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阅读
  • 3回复

[诗词雅韵]我的父亲与我(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7


2 父亲是“赤脚老师”

(一)

当年高中毕业生是非常的稀少,父亲回乡不多久,当时的杨峰乡领导就知道了,便要他到小学教书。手续异常简单,只要填一张表,而且是父亲填好后母亲送上去的,根本不需要“托关系”,“走后门”,父亲就成为一名“赤脚”老师。
“赤脚”老师作为一个名词,现在的年轻人肯定非常的陌生。实际上它指虽然当了老师,但还是农民 农民多数时候下地干活是光着脚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赤脚”医生。“赤脚”老师和“赤脚”医生一样,不属于国家编制,他们的工资由地方支付。比如公社聘请的老师,公社支付老师的工资,我父亲属于这类。大队聘请的老师,大队支付老师的工资或者一年定额多少“工分”。当年有一段时间,还有“工农兵”老师这个系列,虽然也不属于国编,但比“赤脚”老师待遇要高。
当然以上是我通俗的解释,为了让后来者了解共和国的这一段历史,我觉得有进一步考据的必要,下面是我从网上搜集的材料整理的文字。顺便说一下,输入“赤脚老师” 或者“赤脚教师”居然查得是有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改输入“民办教师”才行,由此也可见考据的必要性。
民办教师一词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的时候,在有些地方简称为民师,也被叫做“赤脚教师”或“赤脚老师”。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
民办教师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生活待遇上,享受所在地同等劳动力工分报酬(1979年后享受‘责任田’外,另由国家按月发给现金补贴) 。
从1979年10月开始,国务院采用转正、辞退等方法,逐渐减少了民办教师的数量。但是,因为一方面无法将所有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一方面广大农村仍然缺少足够的教育资源,所以相当数量的民办教师仍旧从事教育工作。
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以下是民办教师大事记:
l        民办教师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的时候。
l        据统计,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
l        1979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全国136个边境县的8万余名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揭开了党和政府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序幕。
l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0年,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级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整顿教师队伍、中师招收民办教师、“民转公”等形式,使民办教师从1977年的491万人减少到1990年的280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l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
l        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从此有了历史性的转折。
l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的意见》。《通知》称:“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民办教师为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l        1999年至2000年,全国有25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讲台。
于是“民办教师”成为历史名词,但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这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他们转而被称为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没有任何“名分”,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他们集中在那些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通常是“一个老师,一所学校”。
2008年以前,有的地方代课教师工资由乡镇财政拨付,目前,代课教师的人员经费由其聘用的学校自行筹集,而不是由市、区财政统一核拨。因此出现了代课教师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对等的问题。代课教师的工资不超过在编教师1/3,是“砖窑黑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除农村外,城市也出现代课老师,据深圳教育招聘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深圳有超过10000名“代课老师”。由于森严的人事制度,尽管这些代课老师都是来自内地的优秀教育人才,但要想从“编外”成为“在编”,需通过层层壁垒。
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当时的劳动部还专门发文称:《劳动法》实施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平等的享有各种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待遇。毕竟时代不同了。代课教师不断地向有关部门争取自己的权益。深圳代课教师甚至改编《国际歌》创作了代课教师同工同酬正义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教师,起来,全深圳的代课教师!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公平而斗争!
旧体制打个落花流水,教师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同工同酬就一定要实现。
(以下省略)

从上面的考据文字我们大致知道:民办教师 = 赤脚老师,与之对应的是国编老师,基本上与共和国同时出现,大约于上世纪末消失。但取而代之又出现了“代课老师”,对应的是在编老师。“赤脚老师”的待遇低于国编老师,“代课老师”的待遇似乎更低,而且现在还存在,并且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类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这个群体出现的复杂的历史及政治逻辑,以我的学力,没有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我想有一点应该得到公认,赤脚老师或代课老师对国家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贡献很大。比如我的感受就尤其强烈,因为我的很多老师是“赤脚”老师,其中包括我的父亲。而与我同龄的大学生中有约70%的来自农村,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全部接受过“赤脚老师”的教育。
但是,对于赤脚老师或代课教师群体,他们虽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特定历史阶段一部分教师群体,却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却充满艰辛的默默地为教育事业而奉献。如今,除部分代课教师已经“代转正”,然而大部分代课教师“被清退”,面临着失业和艰苦生活。特别是他们现在年岁已经大,晚景凄凉,只有回忆起自己教过的跳出“龙门”的学生,内心才有一丝安慰和满足。
非常遗憾的是,作为共和国特殊的群体,虽然网上的材料不少,但没有发现一本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或影视大片。倒是感谢凤凰卫视2010年播出的关于“赤脚”老师的系列节目,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这个名词,知道还曾经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沧桑和诉说。这个系列节目我看过,它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尤其强烈,因为我的父亲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真诚希望共和国,最少是接受过他们教育的我们及我们的后代能够记得他们!

1条评分积分+63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4-05-27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4086
积分
14567
贡献值
10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9
阳峰乡吧?亲
本帖提到的人: @小百姓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9
回 狂奔的野马 的帖子
狂奔的野马:阳峰乡吧?亲 (2014-05-29 14:40) 

不是现在的阳峰乡,是很多年之前的,后来被撤销了,并入徐埠乡

发帖
21365
积分
5079
贡献值
819
都币
5
在线时长: 17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5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6-08
楼主用心在创作啊,可以说是回忆录之类的吧!你现在已经近耳顺的年龄了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