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1阅读
  • 4回复

[诗词雅韵]我的父亲与我(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6


1         我们的1966

(三)

留在我的记忆中的当年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大致如此,而且是实的。下面的事可能包含些虚妄的情节。那些年实行的是彻底革命,鬼神也是不免的,虽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首先是关于拆庙烧菩萨的事情,这些都有确实的证据。现在到我老家随便一个村庄,都会发现村前的某个地方有一座庙叫“社公庙”或“土地庙”,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庙,因为非常小,不能住人,只够供奉“社公”和“社母”夫妻俩的牌位。每逢年节,村民们都要祭祀。我小的时候,这些庙是没有的,据说是那些年拆的。但祭祀又是不能缺,于是就在遗址的空地上进行,早先还有偷偷摸摸的意思,后来基本是公开的。时间进入80年代初,各村的“社公庙”仿佛不约而同,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村的“社公庙”连牌位都是原先的,原来当年拆的时候,族中一位叔祖把它偷偷地藏了下来,很多年没有人知道,重建时才拿出来。据说叔祖年轻是身体很差,后来越来越好,居然活了84岁高寿,并且子孙都有出息,全是因为“社公老爷”保佑的结果。我当然是不相信的,不仅如此,长大后读了一些书,知道“社公”、“社母”可能是元代异族统治时派到各村监视、奴役汉人的蒙古人,更是有些诧异,压迫者居然成为被被压迫者敬奉的神灵,真是历史的嘲弄和讽刺。
如果我的“考证”没有错,那么农村,至少是我的老家,改革开放后最先出现的新生事物是“社公庙”,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希望有学者详细研究。
另外一则是听祖母说的,因为提起的频次比较多,在我的记忆里差不多也将它当成“信史”。邻村王姓有一座相对比较大的庙,庙里供奉的菩萨据说很有神力,附近的乡民消灾祈福、求财求子一般都到这个庙中。到了那个年代,这个庙也免不了被拆的下场。据说拆的那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烧菩萨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因此,祖母经常说,这是菩萨显灵的缘故。她还说当时我已出生还不会走路,母亲又怀了大弟弟,她居然颠着大肚子去围观,为此祖母严斥了母亲,担心受到菩萨老爷的报应。可是之后,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此我想在那个年代,菩萨即使有些神力,可能也无可奈何,比如说那天的大雨并没有挽救自己的金身被烧的命运。
再后来,我知道不仅我的家乡,神州各地重建了很多的庙宇,重塑了很多菩萨,而且越来越雄壮,越来越金碧辉煌。我有时不免担心,如果在“拆”和“建”之间不注入新的内涵,难保这些重建的庙宇不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又被拆掉,之后又建。因为,两者都不需要理由,也都有充分的理由。推而广之,今天的中国,差不多所有的城市,难道不是在“拆”和“建”的喧嚣中蹒跚前行吗?另外,今天的社会较之当年,贫富更加不均,充满戾气,不断有暴虐惨烈的事情发生,虽然目前只是个别的,偶发的,但谁能够保证群体性、历史性灾难不会再上演?整个社会保不准会再次陷入神秘的“历史循环论”中。这是中国人的宿命吗?1966年已经渐行渐远,但它留下的烙印可能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当然,1966年,对于我的家庭,最重大的事件还是我的出生和父亲的高中毕业。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434
积分
36320
贡献值
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02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6
四十多年前
发帖
359
积分
12114
贡献值
9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7-2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7
有深度的思考

发帖
344
积分
554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7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1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7
当年我所在的大队据说有一位积极分子,在文化大革命拆了一座庙,后来一直身体不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又重新修建了这座庙,结果还是不到60 岁就到阎王爷那报到了。

发帖
21365
积分
5079
贡献值
819
都币
5
在线时长: 17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5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05-27
有些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