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阅读
  • 3回复

[诗词雅韵]〔中篇小说〕当过小干部的老“楞”〔之五、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6-02
(五)
       大岭乡有几个大村,几乎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大队。永安大队的江家村就是其中一个,三百多户,两千来人。大岭乡的地形像一条狭长布袋,三面环水,一处通陆。鄱阳湖就像一匹美丽的绸缎,温情地包绕大岭乡,因此这里的许多村子靠水,永安也是。靠水的土地有个特点,黄土,土质容易板结,低处的田地容易被淹。低处的禾苗总在端午节前后大水来时被迫早早收割,因而收成小了许多。有时若大水来得猛,就只捞个一束半穗,甚至无收。
    这样的农民生活肯定好不到那儿去,可又无法改变。越是缺粮越要种,除了种粮就只能从湖里捕点鱼虾。早年农民们想因地制宜种点经济作物,但那时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宝,因而仍只好硬着头皮种粮,争个温饱便不错。邓四方从小土生土长在鄱阳湖边,此种民情了然于胸。他考虑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首先得要打破传统乡俗,改良种植模式,兼顾发展手工业。
    一个多月里,邓四方同书记江民忠主任江期希,几乎走访了全村所有户子,哪家劳力多少,哪家生活怎样,哪人有手艺特长,哪人无依无靠,都成了一本心里册子。邓四方想这也如打仗,必须先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邓四方摸清了情况后苦思冥想着对策,正在这时,却被上面飞来的一纸文书,彻底打断了阵脚。
    文件是乡里副乡长沈青松送来的。沈青松同葛书记一样,也是瘦高个,只是比葛书记瘦得更凶,像孙猴子。然而别看他肉少,思想却极活泛,是个瘦精灵。他在乡里的一般干部面前常持在上,却对葛徐二人卑躬谦谦,马首是瞻。沈青松送来的转发县政府文件,归结起来就八个字:产业调整,毁粮种棉。邓四方看了吓了一跳,什么?毁粮种棉?忙问沈青松,沈乡长,这是今年的事情还是明年规划?沈青松用手叉腰地指指上面文字,这不明写着吗?立即执行。邓四方听了跳了起来,不行,不行!禾苗快抽穗,种棉已显迟,这样做肯定不妥!
    邓四方当即骑上那辆斑斓绚丽的自行车,一路旋彩地来到乡里。正好徐乡长也在葛书记办公室,邓四方气喘吁吁地一抹脸上汗水,葛书记,徐乡长,你们不能毁粮种棉,这会要老百姓命的。葛书记听了脸色一沉,邓四方,你说什么?什么要老百姓的命,这是县委县政府文件!难道县委县政府,会要老百姓的命?葛书记大吼,徐乡长却是软绵绵地不愠不火,我说小邓啊,说县委县政府不顾老百姓死活还要老百姓的命,这要犯错误的,还是先歇歇气,喝口茶。说着用手指指桌上的热水瓶,示意自己倒。再者我和葛书记正研究此事呢,也是没有办法,上命难违。徐乡长说到这里脸上的弥陀佛笑又浮上来了,要么你再向上面写个意见?你的笔力好嘛,或许能像上次一样引起领导的重视。邓四方摸摸头顶的竖发想也没想,写就写,我就不信这个邪!
       回到永安真的提起笔来,可是提笔在手,那股刚才的冲动却慢慢消退了。窗外有丝夏天的凉风轻轻吹进,微微吹醒了邓四方的发热头脑。他放下笔,叹口气,唉,上次写了那么个东西就弄得不愉快,这次要“状”告县委县政府,不知要捅出多大娄子。自己的力量太小,无非螳臂挡车。可当望见窗外绿油油的禾田又不觉锥骨疼痛,这么好的禾苗,把它毁掉多么可惜。邓四方不是不赞成种棉花,相反还认为棉花较禾耐旱,一些地势高和难以灌溉淹不着大水的岫田更加适合,但那一定是在明年打算,决非今年马上所为,邓四方蹲点来的时候,水稻已经下了田。种了怎能去拔,拔了肯定得不偿失。然而县里的文件不这样想,说什么“要发家,种棉花”;“要致富,棉开路”,似乎只有种棉,才是农村唯一富路。并且强行规定,“只种棉花,不种其它”;“少种一亩棉,罚款三百元”。邓四方想破了头也想不通,不觉把手插进发堆,摸着了那绺竖发。他想起了父亲说的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于是又提起笔来,铺开稿纸。                                                                                          
    江民忠长吁短叹地扛着锄头从外面进来,后面跟了他爱人。江民忠看见邓四方坐在桌前涂涂写写就知他要干什么,于是便走上前去夺下了他的笔,邓秘书,不要写了,上次的事我已知道了,别再做傻事。
