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7阅读
  • 2回复

[诗词雅韵]我的伊甸园 — 都昌二中(1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4


7 我的大学不是梦


得益于初中用功的基础,我高中的学习倒还轻松,不是十分刻苦,但也没有放松,感觉象是“放风筝”,不紧也不松,比较有度。小说当然基本没有再看了,毕竟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多少有点自我约束,除此之外似乎乏善可陈。
高二语文课是班主任袁振山老师兼的。袁老师是徐埠中学过来的,来的时候似乎已经退休,属于学校返聘的。袁老师是提前退休的,为的是儿子可以“顶替”招工。“顶替”是当年工作分配的模式之一,即父亲或母亲退休后可招收一名子女进入该单位工作,这种情况在农、林、水、地矿系统居多。当年,我也有些同学为了“顶替”而缀学的。
袁老师似乎是读过私塾的,语文课讲得非常精彩,课堂上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讲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可惜的是袁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基本一个学期把全年的课程上完了,剩下的时间复习准备预考和高考。
高二的化学老师是蔡老师,徐埠中学来的;我当然很早就领略到他的风采,但多半是在茶余饭后,老师们天南海北地闲聊的时候,我远远的听到蔡老师的高谈阔论,内心非常地佩服。到了高二,蔡老师给我们上课,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名师风采。高妙玄奥的电子轨道和复杂多变的有机化学在蔡老师的讲授下居然是那么的清晰明白。以至于后来上大学,总觉得普通化学老师讲的课没有蔡老师讲得精彩。
谈到化学,还有一位老师我多年来不能忘怀,那就是我高一的邵老师。邵老师讲课善于创新,他把复杂的化学规律编成歌谣,不仅押韵,而且朗朗上口,非常便于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我引起邵老师特别的注意是源于一张化学试卷。当年初中毕业上高中也需要报志愿,当然这是由我父亲代劳的。因为父亲要去都昌二中教书,给我报的志愿自然是都昌二中外加一所中专— 当年初中毕业也是可以上中专的,但分数要求比较高,而且名额很少,非常难于被录取。据说我毕业考试的分数还不错,似乎上了九江一中的分数线,但因为没有报志愿,自然是没有被录取。不知道当年的招生政策是如何制定的,父亲帮我所报的两个志愿也都没有录取,而是被分配到都昌一中。因此我后来到都昌二中上学,高一开始半个学期是没有学籍的,我的学籍还在一中— 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张书记对我说因为我的学籍问题,他还和都昌一中的领导大吵了一架,这我当年并不知道。非常感谢张书记,当然也包括一中领导的通融。
学籍的问题早晚是要解决的,不然不能参加高考。于是父亲学期中间去都昌一中办我的学籍,父亲是都昌一中毕业的,当时一中的校长、教育局的领导是他的老师,因此感觉没怎么费劲就办下来了。父亲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几张当年都昌一中的期中考试卷要我做。我做完化学试卷之后父亲请邵老师批改。大概做得不错,而且是一中出的题,邵老师由此对我特别关注,课堂上经常点我提问,不吝表扬,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化学也就越学越来劲了。
邵老师为人比较正直,敢于对不合理的现象提意见,似乎和个别校领导不是十分融洽。没有多久他就离开了都昌二中,到县城教书。有意思的是,邵老师善于岐黄,妙手回春,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其中有县领导,因此邵老师在县城政商两届很有人脉。当然老师依然是书生本色,教书至退休。据说邵老师现与儿女辈一起生活,照顾孙子辈,难怪我回县城,想去看老师,多次联系的结果都是不在县城的家。回首与老师上一次见面,已经20多年前的事了,望老师健康长寿。
高一的时候我们大约十来个从徐埠中学来的同学,英语学习的程度相对要快一些。因此,学校把我们单独编了一个班,由顾老师上课。但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因此上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中午或下午自由活动的时间段。顾老师上课自然是认真负责,诲人不倦。她的英语教学强调背单词、短句和课文的重要性,经常在课堂上讲“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可惜,当年我大概数学花的功夫多些,比较注重数理逻辑。虽然自信记忆力不错,但可能是采用数学的方法学习英语,语法、阅读等问题不大,单词背得不好,也不重视。这种英语的学习方法对以考试为目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倒没有什么,但对我后来的大学学习及工作应用却非常不合适,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回忆起来觉得很对不起顾老师了。
