那么应该是好的作品越来越多,杂志的发行量越来越大。而事实上众所周知,如今的那杂志可真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在网上,我见到一家杂志社晒出来的发行量,老天,一个曾经全面闻名的杂志,全部的印量不过四五千,那还是包括赠阅的加上留档的,一个省的订阅总数才二十几三十几。


这样的杂志绝对不是少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很简单,就是很多的编辑就如上述的那位。他们不知道名人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也有惹苍蝇之处,不知道昨天的鲜花今天已经枯萎。


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都是仰慕名人惹的祸。


仰慕名人是公众的自由,是没有谁可以真正操纵的。这种仰慕之于不同的个体,之于不同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我仰慕体育健将,你喜欢电影明星,张三喜欢帅哥,李四喜欢美女,今天大家喜欢花蝴蝶,明天众人喜欢黑蜻蜓。

仰慕名人是普通人的自由,不要把你的名人挂在别人的头顶上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04

 


 


同感于你心中的不平!



发帖
2399
积分
44308
贡献值
-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06

呵呵,看来都有些分岔口让老师们窝气了!!


 


其实路很千万条,不会让你只有一条路可走,两位老师,认为对吗?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7-23
OQNCCyVVTbpCMxziusw
2zEHPP swhctcgnoigy, qxrxglggjbza, [link=http://znluumisxpks.com/]znluumisxpks[/link], http://nrpfrqpblliw.com/

发帖
329
积分
220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1-0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1-01-06

陶潜者、先生也。  请先生点评点评。


 


发帖
329
积分
220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1-0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06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居然在门前植五株柳树。他自理五斗米道科仪事后就忧心忡忡,神情恍惚,不堪吏职,几度想脱离这沉浮难料的宦海,但总不得。先生秋天刚刚入彭泽县为县令,冬天就终解甲归田。浔阳确是个好地方,先生隐居浔阳,不再出仕,纵情山水,白公被贬浔阳,乃逢琵琶女,且作《琵琶行》。先生且在尽情山水,怡然自得。心中的愤懑,亦如长江之水过浔阳般,一切皆随流水而去。先生游历名山大川,人生并没有给他买单,所以他要写点东西来充当游览的门票。
       记得先生 曾一度无视州长再三的挽留,冷不防还从嘴里蹦出一句:“我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气的州长之吹胡子瞪眼。先生何尝不想留下来造福乡里,无奈“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要是廉洁公正,反而会受到排挤,谁受得了整天被人长舌以对。他就思前想后,觉得工资本来就不怎么高,而且还经常被克扣。还不如自己去写点东西,过过自己清净的生活。于是解印绶,唯闻州长之叹息声。先生一路回家的时候,心中还是颇为不平的。要知道下岗了对整个家庭来说,如雷轰顶。先生怕家人看到自己一脸愁容,对他们无疑是火上浇油,他也受不了那嚎啕之声。于是乎!写篇《归去来兮辞》,让家人明白自己的志向。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且从此,家人方接受。先生也就隐居浔阳,不再出仕了。
        说实话,先生从辞职后就一直兢兢业业的种豆南山下.时间说快也快,不知觉间两年过去了,先生种的豆一直是草盛豆苗稀。生活一直拮据的很,老婆孩子都快过不下去了。每次有客人来拜访先生,对他陋室的第一印象都是——箪瓢屡空。有人曾对屈原的《九章》中一句不是甚解,故来请教先生,先生都两年没看书了,地里又有那么多的活,只能回那个年轻人一句:“吾,好读书,不求甚解.” 年轻人很无语的走了。此时的先生真的很像一个老农,浑身的气质都俨然被生活打磨掉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岁月无情的摧残着这位诗人的躯干,几年的劳作,先生单薄的身体早已瘦弱不堪。于是先生决定回宜丰老家寻亲访友。且因气父尚在之时,知交广布,所以一时先生也是衣食无忧,他遍访旧游,课耕论道,务农采菊,作诗赋辞。看到什么都迥然生趣。一日误入山林深处,觅得一古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此物阜民丰的景象,顿时愣住了,这不就是自己曾为官时想要带给乡亲们的嘛!回来后作得《桃花源记》。可惜古人知道作文能虚构的不多,这也苦了刘子骥找了好几年,后且不再问津。
        此后先生诗性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又写了《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五首、《归鸟》诗等30多篇首。先生的诗词,宜丰的士子乡绅无人喜欢,大伙都喜欢,那些华丽的辞藻,向往高贵的生活,如“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所以,先生就很郁闷的带着自己的诗稿,只身一人前往浔阳,去找子俨他们,毕竟老朋友了,总能懂我的诗词吧!先生的作品就像众叛亲离一样被埋没了,没有伯牙与钟子期之遇。几年后先生就一病不起,卒于浔阳某里。
       先生的一生就是这么纠结,大凡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其死后被人们所认可的。不知道先生有感慨过,虚负凌云万丈才。先生应该知道的,生活之真谛,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山水之间。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07
一千粒可以长成麦苗的麦粒,只有一粒是幸运的。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11
以下是引用余翔浅底在2011-1-6 22:58:00的发言:

陶潜者、先生也。  请先生点评点评。


 


点评的话说不上,到是看朋友你的文字颇有点感受。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必去仰视别人的仰视,不必俯视别人的俯视,做自己的事,有了收获自个儿高兴(如果有朋友愿意,当然是给大伙分享为好)。


别把自己当成什么好菜,一定要别人尝一尝,别把自己当成什么坏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即便自己是道菜,那也是做给自己尝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