       吃晚饭,江民忠从床底拿出了一壶红苕酒,自己酿的,舍不得喝。酒虽有,气氛却比上次大年三十憋闷了许多。江民忠父亲因了那次醉酒也不敢多喝,只是仍反来复去唠叨,好官呐,邓秘书,你这样好的官,只有死去的毛主席身上才能看到。邓四方的笑比哭还难看,江老伯,我叫啥好官哪,能和伟人比?就算小不点官,也是当得十分窝囊。                                          
       县政府携同乡政府大部队开来那天,邓四方只好躲得远远的。二十几号人,上十台机动喷雾器配上“盖草能”见禾就喷。邓四方不忍心看,群众更是没人上前不敢阻止,只是战战兢兢地站在远处哭。                                                                        
    这景让邓四方想起了父亲常讲的关于日本鬼子扫荡。父亲说小时候看见日本鬼子真好残酷,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有一次来到村里扫荡,那些年老病弱跑不动的,或者是抓住粮袋不放,不让牵猪捉鸭的,都要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刀枪之下。邓四方的奶奶怒瞪了一眼,骂了句强盗,就被两个日本鬼子活活拖去丢进了屋前井里。水井就在桂树下,事后爷爷不忍心惊动奶奶,怕日后睹井思人,就把水井干脆作了坟穴,填平后作了奶奶的坟墓。那年父亲五六岁,还未记牢娘的模样。从此爷爷晚上常拿把椅子,默默地在那填平后的井穴地面上坐,一坐就是大半夜。父亲讲这事时也学着爷爷端把椅子,坐在井穴的地面上,他要儿子记住奶奶,记住家仇国恨,做个良心正直之人。这教诲也许现代人认为一种说作,认为是空话和废话,战争与和平年代的人思想境界不同,人心也有很大差距。可邓四方从小记住了父亲的话,奶奶的故事成了鞭策,奶奶的形象照亮着心路,奶奶的正义影响着人生。前几年父亲平了反,政府还让奶奶成了烈士,修了墓,立了碑,邓四方更加坚定这种信念。可是奶奶的死纵没和鬼子拼搏也是死得非常其所,眼前乡亲们的泪却不知流得值也不值,邓四方真的想不通,只觉一阵头痛如裂,眼前一黑,栽倒在田塍上。
    第二天清晨醒来,才知自己躺在了医院。妻子鹃子也在,在床边盈满着泪花,四方,你总算醒过来了,没把俺吓死。邓四方虚弱地说对不起,看把你吓的。鹃子的哽咽转为幽怨,你还知道对不住啊?小家都不顾,还顾什么大家,大家你能顾得了吗?
    这话确是实话。邓四方默默无言,将鹃子的右手攥在掌心。鹃子姓柳,初中文化,她人长得漂亮,瓜子脸,樱桃唇,一双眼睛会说话,会传情。虽是农村女性,却有着城里人气质,穿着素而脱俗,打扮靓而不露,加上那保养有方晒不黑的皮肤,使人觉不出多少农村味来。鹃子的娘家不远,可以说和邓四方青梅竹马,邓四方小时候上学要经过那里,慢慢一经二过地就有了那个“意思”。鹃子的父母知道邓四方是解元府的门第传人,非常乐意这门亲事。邓四方的父母三代单传,除了生下两个女儿只有邓四方这支独苗,当然想早抱孙子,可是两人不同意,不想早结婚,两头的父母也没办法。后来邓四方又考上了师范,更得婚事撂一撂。直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这才喜结鸾凤,齐入洞房。谁知洞房没多久,鹃子就连接做了几个噩梦,有一晚醒来,竟是筛糠似地颤抖,不敢再住,硬要邓四方同去娘家住了一段时间。邓四方的父母没法,只好借了些钱不远处另给两人建了幢新房。邓四方要父母同住,父亲坚决摇摇头,说我不去,我要守住这解元府府基,守着大桂树,还有你奶奶井墓,也要人陪。邓四方这才只好作罢。                                                                                        
    也许是鹃子对邓四方太过依恋,也许是鹃子害怕寂寞,性格较浪漫,她没有想到,邓四方于婚后变化会那么大。特别是转干到乡里当了秘书,总说写写画画的事多,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趟。这让鹃子很生气。按鹃子以为,城里那种逛公园看电影的浪漫难以奢望,晚上的幸福缠绵同床共枕总是不难做到,新屋新居的仍孤守云房,你说这叫什么事儿?鹃子的要求当然不高,一个风华正茂的女人,谁不想日日有夫伴,夜夜有郎爱,可偏偏碰上了不解风情的一根筋,一钻进工作就把老婆给忘了。鹃子在枕边没少训过,故意给冷背,此时的邓四方也确实没少赔不是,但次日又像吃了忘情草,仍像对牛弹琴。鹃子气得没法,只好等他来时寻他吵闹,企图用“武力”进行解决。然而公公却似乎有些袒护儿子,聪明的鹃子发现,公公知道儿子回家常要寻来喝酒,有时还腋下夹着个酒瓶,你说哪有老子孝敬儿子酒的,分明是想活跃点气氛,怕自己找他儿子闹。