教学之外,顾老师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关爱有加的。记得当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两位女同学相互之间不说话。顾老师先是假装不知道,经常要其中的一位同学通知另一位同学来上课;后来看看效果不行,干脆直接批评了:你们俩难道打算一辈子不说话?要知道同学的缘分难得!老师不知道的是,除了她们之外还有俩位同学不说话,那就是玉合同学与我,好像没有为了什么。当年听到老师的话到没有感觉到什么,现在才体会到顾老师的语重心长,包括一再要求我们背单词。
高二的英语老师是付老师,刚从都昌一中转过来的,我猜想大概是为了周末放假方便到自家责任田里干活,因为付老师家是左里的,离二中要近一些。由此,后来老同事们开付老师的玩笑:别人千方百计地想往县城的一中调,你在县城还要下乡。付老师主要带我们准备高考,关于上课的情景记忆不是太深,只记得老师的英语发音有些不一样,后来知道因为之前是学俄语的,与我大学教英语泛读的老师一样。
数学是翁九江老师讲,经常对我的同学们讲:你要是能够考上大学,我翁字倒着写。大概是老师刺激学生的办法,因为确实有些被批评的同学考上了大学。物理戴老师,非常严厉,经常在课堂上发雷霆之怒,同学们有些怕他。
时间似乎被调慢,我们一遍一遍地复习着,特别是秦老师的政治课,该背的也背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随后盼来了预考,也叫资格考试,通过了的才能参加高考。一考,大家都考糊了,题目特别难,分数很难看,记得200多分过线,300分算高分了。好在相比之下,我的成绩还不错,因此心里没有什么负担。之后,学校放假半个月,大概教育局要准备高考的场地,正好让学生们放松放松,调整一下。
终于高考的日子到了,考场设在县城,学校提前一两天用原“共大”留下来的一辆“井冈山”牌载货汽车把我们分批拉到县城—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进城的。父亲是要到县城帮忙的,他和老师们一起行动。母亲这次也陪我去,这可是破天荒的,之前她可是不太关心我的学习,最多期末问一问考得怎么样?如果不错,母亲就不说什么;如果不理想,母亲就说怎么搞的,这么差,于是我感到非常的羞愧。这次不一样,居然陪我去考试,而且告诉我来学校之前的一个晚上梦到去世十年整的我的曾祖父,老祖宗说了很多保佑我的话。
母亲和我乘的那一趟车不是我们班的,而是高二(2)班的班次,大约20多个,大多数同学不太认识,其中的袁淑媛同学是认识的,不仅仅是她长得漂亮,主要是高一时邵老师老在我们班提到她。汽车行驶在袁多公路上,沿苏山、徐埠方向进县城,车辆颠簸而缓慢,让我想到了故乡的牛。我们都站在车厢上,鄱阳湖上吹来的夏天的风有些湿热,望着公路两边的山,我忽然觉得,让父亲甚至整个家族期盼多年的大学梦可能要实现了,只是梦醒时分,身在何处?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就这样我离开学习生活两年的都昌二中,两年的时光,纯真而简朴,紧张而有序,确实是我的伊甸园,虽然没有爱情,有点象看过的电影的名字 —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但依然让我永生怀念。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900
积分
4361
贡献值
2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4
邵英明老师是恢复高考制度的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已结婚。毕业分配在左里中学,后转入二中,再调北山中学。九十年代又调入都昌东湖中学。那时校长黄秉林还是当年左里中学的校长。
发帖
274
积分
6285
贡献值
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10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4
回 僧推月下门 的帖子
僧推月下门:邵英明老师是恢复高考制度的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已结婚。毕业分配在左里中学,后转入二中,再调北山中学。九十年代又调入都昌东湖中学。那时校长黄秉林还是当年左里中学的校长。 (2014-05-24 10:23) 

感谢,我只知道邵老师在二中待了很短的时间,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你也是他的学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