       邓四方攥着鹃子的手,一双愧疚的眼神向她望着。那手三分粗糙七分柔润,摸在手里让人心疼。鹃子太过熟悉这种眼神,知道此时的邓四方心又回到了屋里,又在对她充满歉意。邓四方只有出现这种眼神时,心和人才都属于她的。鹃子多半会在这种眼神中不知不觉被融化,叨着叨着就情不自禁原谅了他。鹃子又一次软下心来,带着妩媚和微笑,这样看人家干啥?不认识我啊?邓四方一脸的真诚和动情,不是不认识,是觉得看你的次数太少欠你太多,见了面就想看个够。鹃子温嗔地笑戳了他一下,那还不多回家看看啊?让你每天看个够。                                                              
    方健穿白大褂进来,两人都没有发觉,直到方健笑出声来,两人才有些慌慌张张地松开双手。方健爽朗的笑声病房中回荡,羡慕啊羡慕啊,你小子福气娶了这么好的同学嫂,真是把我羡慕死了!鹃子的脸上一红,方健,你这个老同学怎么也这样取笑瞎说?方健一耸肩,啊,是吗?是我瞎说了吗?那么刚才看到的是牛郎会织女了!
    正笑着,永安大队的书记江民忠和主任江期希走了进来。邓四方见到这两人心就马上紧了,忙想翻身坐起问问村里的情况。江民忠赶紧上前把他按回被窝,邓秘书,你别管那么多了,眼下主要是管好你的身体。江期希也接着江民忠的话,说邓秘书,村里的许多村民们都要来看你,被我和书记劝回去了。
      邓四方的眼睛一热,一滴烫烫的眼泪滚落枕间。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6-02
(六)                                                                                                                                                                                
       这滴泪就断断续续止不住了……只是在医院流的泪充满滚烫,此时禾田边的泪却非常酸涩。上午父母也来医院看过,还有他的宝贝女儿。女儿娇声地问爸怎么了?父亲倒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那慈祥的脸上带着心疼,带着欣慰。母亲却一把眼泪一把涕的,千叮万嘱一定要在医院多住几天。母亲只自己一棵独苗,儿子能够理解。可儿子哪里躺得住,等到父母亲一走,便好言说服了鹃子,回到永安来了。                                                                  
      还未到江民忠家里,便在田边流起了眼泪。邓四方蹲在田塍上抱着肩,夏天犹都觉得冷。田间看不到一个干活的人影,要在平时,即使没甚农活,也会看到有人荷着锄头,习惯而不放心似地在那田头转。禾苗整片整片地耷拉着叶杆蔫在那儿,就像被人放了一把火,泛黄奄奄地蜷缩焦卷在田里。邓四方看着禁不住流泪,眼前又要发黑。他只好强把精神抖了抖,擦了擦眼,向着书记江民忠家里走去。                                                              
       晚上他让江民忠召开了一个村组干部党员会议,到会的人也像喷过盖草能的禾苗一样耷拉着脑壳,脸呈痛苦,眼含愤怒。这些痛苦与愤怒的脸相见到邓四方后,才像见了救星一样稍微露出一点霁色。邓四方在心里叹口气,脸上尽量写着平静,他劝大家不要难过,不管怎样说,上面县委县政府的心意肯定好的,是想统一规划,让农民尽快致富。或许这方法难以接受,但现在禾也毁了,木已成舟,没有办法,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只能带头理解执行,做好村民们的工作。春争日,夏争时,动员大家开沟放水,将田还地,制钵育苗,赶快行动。                                                            
      邓四方心里的那口气终久没当众叹出来,可到会人的气却叹得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犹如来了一群驴。老支书的气还叹得愤懑而苍凉,唉,邓秘书,你别怪我胡说,这叫官要民死,民不得不死,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一场文革,死了那么多民,亡了那么多臣,如今……老支书还在往下说,邓四方赶紧止住了,老书记,您老的心情能理解,强制毁苗,大家的心里都不好受,但我们还得相信政策和政府。就说分田到户吧,老百姓哪家没得到利益?谁不举双手赞成?改革还开始不久,肯定会有问题。像那企业工厂,本来大锅饭吃得好好的,可是改革的大刀一举,砍下的就是大片滚回家的人头,也是难以接受。所以说政府的心意一定是好的,要错也是个别领导者错。但我们还得过日子,如果赌气毁了田不改地,毁了禾不种棉,过穷日子的还是我们。      
      邓四方的这席话,总算如夜雾中的航灯,替在坐人的心里带来了一丝亮堂。老支书不再说话了,低下头去抽旱烟。有些人还赞成邓四方,说他说得在理。大伙都表示听邓四方的,明天分头去做村民们的工作,抓紧排沟放水,补救种棉,但愿下年有个好收成。                                                                                  
       然而但愿终归是但愿,老天从不会因为但愿赐给你现实。尽管说大家劳苦细作,可是终因误了农时,多数田没种过棉花,许多人又缺乏经验,秋天吐花结果的时候,矮矮的棉丛上看不到几朵棉花,零散地就像大鸟飞过的时候,屙下了一些白色班驳的鸟粪。村民们的心中一片悲鸣,棉花没种好,卖不来几多钱,没钱就难去粮站购粮,往年种了粮还不至受饿,今年种了棉日子真的不知怎么过。村民们个个愁眉苦脸,脸拉得像根长苦瓜,不少人把怨气撒向了乡里。                                                        
      正在这时,乡里打来了电话,书记江民忠接了不算,还要邓四方亲自去接。说要兑现种棉奖惩政策,永安是蹲点村,准备在这儿召开现场会,要邓四方准备好明天的群众会场。邓四方放下电话哭笑不得,心说群众都要像过去那样挖野菜了,还搞什么奖惩兑现。                                                    
       江民忠书记叹了口气,邓秘书,棉花没种好本就难活,再要是处罚无异给老百姓雪上加霜。江期希的脾气没有江民忠稳重,当下愤愤地说邓秘书,这是明摆着不叫人活,明天我叫人闹会场!邓四方忙说江主任,千万莫,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可是任凭邓四方想破了头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失眠了一夜也没有想出好对策,次日一早,葛书记,徐乡长,沈、罗副乡长,还有县里来的那位工作组领导郭副县长,一行七八人来到了永安村委会。县里带队的郭副县长魁梧高大,脑满肚肥,邓四方好像没见过。邓四方叫江民忠想法去弄了一条“大前门”香烟,那时的香烟尚未完全脱离计划,供应还较紧张。江西一带流传这样几句顺口溜:“鄱阳湖畔海鸟成群,南昌城里拥军爱民。庐山脚下一片欢腾,要想‘前门’得走后门。”意思是那时的香烟紧销,人分等级,烟也分等级。鄱畔的农民只抽九分钱的“经济”一毛三的“海鸟”,城市与工作单位的人多抽一毛七的“爱民”二毛二的“欢腾”二毛八的“庐山”,烟中档次较好的算那五毛四的“大前门”,但得走后门,只有比较大的官儿,或者机关要害的人物才能抽到。邓四方破例走了一次后门,让江民忠清晨去供销社弄了一条“大前门”,每个领导发了一包。又让江期希去乡食品站想法剁了几斤肉,买了两瓶好酒,准备醉醉官老爷。                                                            
       邓四方频频向领导爷们敬烟添茶,热情问领导们玩不玩扑克,如果玩就叫人去村小店里买两副。葛书记将脸微沉,我说邓四方,看来你在这蹲点很逍遥嘛,叫你准备的会场怎么样了?徐乡长温柔地挤出弥陀佛笑,小邓,不错啊,蹲点把扑克牌都学会了。邓四方赶忙摆手,啊不……我是看到领导们平时工作忙,难得来永安一回,应该放松放松。至于那个会,等中午敬了领导们的酒再开也不迟。                                                                                          
       邓四方故意在那个“酒”字上加重了一些语气,意欲吸引他们,有抽有玩还有喝,何必开那个会。谁知没人买他的帐,郭副县长微微地板起面孔,小邓,我们来,是开会,兑现文件,不是为玩喝。说完望望天,你看要下雨了,请你赶紧召集好群众,我们这就去会场。                                                                              
      邓四方闻言果真抬头,可不是玩的,清晨还花白的云彩阴晴相间,这会却不知何时带着深秋的寒意,乌云密布阴沉欲雨了。而且一声少有的秋雷传来,邓四方仰脖心叹了一声,唉,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真的要有一场少见的秋天暴风雨降临。  


发帖
1508
积分
57322
贡献值
32
都币
19
在线时长: 7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6-03

发帖
21365
积分
5079
贡献值
819
都币
5
在线时长: 17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5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6-07
很有生活背景,而且非常的接地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